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油画的地域性突围*

2016-08-01张剑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17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代性油画全球化

张剑(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17)



浙江油画的地域性突围*

张剑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17)

摘 要:“全球化”与“地域性”的矛盾共存,给中国当代油画发展制造困惑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中国油画已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态势。本文以全球化背景下浙江油画地域性的显现、流变与拓展为主线,揭示“全球化”进一步促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从油画的地域性“突围”不仅是时代的使然,也是谋求当代中国油画新发展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全球化;浙江油画;地域性;突围

浙江油画自西画被作为“艺术革命”引进之日起,便于现代艺术结下难解之缘,改革开放以来,在理论家和批判家的推动下,一系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活动与思潮被大量引介,吻合了由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所遍及的启蒙风气,以追求现代性为目的的现代主义迅速在全国展开,并在艺术实践中被粗糙地借用与改造,引发了85艺术思潮。由于文化以外的准备不充分,当现代性还未被消化之时,“后现代性”的接踵而至,令中国当代油画陷入更深的困境。“全球化”与“地域性”矛盾,迫使艺术家在地域性中寻求庇护,以求得一定的话语权,客观上导致了浙江油画的多元发展态势。然而,如何在复杂的当代文化背景下实现自我突破?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寻求新的艺术价值?是当下油画家不得不扣问的深重现实。

一、全球化引发浙江油画地域性凸现

油画的“本土化”本质上是油画在中国地域性发展的一种表现。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国立艺专术学院”创院之初,留法、留日的两脉贤哲就播下了现代主义的种子,林风眠、吴大羽等第一代中国早期油画艺术教育宗师,他们将骨子里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画实践紧密结合,提出调和中西的观点,讲究兼融并蓄、兼求理法的学术风气,即使在强调革命现实主义的苏派绘画“全国大一统”以及文革“红、光、亮”盛行时期,仍在私下践行现代风格的绘画创作,使浙江油画思想活跃、形式不拘一格、主题丰富多样,逐步实现了在“外来画种”中融入“民族血液”的转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东方精神的浙江油画地域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全球化导致文化全球化的蔓延,造成了一元艺术模式的终结,西方近现代哲学、艺术思潮被大规模引介到国内,触发了浙美年轻学子的求新热潮,浙美成为85新潮的策源地,西方现代主义各种思潮被瞬间“演练”了一遍。随着油画的不断普及和“本土化”的文化自觉,西方绘画在观念和形式上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所形成的对峙的张力和融合的趋势,进一步牵动浙江油画的地域性发展。与85新潮的反叛相比,对油画语言模式的探寻与对个性风格的重视,表明了对艺术传统和规范的回归,实际上是接续了前辈在现代化轨道上的努力,中国的哲学思想、美学观念及艺术思维方式再次受到重视,浙江地域传统文化被广泛关注与借鉴,民族文化被深度融合,画家对于油画创作中表达东方艺术中的写意精神有了相当的自觉性。汪诚一、宋贤珍、高友林等油画家坚持自身主体的情感体验,绘画语言上向写意性、抒情性和中国传统审美意象靠拢,义无反顾地从学院派的营垒中突围出来,努力建构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风格;许江、杨参军、章晓明、焦小健等以西方现象学为基础倡导具象表现主义油画,使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成为浙江油画的主流。除此之外,浙江各地结合当地地域文化,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差异分布,如浙西的“丽水巴比松油画”、东部的“海风油画”、浙北的“水乡油画”等区域特色油画。

浙江油画创作观念更具多元化,写实主义绘画不再成为主流,现代抽象意味、个体抒情气息作品比重加大,各种风格兼有容纳,但仍然是重视架上绘画的油画语言研究,语言较为平和含蓄,呈现出更为自由的跨越时空选择。画家将自己的生存态度和环境意识融于客观对象之中,反映现代生活与当代人文的精神,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江南文人画中的抽象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探索,写意精神正在成为浙江油画自由抒发个性的一种趋势,即使在写实作品中具体物象已成为精神心境的表达媒介而不再担负叙事性的功能,表达了超越写实的抽象意味。随着新媒体、综合材料的广泛使用,不仅拓宽了浙江油画的语言表现域,也拓展了现代性的语言边界。艺术家不断探索符合内心需要对应时代感受的个性化艺术语言,油画语言与表现手法多样并存,地域特色显著,总体上使浙江油画更具现代感。

