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策略

2016-08-01袁大祺

考试周刊 2016年56期
关键词:条件中职信息技术

袁大祺

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按照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进步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信息技术将在社会和中职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将会运用到中职学校的学科教学中,给中职学校教育发展带来巨大变革。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和策略存在不足,通过对信息技术下教学模式和策略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提出新观点,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能更好地发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

一、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在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条件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教师在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前,都接受过专业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师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教师对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展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师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然而,在利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整个课堂基本由教师掌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常常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传统教学过程一般都是按照教材实施教学,而现在的教材存在内容抽象、知识相对陈旧、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等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不够生动,课堂所获信息少,学生对学科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等严重影响学生发展。另外,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进度是统一的,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着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师难以顾及全体学生在知识程度、学习风格、性格能力等方面差异,学生也很难主动、自主、独立地根据自己所需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不利于因材施教,阻碍学生个性发展。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策略

信息技术条件下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是针对特定教学任务而实施的,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任务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条件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动机随之发生变化,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产生改变,这些因素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更新产生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方法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知识的应用、注重教师的主导性没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按照教学计划轻视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注重教学结果轻视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从过去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教学主导者”,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下,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条件中的角色,改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的被灌输者身份,在这种学习条件中,必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过去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且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和获取知识的渠道都由学生自己掌握,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不断获取新知识,并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应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在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中,当学生面对图、文、声、像等多种类的、大量的和覆盖有各种学习要素的信息时,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明确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何种学习策略更有效,以及如何具体使用才能完成某项确定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不断将其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和策略,巧妙组织学习活动。如果用传统教学模式和策略就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不要生硬地搬用信息技术条件教学模式和策略。情境性、个性化很强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条件教学的优势,做到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条件教学有机结合。

(四)注重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和策略的评价

评价要抓住信息技术条件教学的本质属性,因此必须了解信息技术条件的教学规律。如果仅从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进行评价,则不能获得反映教学质量的本质的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评价信息,它有助于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条件进行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让学生相互合作讨论等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调查等。评价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评价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学生学习成效的变化,即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条件下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是针对特定教学任务而实施的,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任务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由于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因此扩大了学生学习空间与学习形式,为多样化获取信息创造了条件和机会。正因为信息技术教学条件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对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提高中职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条件中职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排除多余的条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选择合适的条件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