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评价,促学困生转化

2016-08-01陈闽锋

考试周刊 2016年56期
关键词:学困生评价

陈闽锋

摘 要: 学生中存在一部分的学习弱势群体即学困生,如何转化这些弱势群体,文章围绕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运用积极性评价,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公正、艺术地评价学困生的作业进行阐述。

关键词: 学困生 评价 学习兴趣鼓励

《课标》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一部分的数学学习的弱势群体即学困生,如何转化这些弱势群体,促进他们的发展,是目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下面我就教学中如何运用评价功能,促进学困生转化谈谈体会。

一、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

教育工作者应承认,学生在先天素质、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情感意志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数学学习有学困生的存在,但我们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毋庸讳言,现在的学校教学中,由于教师迫于成绩压力,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的弊端仍然大量存在。在对学困生进行评价时,很少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对于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错误的学困生进行评价时一味加以训斥,对完成作业不理想,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学生动辄惩罚,这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使学困生产生这样的认识:自己是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自己,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困难的实质是学生多次经历学业失败后造成自信心的丧失。这些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会产生自卑感,学习成绩也会一降再降,在学习上越来越失败。了解了学困生产生的心理原因,对于教师转化学困生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相统一的,改变原有重知轻情的教学观,树立以人为本,以情优教的新教学观,在教学中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今天你答对了,真棒!……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进行鼓励性评价,只有在和谐氛围中充满情感交流,学困生才以积极的动机、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运用积极性评价,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兴趣的“硬启动”学习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我们时常发现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往往放弃“主角”地位,甘愿充当“配角”甚至“看客”。这种“回避心理”极大地妨碍了他们数学知识系统的建构,使所学数学知识不能“链接”到学习者的“知识链”中,从而影响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所谓积极性评价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充分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卢家楣,2002)数学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不是在于他们对知识掌握了没有,而是在于他们对你的教学有没有兴趣,你要用适当的、积极的评价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淡化数学知识的神秘性,迎合学生好动、好胜、好奇的个性特征,善于把教学过程衍变为渴望不断探索真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移情换位,思其所思,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那么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困难的事,而是件快乐的事情。他就乐于倾听,乐于思考,乐于合作,乐于参与一切的学习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关注教学内容能不能按计划完成,在运用积极性评价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得不到位,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课的开始虽然有注意用鼓励性的言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关注不够,使学困生在后面的学习活动中充当“配角”的角色。在教学后通过讨论、评议,在第二次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在汇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的例子、读、写百分数等教学环节多请学困生参与,同时对他们的学习活动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困生发现原来这就是百分数,原来百分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原来是这样读写百分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参加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三、全面、公正、艺术地评价学困生的作业

1.运用二次评价,使学困生乐于完成作业、订正作业。

所谓的二次评价是指如果学生对某次测验的答卷或作业不满意,就可以提出申请,重新学习后再解答,教师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第二次评价。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对于大部分学困生来说,完成作业和订正作业对他们来说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在批改学困生作业时先不直接打“X”,而是用红笔点一下,让学困生明白这题错了,允许他订正后再进行二次批改,并同样在作业本上给予“优”,这样完成作业,订正作业对于学困生来说不再是头疼的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的课堂练习也是采用上述方法,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轻视”作业结果,“重视”作业过程。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教师不应以作业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作业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应该看他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可采用面批,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只要学生肯动脑思考,有独立的见解,就应先给予肯定的评价,再对作业的对错情况给予评价。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师从点点滴滴做起,巧用评价,促进学困生更好地学习,对自己更有信心,从而取得进步。

猜你喜欢

学困生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如何让学困生走进英语课堂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