二、全球化造成浙江油画的地域性流变

全球化时代,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拓展,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实践方式的全球化,全球化过程中形成了当代人类文化共同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如人类的生态意识与生态文化、人口素质及其文化、人类健康与文化等等[1]32。自然的变异、人的异化、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造成了艺术家在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交错、并置中迷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传统山水田园已转变为现代都市的艺术表现,全球化的信息流动让现代人无所适从。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异质化的过程,文化全球化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的殖民化,导致了传统社会各区域相对割裂时代的改变,“全球化”与“地域性”的矛盾共存导致了浙江油画地域性的异化。第一,现代性在中国原本就是缺乏“有序来源”的“突然降生”,加之“后现代性”的接踵而至,使浙江油画的地域性变得异常复杂,浙江油画地域性的现状表现为“现代性与地域性共生”的“文化杂交性”;第二,当今的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遍及到世界各地,单一地域的"纯粹性"很难保持,人文地理资源几乎处于共享的状况,艺术家可以便捷地利用异域地理资源;第三,较之以往更为频繁的艺术家迁徙和区域间密切的艺术交流,促使地域间相互借鉴与渗透进一步加剧;第四,相对之前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创作,当下艺术实践中的地域性不止于民族风情和人文传统,更重要的是“自我的当下”与“历史的现实”,地域性的强调为的是向外张扬个体的存在[2];第五,艺术家在当代文化的价值取向上体现出更强的地域意识自觉,但对地域性取向上较之以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地域性仅仅成为处理更广泛的人类问题的出发点,确切地说是以认识现代性为前提的“主体自觉的地域性”;此外,随着艺术市场的兴起,画廊、拍卖公司以及收藏家的趣味对油画创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干预”等等,都对浙江油画的创作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地域性的异化导致了浙江油画地域性的流变,从新世纪以来浙江油画发展来看,地域性的流变大体上表现出以下几类艺术追求。

1.写意抒情类。这一类作品融入了东方绘画的写意精神,强调内心抒发、以情驭笔,传递出自由畅达、超然物外的心境,让观众在欣赏中参与情感“再创作”,杨参军、陈宜明、焦小键等大部分画家作品大多属于此类(见图1)。

2.象征写实类。对西方油画传统进行深入研究,在学院新古典写实绘画基础上,注重绘画技术、制作的研究,扩展古典写实绘画的精神空间,关注当代生活和当代人的生存,通过象征、梦幻的隐喻、转喻增加形象内涵的多义性,王羽天、何宏舟、黄鸣、来源等画家的作品都试图实现古典写实绘画的当代转换(见图2)。

3.新具象类。加大了心理分析的成份,直面人生直接切入当代生活,井士剑、崔晓东、章晓明等人的作品,注重反映生活的深度与艺术再现的独特性(见图3)。

4.抽象表现类。运用遒劲多变的笔触、富于张力的造形与构成,传递画家的复杂心绪和对社会人文的关注,许江近几年来的“葵”系列作品,以内心自由的诗性表达,试图解决当代中国油画所面临的新的文化问题(见图4)。

图1.参军《家园之三》

5.当代艺术类。新生代艺术家大多关注文化波普、流行艺术等,运用现成品、图像资料等进行文化符号的意义置换和错位再生,使作品呈现出很强的潮流感,同时也对传统油画中的“油画性”语言提出了质疑(见图5)。

以上类型是较为勉强的划分,事实上,当下的浙江油画实践还远不止这些类型,甚至同一画家也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类型的创作实践,这一切恰恰应验了全球化背景下地域性正在悄然发生流变的现实,艺术创作更具创新性、丰富性和差异性。

