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点燃学生生命之光

2016-08-01刘强

考试周刊 2016年56期
关键词:靠窗生命语文

刘强

我在初中教语文32年,当了25年班主任,现将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拙见写下。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写道:“教育——首先是人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博士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审美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教育。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更是可以与之水乳交融。因为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其中更是不乏作家文豪们优秀的人文关怀等内容,在这方面,语文学科有比其他学科更为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从多年教学中我发现,语文教材中有三类与生命相关的内容。

1.直接写对生命看法的作品:《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敬畏生命》(严有春),《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荒岛余生》(笛福),《再塑生命》(海伦·凯勒),《真正的英雄》(里根),《孤独之旅》(曹文轩),《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等。

2.有关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海燕》(高尔基),《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我的母亲》(胡适),《社戏》(鲁迅),《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行道树》(张晓风),《散步》(莫怀戚),《丑小鸭》(安徒生),《紫藤萝瀑布》(宗璞),《愚公移山》,《背影》(朱自清)等。

3.对自然及他类生命的关注的作品:《春》(朱自清),《马》(布封),《济南的冬天》(老舍),《绿色蝈蝈》(法布尔),《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珍珠鸟》(冯骥才),《斑羚飞渡》(沈石溪),《华南虎》(牛汉),《那树》(王鼎钧),《地下森林的断想》(张抗抗)等。

(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1.在创设情境反复诵读中感悟生命的灿烂。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诵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渗透进入学生思想意识的深处。首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读了课文。其次在了解了故事大致内容后,教师通过创设感情朗读情境让学生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理解语言文字,感受课文内涵的情感氛围,品味感悟生命的灿烂。

例如: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课,我先让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再从朗读的语气、节奏等方面进行指导;然后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让学生上讲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听读完毕,学生自由发表评价意见,我引导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用《爱的奉献》这首歌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概括。所以说只有在学生感受课文内涵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才能品味感悟生命的灿烂。

2.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探究,咀嚼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现实目标是要学会咀嚼生命的价值。生命价值体现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新教材不仅是文本性教材,更是体验性教材。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散落在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内容进行提炼和挖掘,并将之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合作探究式的分析,以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所感悟,有所体验。

如学习《窗》这篇文章时,通过对“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使学生明白“靠窗的病人”尽管自己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折磨,但依然把美好的东西带给自己和病友,相比之下,“不靠窗的病人”为了能够看到窗外的“美景”,对自己的病友深夜发病见死不救,装聋作哑,因个人私欲而葬送良知。就这样,学生在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中,可以发现他人理解、思维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修正对生命价值认识。

二、班主任工作中提升对生命内涵的认识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并提升学生对生命内涵的认识。

初中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深刻,所以语文教师要关注诱导学生抒写有关生命的话题,培养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情感,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时时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怀别人的生命。如:在最近一次写作训练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2010年王家岭煤矿透水、玉树地震、房屋倒塌,失恋轻生、上网丧命……

这些沉重的话题一次次警示人们:生命是多么珍贵。

你对生命的认识有多深?你对生命的关爱有多重?请以“关爱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自选,不少于600字。

结果,许多学生在习作中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发生在身边的事,写出对生命的不同程度的感悟,收到了预想的教育效果。

“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新课程倡导的生命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让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与良好的心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反复尝试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燃起他们对前途的希望之火,让生命的小船风正帆悬,平稳地航行在人生大海上,感受人生的美丽阳光。

猜你喜欢

靠窗生命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铁座位编号为何没有E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