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被“荣誉谋杀”的女子
2016-08-01张月寒
张月寒
谋杀亲人,一种真实存在的习俗。
7月中旬,26岁的巴基斯坦女生芙佳(Fouzia Azeem)已证实被自己的弟弟沃森姆(Wassem)勒死。而沃森姆为自己辩称的根据,就是巴基斯坦社会长期存在的“荣誉谋杀”(Honour Killing)这一准则。在巴基斯坦,如果受害者家属不追究凶手责任,则这个凶手就可以无罪释放。不过幸好,向警方报案的正是芙佳的父亲。他在采访中泣不成声,希望自己的儿子因为谋杀亲姐姐而接受法律制裁。
这种“荣誉谋杀”并不是特例,每年,巴基斯坦都有女性被自己的家庭成员以这种理由处死,且数量逐年增加,2014年达到了1000名。她们的亲属,因为她们被强奸或做出他们认为“出格”的举动而认为伤风败俗和有辱家族声誉,从而毫不犹豫地结束了她们的生命。
“荣誉谋杀”,用当地语言表述是“karo-kari”,原意是针对通奸者进行的惩罚,渐渐引申为对所有不道德者的谋杀。这种“荣誉谋杀”通常针对的是女性,当然也有男性,但数量和女性比起来十分少。一旦一个家族内的某女性被认为是karo或kari,很多家族成员往往就会对其实施“荣誉谋杀”。而当地警方、政府,这么多年来对这种行为一直是默认的。
1999年,就有国际组织指出巴基斯坦当局虽试图制止这一行为,但遭受了失败。巴基斯坦最大的省,也是“荣誉谋杀”高发地之一的旁遮普省曾颁布地方法律制止任何针对女性的暴力,但却遭到当地宗教团体的一致抗议,他们认为这一新法律将增加离婚率以及破坏巴基斯坦传统的家庭体系。
容易招致“荣誉谋杀”的行为主要包括:女性对婚姻不忠诚;女性反对自身的包办婚姻、要求自由恋爱;女性要求离婚;举止轻浮或被强奸。这一行为准则的出现是在巴基斯坦极端的男权社会统治背景下产生的。女性的行为被严密的“荣誉准则”所控制。值得一提的是,“荣誉谋杀”经常被滥用,如果一个男人想换妻子,也会想方设法用这种手段除去旧妻、迎娶新人。
虽然说这一习俗是历史上形成的,但它到今天仍然非常普遍地存在。“把女性当作财产以及要求所谓荣誉的准则”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巴基斯坦的文化当中,而且巴基斯坦的很多部落地区仍由封建领主控制,因此这种“荣誉谋杀”的文化更甚。2011年,人权组织宣称仅当年一年就有720名女性惨遭“荣誉谋杀”,这些数量还不包含很多不愿意上报的“荣誉谋杀”家庭受害者,这些受害女性往往被谎报为自杀或事故死亡。
1999年,另一桩比较著名的“荣誉谋杀事件”是一名叫萨米亚·萨瓦尔(Samia Sarwar)的女子因为要求和家庭包办婚姻的丈夫离婚,重新和自己选择的男子结婚而被谋杀。当时警察并没有做出任何逮捕和起诉的行为,萨米亚的家族在当地属名门望族。2000年,BBC的一部纪录片《谋杀执照》(License to Kill)叙述的就是萨米亚的故事。
2008年,巴基斯坦三名少女被家人活埋,因为她们不愿履行自己的包办婚姻。2010年,巴基斯坦女歌手艾曼·尤达斯(Ayman Udas)被自己的兄弟枪杀,因为他们不满她的离婚以及抛头露面的艺术行为。2014年,法扎娜·帕尔文(Farzana Parveen)在最高法院外被众人投石致死,因为她想和自己喜欢的人而不是家族为她指定的人结婚,施刑者正是她的父亲、兄弟、表亲以及她不愿与之结婚的前未婚夫。
最近这则新闻中的芙佳出生于落后的旁遮普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那里“荣誉谋杀”的理念比城市中更浓烈。像大多数巴基斯坦女性一样,她似乎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以及人生轨迹,然而在她17岁时嫁给一个比自己年长很多的男子以后,她还是下决心反抗自己这种与生俱来的命运。
电影《沙漠之花》剧照
在那片曾经拥有严格的婆罗门等级制度的土地上,一个从小村庄里出来的年轻女孩向上攀爬是可想而知的痛苦。她攀爬的旅程很孤独,也很艰难,最终她还是输给了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我们从她的死之背后看到了很多凭一个年轻女孩的力量难以改变的现实,而这种现实,于今天之仍然存在,才是这件事最悲哀之处。
