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滑雪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16-08-01刘树明张士波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辽宁省可持续发展

刘树明 张士波

【摘要】结合产业发展现状,优化资源配置,对于辽宁省滑雪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全面调查分析了辽宁省滑雪运动项目在场地设施、大众参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阐述了影响辽宁省滑雪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产业发展与体育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并为建构辽宁省滑雪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辽宁省;滑雪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路径

我国的现代竞技滑雪项目于1980年才开始起步,群众性的旅游休闲滑雪自20 世纪末期才逐步开展。作为体育传统大省,辽宁省对我国滑雪运动项目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如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U型场地滑雪等雪上项目都处于国家乃至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培养了韩晓鹏、李妮娜、徐囡囡、孙志峰等滑雪世界冠军。此外,辽宁省的滑雪场地设施日益发展和完善,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滑雪爱好者投身于这项运动,为滑雪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滑雪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有利于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发展。

滑雪运动产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近几年我国不同规模的滑雪场相继建成,在2022年我国承办冬奥会的大背景下,赋予该产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但由于滑雪产业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整体规划与长远发展战略,也存在着盲目上马、无序竞争、过度开发和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需要在宏观上加以引导,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力图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辽宁省滑雪运动在大众参与、人才培养、场地设施等方面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引入到滑雪项目的发展实践中来,并结合辽宁省的区域特色,探索滑雪项目可持续发展路径,为辽宁省滑雪优势资源的整合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辽宁省滑雪运动项目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省内各大滑雪场,并对其经营情况和滑雪运动参与者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书籍、报刊以及查阅中国知网等途径,广泛收集有关体育运动、滑雪项目发展方面的论文资料,为本研究寻求理论依据与研究思路。

2、专家访谈法

以走访、电话、邮件等方式对滑雪运动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滑雪教练员进行咨询,广泛征求他们对辽宁省滑雪运动发展、滑雪人才培养等的建议,为本研究提供权威论据。

3、实地调查法

对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省和自治区的多家滑雪场进行走访和调研,为了解我国滑雪运动开展现状、滑雪场经营状况以及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等提供现实依据。

4、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主要针对大众滑雪运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滑雪场的经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滑雪爱好者、滑雪指导员和滑雪场管理人员发放问卷,问卷均为当天发放,当天回收。共向滑雪爱好者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6份、有效192份,有效率97.95%。向各大滑雪场的滑雪指导员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06份,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为99.52%。向各主要滑雪场的管理人员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49份,有效率为98.00%。

二、辽宁省滑雪运动项目发展现状分析

(一)辽宁省滑雪场的基本情况分析

辽宁省的大众滑雪运动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沈阳市棋盘山滑雪场成立,以综合性雪上娱乐活动和东北特色民俗活动激发了广大体育爱好者对滑雪的热情。进入21世纪,随着辽宁省滑雪场数量的增加,人们对滑雪运动的热情也更为高涨。目前,辽宁省目前共有滑雪场22家,其分布情况如下(见表1)。

通过数据统计以及实地考察可以发现,辽宁省滑雪场较多,分布较广,基本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以辽西、辽东为两翼的格局,各大滑雪场已具备一定规模,且大多交通比较便利,大多选址在沈大、京沈高速公路周边地区。各大滑雪场的布局和内部设施起点较高,大部分为借鉴外省市滑雪场的成功经验建成,同时又结合辽宁省省情,以特色寻求发展(具体见表2)。

表2 辽宁省主要滑雪场基本情况一览表

由表2可以看出,辽宁省规模较大的滑雪场多集中在沈阳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开业最早的业内“老大哥”沈阳棋盘山滑雪场,面积较大的沈阳怪坡滑雪场,以专业性见长的白清寨滑雪场,以及突出娱乐休闲功能的各大温泉滑雪场,如辽阳弓长岭滑雪场、大连安波温泉滑雪场等。

在每个滑雪季节,各种规模的大众滑雪活动和赛事吸引着大批游客和滑雪爱好者、发烧友参与其中。2013年辽宁举办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以后,大众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契机下,“主力三亿人上冰雪”的口号极大鼓舞着大众投身滑雪运动的热情。辽宁省各大滑雪场相继举办或承办了不同级别的赛事,如白清寨滑雪场每一年度举办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全国冬季锦标赛、冠军赛,辽阳弓长岭滑雪场举办的国际滑雪邀请赛,棋盘山滑雪场、东北亚滑雪场等在辽宁省滑雪协会组织下举办的大众滑雪比赛,等等,都促进了滑雪项目由竞技体育领域向大众体育领域的辐射与发展。此外棋盘山冰雪大世界的各种民俗表演和趣味活动、东北亚冰雪节等,也极大地满足了滑雪爱好者的需求。

