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okémon Go》,正在引爆

2016-08-01张星云驳静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汉克任天堂现实

张星云+驳静

这款游戏,将可能改变未来技术与游戏的版图吗?

“皮卡丘!!!”人群里发出了惊呼声。

自从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有皮卡丘的消息传出来后,公园东南口的广场就成了只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的场所。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蜂拥而至,这令冰淇淋车老板始料未及。他万万没想到,一个游戏的风靡还能跟他的生意挂上钩,这个世界的逻辑叫他这样的大叔觉得匪夷所思,同样延迟关门时间的,还有热狗车老板。

除此之外,带着孩子出门抓宠物小精灵的一位爸爸也一脸不理解,他穿着Polo衫长裤皮鞋,抱着手倚树而立。而他的孩子,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其他所有人都站着的情况下,竟然拥有一张软椅,小朋友坐镇全场,睥睨群雄,倒像是坐在权力的铁王座。

《Pokémon Go》像是一个30岁以下才能领悟的神秘宗教,对他们而言,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无疑都可以归拢到“呆板无趣的大叔”范畴里。路过的人看这股气势磅礴的抓精灵大军,左看右看,像个没见过世面的游客,多半还会加上某种恨其不争的叹气。

尽管曼哈顿岛上的补给站几乎到了遍布每个路口的程度,但中央公园看上去仍然是受到任天堂特殊优待的黄金地点。而纽约Pokémon世界里充满了无数年轻人,其实他们并不仅仅代表纽约,而是代表世界。因为穿行人群当中,能听到各国语言,包括中国的各地方言。

Vaperon(水精灵)出现在那天晚上23点左右,当广场这边的人往公园方向涌去时,一开始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能听到有人喊:“这里这里。”没一会儿,人流方向瞬间又变了,像是小时候玩老鹰捉小鸡,领头的老母鸡才知道哪里有危险,“在这里”就是哪里有精灵。后来人们在中央公园的湖边看到了这只少见的水精灵。

在最初几天,这一带傍晚总是挤得像个庙会。不明所以的人们穿过这个“庙会”,对气势磅礴的痴迷群体表示匪夷所思。然而这一幕让玩家们自己也吃惊,许多人拍下了这一幕,甚至有人忍不住问:“正在发生的是《黑镜》的最新一季吗?”

世界各地都有媒体网站报道了这一幕,语气多半都是讶异的。这对任天堂来说无疑是最漂亮的宣传。现在,即便是不玩游戏的美国人,也知道那些走在街上手机屏幕持续闪亮的人,是在干吗。“在玩《Pokémon Go》吧?我现在算是知道了。”一个警察在路口跟人们搭话。他显然属于反应比较慢的。两周前,希拉里·克林顿的竞选团队就宣布,要在俄亥俄州麦迪逊公园《Pokémon Go》补给站周围,举办一次竞选活动。“欢迎小朋友参加哦。”宣传语写道。

从希拉里借助《Pokémon Go》为自己拉票,到以色列总统说自己办公室进了怪兽,再到美国体育场开放给玩家来抓小精灵,这款刚上架不到一个月的手机游戏正在逐步上升成为社会和文化现象。而在这款由日本任天堂、Pokémon公司和谷歌旗下Niantic联合出品的手机游戏背后,支撑它的AR增强现实技术,也终于进入人们的视野。

现实与互联网世界

20年来日本任天堂游戏公司的Pokémon(宠物小精灵,或译作精灵宝可梦)系列游戏品牌的文化价值众所周知,从1996年于掌上游戏机Game Boy平台上发布以来,这款角色扮演游戏系列一直贯穿任天堂的各代掌机之中。但即便在2014年,任天堂社长岩田聪还曾表示不会做手机游戏。但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时代,业界环境变动非常剧烈,近年来手机游戏兴起,PC游戏复苏,再加上家用主机竞争对手的三方围攻,任天堂最终决定将其最有名的IP之一Pokémon做成手机游戏。

