APP下载

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6-08-01谷田刘晓平

考试周刊 2016年56期
关键词:单亲单亲家庭教养

谷田+刘晓平

当代高竞争、高压力的环境下,心理问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在各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中,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持久的。本文重点分析的是由于夫妻离异、夫妻分居、配偶死亡、甚至未婚先孕等原因,由子女和其中一方共同组成的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一、具体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发展角度上讲),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个性、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于身心正在发展,需要呵护的青少年来说,原本温暖的家庭面临解体,他们的心理将会遭受比父母更大的打击。父母某一方的缺失使家庭结构具有不完整性,限制发挥家庭功能,从而极其容易使子女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尤其青春期,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由不成熟到成熟发展的特殊过渡阶段,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如果此时产生心理问题而没能及时解决,那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极有可能日趋恶化,对其今后人格、情绪、认知等各方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久而久之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更不愿向其他人敞开心扉,极其容易形成孤独、内向的性格,甚至有可能抑郁、暴躁。

(二)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一般情况下,离异后的单亲父母由于感情失衡,自身心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极端情况极易产生。一方面,一些单亲父母会产生悲观消极、情感回避等态度,而忽视子女的感受,甚至一些单亲父母还会把孩子当做累赘、“拖油瓶”,对孩子缺乏关心、冷言冷语,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家庭暴力现象。这些极易导致青少年处于抑郁、恐惧的状态下,产生敌对情绪、缺乏安全感,极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另一方面,一些单亲父母认为孩子突然缺失了父爱(母爱),会滋生愧疚之意,希望能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溺爱,情感暗示过多。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物质、精神要求,形成另外一种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使孩子受挫能力降低、性格脆弱,过度依赖他人而缺乏独立意识。情感暗示过多,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

(三)不良的教养方式。当今社会上常用的教养方式主要分为四类: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民主型。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溺爱会使青少年缺乏独立意识外,专制型和放任型是单亲家庭常有的教养方式。单亲家庭的父母,认为家庭破碎后,教养孩子的责任落在了自己身上,自己更应好好管教孩子,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子女身上,过于严格要求子女。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极端教养方式,家长控制子女的兴趣、爱好、时间、学习等,令子女缺乏自由,对待子女总是居高临下,充满命令、教训、指责,这样会使成长中的青少年情感上缺乏关怀、成长的自由。一些青少年面对家长的专制武断,会更没有安全感,成天提心吊胆,心理脆弱,缺乏创造性,过于压抑,甚至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和自闭症,或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就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而“放任型”教养方式是从“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些单亲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环境,努力工作而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父母会把孩子当做累赘,对孩子缺乏关心、不管不问,也不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教养方式会让子女的成长缺乏亲情的滋润,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留下阴影,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青少年时期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便很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导致青少年犯罪、暴力等现象。

二、对策性研究

(一)教育者的自我完善。父母亲在家庭破裂后,往往自身存在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此时若想对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一方面,家长需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待生活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自己接受夫妻离异或配偶死亡的现实前提下,鼓励子女勇敢地面对现实,鼓励孩子积极乐观地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和也许会面临的挫折与困难。另一方面,少给子女一些情感暗示,让子女知道虽然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了,但孩子仍然会获得同样的爱,给予子女充分的安全感,不把夫妻之间的恩怨扯到子女身上,不给子女带来心理压力的同时,理性和宽容地对待孩子与另一方家长,以给子女起到正面的榜样作用。

(二)正确处理亲子关系。一方面,单亲家长应该重视亲子沟通,及时预防和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用耐心和宽容抚慰子女心灵上的创伤,以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子女,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引导子女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另一方面,家长与处于青春期的子女处理亲子关系应注意“度”,过于“亲密”的亲子关系往往会带来负面效应,应防止子女过分地依赖自己,鼓励子女多多与外界接触,多与外人交往,锻炼独立意识与对外沟通的能力,独立面对挫折与生活。

(三)形成“民主式”家庭教养模式。民主式的家庭教养方式不是口头说教,也不是公式化的教育,而是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在尊重子女的基础上,对子女讲道理,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家长的教育。同时,采用民主式教养方式的父母,更能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与关心,更易与子女建立温暖的感情关系,使子女敞开心扉,性格开朗,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四)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联系。应当加强单亲家庭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联系。第一,应当在家长和学校教师当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理论,在学校和社会中引导正确对待单亲家庭的舆论,引导大家尊重、平等地对待单亲家庭及其子女。第二,学校不能仅仅重视学生“智”的培育,还应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开设专门的心理机构,多注意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状况。第三,应当加强对一些经济条件差、低收入单亲家庭的社会救助,完善社会保障,在保障单亲家庭青少年平等受到教育的同时,尽量做到减少单亲家庭青少年的自卑感、弱势感。

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大方面为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维廉.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K].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曾燕波.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

[3]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周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8).

[5]安鹤飞.我国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中之不当家庭教育因素[J].法商论丛,2009(4).

猜你喜欢

单亲单亲家庭教养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教养方程式
单亲妈妈以爱的名义把女儿拉下水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单亲妈妈张柏芝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隐性单亲”对儿童的危害及其解决途径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