(二)辽宁省大众滑雪运动参与者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对辽宁各大滑雪场的滑雪运动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全面了解了辽宁省大众滑雪参与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滑雪爱好者的项目选择和动机等。

1、辽宁省大众滑雪参与者性别与年龄基本状况

如表3所示,大众滑雪游客中的男性占总人数的74.48%,男性滑雪游客占游客总量的大多数。滑雪是一项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运动,在运动时带给游客强大的感官刺激,男性追求刺激的心理特点与这项运动的特点不谋而合,但是和女性追求安全稳定的心理特点差距较大。所以和女性相比,男性更加喜欢滑雪这项运动。

如表4所示,在滑雪爱好者群体中,26-35岁的年龄段的滑雪爱好者的人数比例最大,为39.58%,其次是36-45岁的年龄段占总人数的27.08%。滑雪这项运动要求游客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负担起门票、聘请指导员、器材、护具等的消费。26-45年龄段游客的经济基础比较好,并且其人处于壮年,有着充足的精力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16岁以下的游客以在校的学生为主,他们往往利用假期,在父母的带领下参与滑雪运动中来。45岁以上的滑雪游客最少,这与滑雪这项运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有一定的关系。

2、辽宁省大众滑雪运动参与者参与项目情况

如表5所示,辽宁省大众滑雪参与者的主要项目是高山滑雪,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65.26%。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广大滑雪爱好者选择高山滑雪运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高山滑雪的认知率较高,大众对高山滑雪接触较多,且入门较容易;二是相对于单板滑雪来说,高山滑雪的安全性更好,单板滑雪的动作的难度性要高于高山滑雪,其跳跃等动作对于滑雪经验不足和中老年体育参与者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出于安全方面考虑,选择高山滑雪的游客较多。另外还有接近10%的游客选择了其他的项目如,圈雪、坐爬犁、嘻雪等项目。这些项目使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也为游客的家庭休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辽宁大众滑雪参与者的主要动机调查

动机是指从事某一项活动的思想出发点动机,是人发自内心的意愿或愿望。如表6所示,辽宁省大众滑雪运动参与者的动机以娱乐消遣、锻炼身体为主,这些动机也充分反应了滑雪这个项目的特点。另外,滑雪场现在为迎合游客的娱乐消费动机增加了温泉、度假山庄、马场等促进游客娱乐和消费的项目。由于滑雪时可以有效锻炼游客的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等,所以很多游客的参与滑雪运动的动机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值得注意的是有26人选择了追求刺激的这一选项,占总人数的13.54%。如果纯粹以追求刺激为滑雪运动的出发点或目的,而不根据自身条件、项目特点等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滑雪运动项目及其级别,那么必定会在运动中增加一定的危险性,这也是近几年来滑雪场经常出现滑雪游客受伤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这些滑雪爱好者需要增强动机引导,让其充分意识到健康运动和安全运动的重要性,从而有效保障运动安全。

(三)辽宁省大众滑雪运动指导员现状分析

滑雪指导员是滑雪场的中坚力量,滑雪指导员的教学能力,不仅关乎者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还关系者滑雪游客的二次消费以及滑雪场的信誉度,所以滑雪指导员是滑雪场软实力的代表,滑雪场的滑雪指导员的水平提高,才会大幅的提高滑雪场的整体水平。