7月19日,意大利罗马的《Pokémon Go》游戏玩家别样集会,走街串巷围捕小精灵

在Pokémon品牌背后,这款手游的真正成功是随着开发商美国谷歌公司旗下Niantic的发展轨迹逐渐积累起来的。回顾Niantic创始人约翰·汉克(John Hanke)这20多年的职业生涯,多多少少都能看到现今出现在《Pokémon Go》里的理念、技术、资源在一点点地成型。在这个过程中,汉克催生出了谷歌地球、参与过谷歌地图和谷歌街景的开发工作,随后开创Niantic公司,发布前两年最成功的LBS(移动位置服务)游戏《Ingress》,几年挣不到什么钱,却在用这个产品默默积累LBS技术和资源储备,不断整合移动端的现实与互联网世界,直到《Pokémon Go》的爆发。

在先后创办了Archtype Interactive游戏公司和The Big Network休闲网游公司后,2000年,汉克创建了一家名为锁眼(Keyhole)的开发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应用的公司,公司名称来源于美军同名系列照相侦察卫星。公司成立后很快获得了来自索尼、英伟达和美国中情局风投部门的融资。到2003年,锁眼已经拥有30名员工,并以69.95美元的价格推出了一款企业级卫星地图软件Earth Viewer。这款软件可以将卫星图像拼接成大幅世界地图,然后将其切割成数百万块,这样一来,用户便可鸟瞰地球,然后定位到具体的地点。很快,谷歌高管看上了这款软件,想将其收购下来,然后免费对所有用户开放。谈判从2003年4月一直持续到2004年10月,最后,谷歌打动了汉克,于是他将公司和团队都卖给了谷歌,收购金额是3500万美元。

加入谷歌之后,汉克担任地理位置业务的产品副总裁一职,负责桌面版谷歌地球的开发,其团队的人马集中到谷歌公司山景城总部。到2005年,这支团队推出了著名的谷歌地球和谷歌地图产品。2007年,通过对创业公司VuTool的收购,团队推出了谷歌街景产品。谷歌地图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在谷歌内部的流量仅次于Google.com,排名第二。通过对谷歌地球等产品的打造,汉克看到了用户对地点提交的踊跃,也看到了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应用的巨大潜力,后来谷歌地图更是直接被用在了Niantic开发的三款应用当中。

到2011年的时候,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智能手机的屏幕变得越来越大,功能不断增强,但价格却不断下降,全球智能手机开始进入普及期,移动社交概念开始大热。汉克对此感到十分兴奋,他说:“我一直觉得,将现实当中的地理信息和游戏结合起来会很酷,当看到手机功能愈发强大时,我感觉在现实世界当中进行冒险的游戏时代已经到来了。”

汉克想去开发一种新产品去整合移动、现实世界与互联网。然而现实是,因为谷歌组织结构的庞大,他不得不将几乎所有的时间花在了管理方面。对于技术出身的汉克来说,不能投身热潮,亲自参与产品的研发过程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经过慎重考虑后,他决定离开谷歌,再次开始创业。汉克找到谷歌CEO佩奇说了自己的想法,佩奇对其加以挽留,佩奇称谷歌有内部创业的文化,汉克可以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同意了。

就这样,Niantic实验室(Niantic Labs)诞生了,办公地点从山景城搬到了旧金山,名称来自美国西部淘金热时代一艘来到旧金山的Niantic渔船,这艘渔船的残骸后来在盖泛美大厦时被发现。汉克为实验室取这个名字的目的是一种隐喻:使用技术手段来探索和发现不为人所知的事物,实验室的Logo也是一艘绑在热气球上的渔船。

Niantic实验室独立于谷歌运作,更加小型而灵活。2012年9月,实验室的首款应用面世了,这是一款名为Field Trip的智能手机应用,能帮助用户找到周围的建筑、历史、生活方式、餐饮,以及新奇而有特色的场所。汉克希望通过这款应用,帮助人们与真实的周围世界建立联系。