三、全球化促动浙江当代油画地域性拓展

当代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文化的一体化,文化的全球化致使文化更具多元化。日本著名的国际文化理论家平野健一郎运用文化涵化理论,探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走向认为:各种文化之间的接触越频繁,文化越趋于多样化。全球化所带来的“自我身份认定”,充分反映出非西方世界个人和民族身份的普遍危机,导致文化上的激烈冲突、强烈的寻根意识与本土意识的觉醒。全球化也制造了差异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使非西方的弱势文化有可能通过本土意识的确立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在挑战中寻找新的机遇[3]。

图2.鸣《秋韵之二》

图3.士剑《红眼睛》

图4.江《葵巷》

图5.立《江南风度》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任何民族都无法绝然游离于世界之外,中国油画已经不可能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发展,文化全球化以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迫使每个艺术家不得不直面现实。一方面,全球化的确致使人类多方面产生“一致性”的认同,人的神圣性和普遍人性已成为维持人类共同性和一致性的文化理念,“民主、自由”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另外,人类也将更多面临共同关注的世界性问题;此外,随着通信和交通领域的新技术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以及各种文化交流中形成共同的当代形态,使文化跨越了地域性的界限,实现“即时性”的传递和接受,并产生大众文化消费的同质性等等。通过一段时间在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方面的冲突、磨合与整合,地域性文化可能建构起新的“共性”文化关系与文化模式。另一方面,只要地域性差异依然存在,国家没有消亡,就不可能普及单一的文化思想。事实上,“多极文化”、“多元文化”已成为一股蔚为壮观的世界性潮流,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代文化全球化中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形态[1]31。

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油画家如果只是在国内范围内相互借鉴与摹仿,难以有更大的发展,而继承传统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则是为了对地域文化进行综合创新。大众文化的泛滥,影视、网络、流行音乐、时尚杂志等文化媒介的多样化侵蚀了大众的休闲空间,相对于当代文化的发展而言,油画对中国大众精神生活的影响正在削弱,艺术创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何恢复一个古老的、沉睡的文化,而又参与到全球文明中去,建构我们能动的具有全球化适应力的当代文化结构和机制,从地域性中进行突围无疑是发展当代浙江油画的首要途径。这就要求艺术家更加重视对现实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关注,并做出更为敏感的反应,要求艺术家对各种资讯进行综合的视觉转换,对原有的创作方式作出更具多义性的图像生成的转换,扬弃不适合的消极落后的东西,不断更新自己的艺术样式,实现新的融合与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提升地域性(特色)与“世界性”。浙江油画在经历过20世纪的语言研究与技术进化的阶段后,正在走向新的综合,在具象与抽象、影像与图像、材料与表现、都市化与本土化等多重关系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鲍宗豪.文化全球化的价值意蕴——兼论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与整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04):31-32.

[2]徐尚之.云南当代油画:现代性与地域性的纠缠[D].云南大学,2012:6.

[3]高天民.“全球化”图景中的差异性选择——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策略的思考[J].美术研究,2000(04]:76.

[4]陈耀.油画地域性研究的当代价值[J].美与时代,2015(08):38-39.

[5]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李嘉芝)

中图分类号:J213.献标识码:B.章编号:1672-0105(2016)02-0088-04

Doi:10.3969/j.issn.1672-0105.2016.02.022

收稿日期:2016-04-13

基金项目:浙江省文化厅2014-2015年度科研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油画的地域性研究”(浙文产[2015]12号)

作者简介:张剑,硕士,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理论与实践。

The Regionalism Breakout of Zhejiang Oil Painting

ZHANG Jian (Jinhua Polytechnic,Jinhua,321017,China)

Abstract: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ism exist together,and it creates distraction for Chinese modern oil painting while bringing about new opportunities.At present,Chinese oil painting forms a plural development stat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this article,with the occurrence,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ism breakout of Zhejiang oil painting as primary line,reveals globalization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rogress and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which is not only the necessary of times,but also to seek a practical way of modern Chinese oil painting new development,from regionalism breakout of oil painting.

Key words:globalization;Zhejiang oil painting;regionalism;breakout

猜你喜欢

现代性油画全球化
一张油画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油画《塬下》
油画
浅空间的现代性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全球化陷阱
《岁月长又长》(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