滑雪指导员教授滑雪爱好者进行滑雪理论和技术学习中,指导员能否充分的运用合理先进的教学技术教学理念,成为影响指导员对学员进行教学的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调研中发现,目前辽宁省滑雪指导员中大专或本科学历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69.81%,高中或者中专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1.07%。辽宁省滑雪指导员的学历整体较好,这对保障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此外,在调研中发现,大众滑雪指导员的组成比较复杂,其中全职的滑雪场地工作人员最多,占到了总人数的50%。很多滑雪场地的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多职,通过不同岗位的协同工作,可以增加滑雪场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避免了出现劳动资源浪费的情况,并且由于滑雪场的指导员的收入较高,身兼多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滑雪场的工作收入,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辽宁省滑雪场的大众滑雪指导员的滑雪能力主要来源于滑雪场地的培训,然而出身专业体育学院的滑雪专业指导员较少。通过实地走访得知,滑雪场地每年都需要向社会招聘大量的滑雪指导员,但是由于体育学院滑雪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应聘的人数不足以满足滑雪场地对大众指导员的需求状况,所以滑雪场地往往自己组织培训滑雪指导员。这也说明滑雪场地对专业的滑雪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目前,辽宁各大主要滑雪场的滑雪指导员基本是以在读大学生为主,调查对象中有63.11%的指导员是体育专业在读或毕业的大学生。随着我国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国教育部门加大了对雪上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在高校中尤其是专业体育院校都设置了相关专业,尤其是在沈阳体育学院,滑雪已经成为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了,对于雪上项目的推广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三、 影响辽宁省滑雪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制约着辽宁省滑雪项目的发展

首先,相对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来说,辽宁省在冬季温度并不是十分寒冷,且冬季雪量不大,雪期短,适合滑雪场对外开放的时间往往在每年的冬季的十二月份到次年的二月末到三月初,一年中非滑雪时间占了大多数。所以从营销学角度讲,如何让滑雪场一直处于运营状态,才是滑雪场维持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滑雪场地的运营者往往在夏季使滑雪场处于封闭的状态。

其次,各大滑雪场以人造雪居多,因而会出现午间积雪融化,夜间结冰的现象,从而久而久之是雪道出现了冰雪混合的状况,从而导致了滑雪的雪道并不平整,当滑雪者遇到凹凸不平结冰的雪道时,会大大增加意外滑倒甚至受伤的概率。意外事故的发生也严重影响了滑雪爱好者的参与乐趣以及对滑雪场的满意度。

再次,受地理条件限制,辽宁省滑雪场的雪道长度和坡度整体偏低,除了作为沈阳体育学院雪上训练与科研基地的白清寨滑雪场能达到举办国际正式滑雪比赛的标准之外,各滑雪场目前还均不能举办国际国内标准赛事,尤其是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项目,辽宁省至今还没有组建专项运动队伍,这严重限制了辽宁省滑雪项目的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培养。

(二) 滑雪产业经营存在薄弱环节

辽宁省目前的滑雪场总体上选址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势头,适合冬季滑雪旅游事业的发展。但是雪场经营模式较为单一,与日本和欧洲的大型综合滑雪场相比,雪道较少,配套设施过于陈旧,雪场环境与服务质量差,管理落后,很难吸引广大滑雪爱好者前来滑雪旅游度假。

日本是雪上项目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据有关统计,其全国拥有的滑雪场有600个以上,硬件条件优越。其成功在1972年的札幌和1998年的长野举行了冬季奥运会,是亚洲举行冬奥会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日本的札幌和长野的地区,其一家滑雪场的雪道数量基本在80条以上,而辽宁省最大的滑雪场雪道数量不足10条。近年来辽宁省滑雪场的游客数量呈递增趋势,在春节前后一些滑雪场的接待能力已出现饱和的态势,如何在现有滑雪场数量的基础上增加雪道的数量成为了辽宁省滑雪场的主要发展趋势。

另外,产业战略意识不强导致滑雪旅游产业研发落后,文化品味不足导致滑雪旅游缺少文化内涵与气息,滑雪场配备的服务较少,无法形成规模较大,活动内容丰富的休闲、旅游、度假滑雪场。

(三)滑雪项目人才短缺,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目前辽宁省滑雪项目相关人才短缺,滑雪场缺少与专业滑雪俱乐部及协会的合作,致使滑雪人才培养缓慢。

通过调查发现,有53.88%的滑雪指导员存在无证上岗的问题。原因在于两方面:其一,由于人们收入的增加,滑雪作为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辽宁省的各家滑雪场每年都对滑雪指导员的需求有所增加,就形成了“买方市场”,招聘过程中滑雪指导员的竞争比较大,导致部分滑雪场选择滑雪指导员的时候出现“饥不择食”的情况;其二,滑雪场对指导员资历认证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滑雪产业的增长,滑雪指导员的整体水平却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从而导致了滑雪指导员不能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四)辽宁省滑雪运动的大众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调研结果显示,辽宁省目前的滑雪运动参与者性别差异较为明显,男性参与者远多于女性参与者,同时年龄也较为集中,多集中为青年人。滑雪运动的参与者参加的年限较短,而参与的次数频率较低。而且大部分的参与者都是自发的团体活动组织,在管理上也有所欠缺,同时,滑雪项目在辽宁省的发展历史传统照比黑龙江、吉林两省不够深远,政府和滑雪协会对滑雪项目的推广与宣传不够深入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四、构建辽宁省滑雪项目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建议