两个月后,Niantic第二款应用《Ingress》开发完成。《Ingress》是一款使用增强现实技术的科幻背景手游,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走出家门锻炼,去新的地方结识新的朋友,发展新的关系,在现实世界当中和朋友一起玩耍。游戏需要配合智能手机中的谷歌地图软件和GPS定位使用,当玩家行走到现实中的某个特定地点之后,就可以用手机打开游戏程序发现其中的虚拟设施或者道具。

这里Niantic首次使用了AR增强现实技术。说到AR就不得不说VR,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地观察和感受虚拟空间内的事物。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稍有不同,前者不会为你营造新的空间,你仍旧待在现实世界。AR的目标是将图像信息叠加于现实场景,让信息及时送达到你的眼前。其实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就其本质来说并非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效果。

《Pokémon Go》开发商Niantic实验室首席执行官约翰·汉克

《Ingress》游戏的宣传语是“你周围的世界并不是它看上去的样子”,很好地阐释了这款手游鼓励玩家通过AR技术前往现实当中的那些地点,去发现和探索不一样的世界的主题。

根据Niantic官方公布的数据,游戏上线三年后,在全球已经有超过1400万次的下载,玩家遍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游戏的在线活动的参与人数达25万人次,玩家们共到达真实世界当中的7.29亿个地点,总共走过的路程超过2.58亿公里,游戏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Ingress》对《Pokémon Go》的影响非常的大,不仅为后者提供了强大技术和资源积累,前者增强现实、GPS定位、在现实世界中探索和社交的要素也基本上被原封不动地保留到后者当中,缺点也都得到了改良;前者当中的热门地点在后者当中更是直接被设置成为了Pokémon道馆的所在地。可以说《Pokémon Go》就是一款拥有Pokémon元素的《Ingress》游戏。

一个愚人节玩笑

其实《Pokémon Go》的出现完全源于一个愚人节玩笑。在2014年的愚人节,谷歌地图团队和Pokémon公司一起做了一个愚人节玩笑的推广活动“Pokémon 挑战”,并在YouTube上放出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全球各地的玩家通过智能手机上的谷歌地图搜索和捕捉身边的Pokémon。这个推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视频在YouTube上被观看了超过1800万次。很多玩家都对此玩笑信以为真,还有大量玩家开始在网上请愿,希望谷歌能将这个创意付诸实际。

汉克回忆说:“在收到这些反馈后,大家都觉得,谷歌地图与Pokémon的结合,就像是巧克力与花生酱的美味结合。”于是,Niantic团队决定将这个愚人节玩笑付诸实现,让玩家们通过谷歌地图在真实世界当中寻找和捕捉Pokémon。在2014年5月,汉克带着这个创意去找Pokémon公司的CEO石原恒和。Pokémon公司是一家于1998年成立的合资公司,Pokémon著作权所有人、任天堂、Pokémon衍生产品开发商Creatures和Pokémon游戏开发商Game Freak分别持有这家公司25%的股权,Pokémon公司负责Pokémon这个拥有20年历史的知名品牌的推广和授权、衍生品和游戏的开发等。

正好,石原也玩过《Ingress》,并且在游戏当中已经升级到了11级,石原的妻子更是一名《Ingress》的高级玩家,他们夫妇俩一直在一起玩这款游戏。更神奇的是,Pokémon 公司也有大量的员工玩过《Ingress》,因此当Niantic将这款包裹着Pokémon皮肤的《Ingress》概念游戏提出来时,双方一拍即合。于是,《Pokémon Go》的项目开始了。

Niantic对“Pokémon”系列游戏培育、交换、对战、收集的玩法十分感兴趣,而Pokémon公司却想学习Ingress的增强现实、GPS定位、利用地图在现实世界当中探索和社交,双方都想把对方游戏的元素融入到新游戏当中去。Niantic为这个项目成立了一支超过40人的团队,并从风投公司融资了500万美元作为游戏的开发费用。在项目进行当中,Pokémon系列游戏资深制作人增田顺一全程参与了游戏的制作和测试,给出了很多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帮Niantic开发了“向Pokémon扔精灵球来捕获”的玩法,还完成了游戏的配乐部分。有了增田顺一的帮助,《Pokémon Go》才真正成为一款Pokémon玩家所熟悉的Pokémon手游。

