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是书香能致远

2016-08-01徐雁

群众 2016年7期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书香全民

徐雁

今年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在中国简称为“世界读书日”),在全球落地推广二十周年的纪念日。

透过“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期待“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何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决把“4月23日”作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呢?因为这一天对世界文坛来说意义非凡,威廉·莎士比亚、塞万提斯·萨维德拉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是在1616年的4月23日辞世的。而同时,这一天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鲁昂、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

1995年秋,在国际出版商协会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有识之士提出了设立“世界图书日”的文化创意议案,随后获得代表们的赞同,并由西班牙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交了申请书。在进一步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俄罗斯方面的代表提议还须加入“知识版权保护”的内涵。由此形成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的以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的决议。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正式发布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是基于两方面的考量:

一是书籍在人类历史上曾最有影响力地传播了知识,也是保存知识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大力促进书籍传播,对于全面扩大人们对世界文化传统的共识,鼓励人们形成理解、宽容和对话的人文态度将大有助益。

二是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些会员国的经验所表明的那样,促进书籍传播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设立一项“图书日”活动,并在当天相应地组织图书展销会。

尽管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留美归来的金陵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小缘先生,就有过“人皆有资格为读者”,“使全国民众,无论男女老幼,皆有识字读书之机会”,“能使公开群众……皆能识字读书,享受图书馆之利益,则方可谓图书馆之真正革命,之真正彻底改造,之真正彻底建设者也”的呼吁,但“全民阅读”理念的深入人心,却不能不说是本世纪初叶以来的事。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后,中国内地的有识之士们即予悦纳、传播,遥应其人文理念的召唤,勉力开展旨在倡导读书风气、推广阅读情意的种种活动,并结合在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努力使之接地气、联文脉,开启了“中国化”的进程。

首先,“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一人文理念传入中国后,其主题和内涵被我国内地人士选择性地转述为“世界读书日”或“世界阅读日”,并将之发扬光大。譬如说,人们今已耳熟能详的“全民阅读”一词,就是在这个理念基础上形成的。自2002年开始,当代教育家朱永新、作家赵丽宏、汉文阅读学家曾祥芹、文献学家王余光先生等,就不断建言呼吁,应将9月28日的孔夫子诞生日作为我国的“全民阅读日”。在2016年春召开的全国政协全会上,朱永新强调说,今年是我第十四次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法国、日本、美国等,既欢庆“世界阅读日”,也拥有自己的“国家阅读节”和各种“阅读日”,“阅读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与中国的文明崛起,阅读节是一种吻合人性需求,‘四两拨千斤的推动阅读巧办法,我自然不会放弃鼓与呼”。

“富不丢猪,穷不丢书”,“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世上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善,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其实在中国先贤那里,从来就不乏对读书价值观的深长认知。而今,一对夫妇可以生养两个孩子的国家人口新政策,则倍增了全民阅读推广的时代重任。它意味着,在“书香宝宝—学龄儿童—青少年书生”这一社会阅读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链条上,“家庭(以亲子阅读为中心)—校园(以书香校园为中心)—社会(以学习型图书馆为中心)”,将依次担负起更多更广泛的文化责任。

众所周知,“社会的细胞是家庭”,而教育规律则昭示我们:0—3岁婴儿的“启蒙教育”,3—6岁幼儿的“文化教育”,自6岁开始的“儿童知识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个孩子的成长路径和成材基础,关系到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社会生存水平的高低和感恩尊长、报效家国能力的大小。而从整体上来说,还严重关系到世界范围内整个中华民族竞争力的强弱。而在可预见的中国未来,“全面两孩”的家庭人口基本格局,使得婴儿的文化启蒙教育和幼儿的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中国先贤更有古训:“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现代教育学的原理昭示我们:“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未来的手”,“好父母都是学得来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读书的阶梯上”……因此,就一对年轻夫妇而言,在无师自通地生养儿女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习教儿育女之道,让自己的孩子在成人的过程中成长,在成长的进程中成才,让儿女们既能融入群体,和光同尘,又能与众不同,出类拔萃。

孩子是父母物质与精神的融合出品,也是父母参与未来社会的生命化身。在培养孩子耳聪目明、身健体壮、心善脑慧的作用力方面,为人父母者义不容辞。孩子“好习惯”、“佳人品”和“高素质”的养成,离不开家庭尊长共建的家风户范,离不开父母双亲的身教言传,更离不开知教善学的父母。如何具体引进和切实践行教育智慧?“学习型父母”的造就,“书香家庭”的构建,应当成为全民阅读进程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而实现这个良性人文链条,是需要一个理性化的培育过程的。

因此,要从人生策略的高度重视“校园阅读推广”。放眼当今大专学校,那些在校在学的莘莘学子将在十年八年之后,先后为人父母,生儿育女,假如他们不能在宝贵的专、本科学业阶段,依靠阅读资源丰富的校园环境,把自己从一个应试教育土壤中长成的“考生”,及时转型升级为“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话,那么,他们在未来又将有何才何能,胜任教养儿女的天职呢?如果连曾经具有大专学历的家庭,都不能胜任培育“书香宝宝”的家庭使命,那未来的全民阅读岂不是前景堪忧么?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千家万户的“书香家庭”作为支撑,没有成千上万的“书香校园”作为支撑的话,那将来我们的公共图书馆哪里会再有基本的读者来源?

由此可知,一个以“书香”为基础的“学习型校园”,该是未来“学习型父母”和“书香家庭”建设的重要孵化器和培育地。校园阅读推广是全民阅读可持续发展的枢纽环节,构建一个以“书香”为基础的“学习型校园”,在推进全民阅读的各个环节中应起着中坚性质的作用。

总之,身处当下这个“渐行渐远渐无书”的时代,各界有识之士们要多一份“人生惟有读书好,最是书香能致远”的人文情怀,而作为读书人更要多一份“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如诗味长”的人文自觉。惟其如此,一个以“书香社会”为目标的美好人文愿景,才不致于成为“全民阅读”的梦呓。

(作者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兼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猜你喜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书香全民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全民·爱·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评审对旅游地有何影响?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可持续全民医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韩国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的研究报告:重新认识知识、学习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