(一)通过区域产业合作,构建辽宁省滑雪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联动格局。

目前在辽宁省各个地区均修建有不同规模的滑雪场,而这些滑雪场在经营管理以及配套服务方面都存在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雪场规模小、配套服务落后。这就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升级滑雪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通过滑雪产业区域合作重新整合滑雪资源,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统筹规划,使得合作区域内所有滑雪场进行良性竞争,纳入统一竞争合作体系之中,通过体制管理产生联动的规模效应。在此基础上要积极与周边滑雪场和国外拥有先进管理理念滑雪场进行跨区域合作,吸引资金,加大滑雪场建设投入,增强滑雪场综合竞争力。

(二)发展多元综合性滑雪度假区,构建辽宁省滑雪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平台。

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滑雪场进行分步升级改造,扩大滑雪场规模,引进新的休闲娱乐项目,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滑雪,使滑雪场经营走向多元化、多样化。滑雪场增加滑雪道的数量,并且建立老少皆宜的雪道,从而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滑雪爱好者。滑雪场增加休闲、娱乐项目的引进,从而充分的迎合滑雪爱好者的多元动机需求。健立与滑雪场配套的附属设施,如酒店、餐饮、娱乐会所等。提高滑雪场在非雪季的利用率,使其在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可以减轻冬季运营的效率,从而使雪场全面的发展,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

(三)健全培训考核机制,构建辽宁省滑雪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辽宁省中小学还尚未开展滑雪项目相关课程,高校也只有沈阳体育学院成立了滑雪专业,并设置了滑雪选修课程,东北大学也开设了滑雪选修课程。学校体育滑雪项目发展不足导致辽宁省滑雪项目人才短缺。因此要促进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在滑雪人才培养与输出方面的协同发展,一方面,以学校体育为基础培养滑雪人才,依托体育专业院校选拔和培养高水平滑雪运动员,为大众滑雪培训体育指导员;另一方面,以各大滑雪场作为滑雪人才训练、实习基地,建议滑雪场地对聘用的滑雪指导员定期的进行严格的考核,形成滑雪教学、训练、比赛、实习关联性人才培养——选拔——考核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滑雪场的软实力。

(四)注重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建构辽宁省滑雪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

辽宁省滑雪项目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有形产业开发方面,而对无形资产的潜力挖掘和利用还存在很大空间。事实上,国际和国内很多成功的体育产业都注重并积极进行无形产业开发与运营。因此,辽宁省应寻求具有影响力、感召力的无形资产。比如,在冬奥会雪上项目中,我国共获得过一金四银三铜,这八枚奖牌全部出自沈阳体育学院,大量辽宁籍运动员在冬季项目的国际国内赛场上争金夺银,这都是滑雪运动的价值体现。可以通过明星运动员的形象塑造对大众进行滑雪项目的推广,使项目发展深入人心,营造更广泛的全民参与滑雪运动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翟金英.我国滑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策略[J].冰雪运动,2013.(03):85-88.

[2]张云峰,王制,王旭.中国滑雪运动发展的战略价值思考[J].冰雪运动,2010.(01):38-41.

[3]顾久贤.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对区域消费需求与行为影响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6.(03):114-120.

[4]朱志强,朱宝峰.我国滑雪运动现状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08):1-3.

[5]刘戈.中国与冬季奥运会[J].浙江体育科学,2016.(05):56-63.

[6]阚军常,姜立嘉.我国滑雪场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1):39-42.

[7]唐云松.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创新战略选择[J].冰雪运动,2009.(01):83-87.

[8]张瑞林.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商业模式建构与产业结构优化[J].体育科学,2016.(05):18-23.

[9]张守信.滑雪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冰雪运动,2014.(11):56-63.

[10]夏洪海,张宝军.谈地方政府在滑雪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17-21.

[11]李松梅.区域滑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及对策研究[J]. 冰雪运动,2012,31(3):83-88.

猜你喜欢

辽宁省可持续发展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负荷的交互响应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企退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上涨约10%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