2015年8月,在谷歌宣布重组为字母表公司(Alphabet Inc.)的同时,Niantic宣布脱离谷歌成为独立公司,名称也从Niantic实验室改为Niantic公司。1个月之后,《Pokémon Go》正式对外公布。在发布会的现场,增田、石原、汉克和马里奥之父宫本茂共同出席,为游戏站台。又过了1个月,Niantic宣布了从谷歌、Pokémon和任天堂三方融资2000万美元的消息。

2016年7月,游戏正式在部分地区上架,进而在网上和现实世界当中引发了一场现象级风暴,其火爆程度连Niantic也没有预料到。

其实在心理学领域,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已经开始展现出它们的作用。虚拟现实游戏目前被用来治疗抑郁、焦虑、创伤,以及疼痛缓解和改善中风后的康复。增强现实技术则曾被当作暴露疗法,用来治疗恐惧症,还有创伤后应激障碍。而《Pokémon Go》则另辟蹊径地运用这一技术鼓励人们外出探索。

在针对这款风靡游戏的讨论中,有人认为它能切实帮助患有抑郁和社交恐惧的人。《Pokémon Go》是否有助于长期的治疗尚不可知,但它成功地鼓励人们走出家门、进行更多社交互动,那些原本因为害怕或焦虑而不愿走出房间的御宅族玩家都因此受益。

哈佛大学精神病学专家马琳梅认为这款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奖励。《Pokémon Go》鼓励玩家离开沙发,去附近转转,它符合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基本概念——行为激活。如果玩家能走出门,体验到健康行为的正向反馈,他就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感觉,从而建立起追求更健康行为的良性循环。

不仅如此,《Pokémon Go》还能帮助此前宅在家里的玩家们减轻社交恐惧。游戏提供了灵活的选择,玩家可以独自也可以和他人一起游戏,而跟与玩家有共同点的人互动是一种低风险的互动行为。玩家可以与一路上路过的很多人展开谈论这款游戏,以减少社交恐惧和抑郁人群通常喜欢的独处或处于人群中不适的感受。

然而,《Pokémon Go》同样也存在潜在的心理学缺陷。游戏导致玩家更加分心,养成边走路边看手机的习惯,开始游戏前的免责声明中提示,游戏过程中注意行进情况,但仍有报道玩家在玩游戏时因没有注意到前方路况而受伤。游戏时玩家的大脑处于一种混合现实的状态中,玩家并不算真的“活在当下”,因为其眼睛盯着手机上的那些东西并不真实存在。

《Pokémon Go》游戏采用增强现实技术,玩家可以在现实城市街道寻找藏匿着的小精灵

AR技术远未普及

《Pokémon Go》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让很多普通消费者第一次知道了 AR 这个概念,但全球权威的IT 顾问咨询机构 Gartner研究副总裁布莱恩·布洛(Brian Blau)认为,AR技术的普及仍需时日。

在他眼中,每一款新兴技术都有一个成熟度曲线图,包含了所有发展阶段。一开始的技术萌芽期会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然而,媒体过度宣传导致不切实际的期待,新兴技术进入期望膨胀期。再接着,新兴技术泡沫破灭,进入幻觉破灭期,媒体态度骤变,从原先的新技术支持者变成声讨者,概念逐渐被人淡忘。不过,随着新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逐渐成功,产业技术的研究热潮使得该项技术的受关注程度再次增加,并将其带入一个持续发展的复苏期。最后,新技术进入生产平稳期,技术对真实世界产生的效益可以证明和被接受,越来越多的组织对于减少的风险水平和快速增长的接受程度感到满意。

在Gartner咨询机构于2015年8月发布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图认为,VR技术刚刚度过了幻灭期的低估,走进了持续发展的爬坡期,距离成为社会主流产品至少5年到10年。

