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课前课后五分钟对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2016-08-01黄俊

考试周刊 2016年56期
关键词:初中生

黄俊

摘 要: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比较突出,体现在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强调语法结构、词法、句型的讲解,主要的着眼点放在探索艰深的语法知识和大量的题海战术。对学生而言,毫无乐趣可言,以至于知识讲了一大堆,到了做题、习作、应用时还是一头雾水,造成愈讲愈烦、越练越差的地步,而学生也被搞得焦头烂额,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完成任务的状态。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作者尝试从课前课后五分钟着手,试图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 课前课后5分钟 英语学习能力 初中生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生源流失比较严重,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在小学四年的英语学习后,很多孩子已经是英语后进生,还有一批外来务工的子女没学过或者学习的教材不同,导致才入学很多孩子就已经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面对这样的学生,一味地常态教学很可能事倍功半,既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又让很多孩子慢慢失去学习的毅力。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走上一个快车道,特提出此项课题。课前利用真实的视听材料,不仅让学生接触到真实语境中英语的不同口音和灵活表达,而且生动地呈现异国文化,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和相关社会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后五分钟对本节课的所学最基本的内容进行限时训练,及时对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与反馈,让大部分孩子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有了成就感之后,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有兴趣。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只注重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把学生当做装知识的容器,忽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加强和改进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全球一体化使人际交往的区域扩大。学生要在如此变化万千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能灵活地运用学到知识进行交际,有创意地解决各种问题。

在多年的教科研及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我提出“抓好课前课后5分钟对提高新优质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希望以此为契机,大力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习惯,让学生乐学英语,乐听英语,乐用英语。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在双重活动教学法的指导下,通过近些年的英语教学过程,加强课前课后五分钟英语交际表演活动的实践,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强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英语交际表演活动可以真正贯彻巩固双重活动教学法中的输入和输出效果。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设计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学习者的交际需要这个主题已逐渐为我国的英语教育者所熟悉和接受,课前课后五分钟英语这一活动符合交际法的原则。

第一,语境化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前提。其基本教学单位是在一定语境下的话语,脱离语境,话语就不具备交际功能。因此,英语教学活动应以话语在语境中能实现的功能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以便学习内容尽可能符合学生的需要,真正培养使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整个外语教学过程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下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这意味着语言课堂教学应该排斥机械操练,尽量创造较为自然的言语交际条件,按情景题材组织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中进行操练、大量使用信息转换、情景模拟、角色表演(role-play)等活动形式。

第三,在交际化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目前由于我校的生源水平不是很好,所教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较低,如何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去改变现状,通过课前课后五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大部分学习的英语学习现状,以课堂教学的改变为抓手,推动整个班级乃至学校的英语教学成绩,为中考成绩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冷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