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 人 与 责 己
2016-08-01徐振昌
□ 徐振昌
责 人 与 责 己
□ 徐振昌
喻 梁/图
领导工作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决策,面对多变繁杂的现实情况,决策失误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正视问题,认真吸取教训,不再重复犯错。有作为的政治家、领导者,最善于自觉反思,懂得处理好责人与责己的关系。
战国时的秦穆公,任用蹇叔、百里奚等人治国,兵强民富,遂有称霸之心。当晋文公一死,他便决定趁此机会出兵伐晋。大臣蹇叔认为“劳师以袭远”,千里迢迢兴师动众进攻他人,他人必有防备,此去必败。秦穆公一意孤行,坚持出兵。蹇叔哭着对领兵大将说:“我是看不到你们回来了。”结果不出蹇叔所料,秦军在山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当败军回来时,秦穆公穿着白衣亲自到郊外迎接,哭着说:“孤不听蹇叔之言,孤之罪也。”有人提出要撤换孟明视,追究失败的责任,秦穆公则说:“孤之过也,大夫何罪,吾不以一点小过抹杀大的功绩!”秦穆公认为,“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这是说,批评别人不难,而接受批评,“从善如流”才是不容易的。
在这方面,曹操也堪称榜样。一次他带兵出击乌桓,诸将劝阻,但他不听。得胜回来便查问先前劝阻的有哪些人,大家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心中都有些惧怕。谁知曹操却奖赏劝阻者,并说出一番肺腑之言,称这次出击获得胜利,实在是侥幸所得,这种偶然的胜利,绝不可能时时如此,而各位的劝谏,才是万安之计。因为当时的情况很不利曹军,“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所以他征伐得胜并不昏昏然,深知是冒险侥幸的结果,只能偶然为之,决不可视作常规。
司马师同样有不俗的表现。嘉平五年(公元253年)魏伐吴前,曾经征求群臣意见,尚书傅嘏劝阻,司马师不听,结果大败而归。朝廷要贬黜带兵的将领,身为大将军的司马师说:“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对带兵将领一律不追究,只对作为监军的司马昭以削爵处理。
对曹操、司马师这种严以责己、宽以责人的做法,后人曾有高度评价:“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相反的一个突出例子是袁绍。官渡一战,他不听谋士田丰之计,败给力量大大弱于他的曹操。本该责己问心,好好反思,却为了自己的面子,恐怕田丰讥笑,竟将田丰杀了。这样一个毫无责己之心而时时蛮横责人整人者,与雄才大略的曹操争雄,“失国丧师”是必然的下场。
无数事实证明,在事业成功之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骄不躁;受到挫折之际,善于反思,勇于责己,是领导者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也是不断走向成功的前提。反之,一味将胜利、成功归己,挫折、失误责人,既不知己,也不知人,那么,结果必然是从偶尔成功开始转向失败,从小的失误走向更大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