芙佳做了什么?不过是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一些比较性感的照片以及坚称应该“独立”、“做自己”的言论。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巴基斯坦的社交媒体红人。可是在以上这种根深蒂固的“荣誉文化”的背景下,她的行为还是不为大部分人所认可,遭到抨击,认为她伤风败俗、不知廉耻。
也许某种程度上芙佳自己也不知道,她一直在社交网络上所呐喊的“自由”“平等”,它们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在对于自身价值探索这一块儿,有可能她自己尚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却突然被一种根深蒂固的力量打击而夭折。正如《反击》(Backlash)这本女权主义著作所论述的,为什么在今天,在很多女性已经意识到,或呐喊或自以为已经处于很平等状态的今天,还是有女性内心深处的情感状态是非常低的?作者解释道,实际上正是这种“号召男女平等”的呼声带来了这些疼痛。女性,正因为“自由”而痛苦。芙佳从小村庄去木尔坦市当模特以后,因为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照片渐渐走红,生前还曾接受BBC等一些国际媒体的采访。这些和西方先进文化的交流,以及西方网友的强烈鼓励,或许使得她这种追求“自我”的欲望更加强烈了,所以她才一再忽略弟弟对自己的警告,依旧发布那些激怒巴基斯坦男性社会的照片。
曾经在一家美术馆看到的一件当代艺术作品给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艺术家用镜头拍摄了两个巴基斯坦女生,她们呆滞地坐在镜头前,身体前后摇晃,不停地重复:“我叫×××。我来自巴基斯坦的×××。我今年××岁,我的爱好是收拾屋子和做饭,我今后的目标是当一个好妻子。我不会不乖,我听家族和丈夫的话……”如此循环往复。两个巴基斯坦女孩在镜头前机械重复着那个社会对她们的一切要求。她们眼神空洞,没有任何表情。艺术家用这段不停循环播放的视频诉说了巴基斯坦女性的生存现状。
有一部电影叫《沙漠之花》,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非洲索马里女孩来到美国,因为其独特的美在模特界获得成功,最后她在联合国诉说了自己国家的女性从小遭受的非人待遇,才揭开了事实的真正一角。在索马里,为防止女孩结婚前被强奸或发生性行为,在女童很小的时候就把她们的阴道强行缝合。这种非人的行为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如果没有片中女主角的呐喊,它在世界上将永远是个秘密。文明国家的人们将永远不会知道,就是在今天、在现在,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女性,每一秒都在遭受极其不公正甚至非人的待遇。
100多年前,简·爱的那段呐喊似乎为当时的女性出了一口气。可是,似乎简·爱在19世纪就明白的道理到现在很多女人仍然不知。但是,即使是简·爱曾经短暂的呐喊也还是以和罗切斯特先生结婚作为一种美满的结局,还是没有摆脱“女人一生最大的幸福在于男人”这一多年来都在钳制我们的思想乃至生命轨迹的窠臼。女性真正完成对自我的认知,或许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电影《摩天楼》中有这样一句台词,“逆流而上”是痛苦的。但一切正像芙佳生前接受BBC的采访时所说:“我认为我们不应选择自己应该成为一种‘什么样的女人。女性不应该仅仅为着‘社会的普遍要求而自己加上任何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