而布洛表示AR技术仍然处于幻觉破灭期。“AR落后VR至少一年,还有可能更多。一方面是透明显示技术的不成熟;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公司获得了AR技术上的突破,他们也采取了注册专利的方式来阻止其他公司采用相同的技术。”

“《Pokémon Go》依托的AR技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效果其实也很不完善,它的成功主要是因为Pokémon这个存在了几十年的IP。”极客公园记者罗松评价道,“现在VR和AR厂商都在致力于降低硬件上的成本,就像当年做手机一样,但很多软件和技术上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都是在炒一些技术概念。不能说一款借助AR技术的游戏火了以后,就能证明这项技术已经成熟了。所有的VR和AR游戏体验过程中都有很多问题,他们不管是虚拟现实还是增强现实都不可能骗过大脑,这是目前和神经科学联系在一起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以就这款游戏而言,它与AR的技术关系并没有那么大。”

布洛认为AR技术的第一个突破口依然是行业应用。在行业应用上,今年已经能看到不少案例。相比消费者关注性价比,企业更愿意为提高员工效率花费金钱,因此AR的行业应用主要集中在操作繁忙型的工种上。比如AR设备能让员工双手专注于操作的同时,依然得到清晰的指令。Gartner预计AR和VR的头戴式显示器销量将由2015年不足50万台跃升至2020年的近4000万台。到2030年,沉浸式界面将取代80%人机交互案例中的所有其他用户体验模式。

7月22日,日本的《Pokémon Go》终于上线。东京街头涌出了一大批年轻人拿着手机抓小精灵,这天一早东京就下起了雨,但大多数《Pokémon Go》玩家都没带伞。日本玩家像终于释放了一样,大街上、地铁、厕所里,走到哪里都有人在玩,就像全民狂欢。

而此前,7月6日,就《Pokémon Go》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App Store率先上线的当天,中国玩家也曾经历了半天的疯狂。7月6日早晨,Taburis就下载了这个游戏。他是Niantic开发的另一款游戏《Ingress》的忠实玩家,凭借丰富的经验,他在北京的CBD、央视大厦、天坛附近一路扫荡,在2个小时内把等级升到了5级,并率先占据了天坛道馆。但是,从中午开始,中国玩家就发现,游戏不能玩了。游戏地图变成了漫漫荒野,左上角的白色精灵球一直转动,却再也没有小精灵出没的提示。《Pokémon Go》锁区了,中国的GPS被拒之门外。

此后,中国“粉丝”的煎熬开始了。每一次游戏进度的更新都能第一时间引起中国“粉丝”们的关注。7月7日,《Pokémon Go》在美国App Store上线。当天,突然有传言说腾讯将代理这款游戏,尽管一张伪造的截图先在群聊中引发了轰动,但很快就被分辨出是一条假新闻。

在狂热“粉丝”,包括很多想尝鲜的人翘首以盼的过程里,也出现了所谓的“破解版《Pokémon Go》”,原理是把手机的地理位置伪装成已经开通《Pokémon Go》的国外地区,这种行为也被称为“开飞机”。尽管会开玩笑说“再不能入坑我就弃坑了”,但很多“粉丝”仍然不会尝试“开飞机”。他们说理解想玩游戏的人,“如果能玩的话谁会开飞机”,但同时,他们会给自己制定标准,“这就是作弊”。“用GPS破解和各类插件玩《Pokémon Go》的都是在拿自己的隐私数据作死。”极客公园的记者罗松表示,“这些盗版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每天登录一次,看看空荡的街道,逗一逗之前抓到的小精灵,下线。”在《Pokémon Go》没有进入中国的这段时间里,这是很多中国“粉丝”们现在每天都会做的事。

猜你喜欢

汉克任天堂现实
任天堂成立电影公司计划开发多部游戏改编作品
我想住进你心里
任天堂Wii体感手柄被判侵犯专利权
我想住进你的心里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