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区玉米大豆2∶3间作大豆增产栽培技术*
2016-07-31朱星陶陈佳琴谭春燕龚丽娜杨春杰强兴明李学武
朱星陶,陈佳琴,谭春燕,龚丽娜,杨春杰,强兴明,李学武
(1.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阳 550006;2.贵州省大方县农业局,贵州 大方 551600;3.贵州省盘县农业局,贵州 盘县 553500)
西南山区玉米大豆2∶3间作大豆增产栽培技术*
朱星陶1,陈佳琴1,谭春燕1,龚丽娜1,杨春杰1,强兴明2,李学武3
(1.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阳 550006;2.贵州省大方县农业局,贵州 大方 551600;3.贵州省盘县农业局,贵州 盘县 553500)
介绍了西南山区玉米大豆2∶3间作大豆增产栽培关键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适宜播期、田间配置、施肥及管理等措施。
大豆;玉米大豆间作;栽培技术
西南山区广大农民历来有种植大豆的习惯,当地大豆与玉米正常生长时期为3月下旬至9月中旬,大豆与玉米为同一种植时期,因大豆清种产值不高,当地生产以大豆与玉米间作种植为主。但在实际生产上玉米与大豆间作种植的技术规范性较差,模式多样(有1:1、2:2等),大部分农户将大豆随机播于玉米行间内,大豆生长所占的空间很小,加之大豆是矮秆作物,受高秆作物玉米的影响而产量低下,如何使大豆在与玉米间作时增产,成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研发的重要任务,通过2011—2015年在贵州省遵义、贵阳、大方、盘县、桐梓等地开展40多项大豆与玉米间作结构的品种类型选择、时空配置、施肥等试验研究,获得技术参数,集成了西南山区玉米大豆2:3间作种植大豆增产的栽培技术措施。
该技术适宜在年有效积温不高、种植春季作物为一年一熟的西南山区或其他类似地区应用。生产示范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以使大豆产量达到80公斤/亩左右,较玉米间作大豆的常规种植模式,增产大豆34公斤/亩左右,增产率达70%。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1 大豆品种
采用该技术一定要严格选择大豆品种。由于大豆是需温、光较强的作物,对温、光很敏感,在生产上选择不当,容易使大豆在与玉米间作的生产过程中因光照不足而导致死苗、倒伏、花而不荚等,减产甚至绝收。因此,要选择耐荫性强、抗倒伏性好的大豆品种,株高60厘米以下、耐荫性强、抗倒伏、经审定的适宜该地区种植的高产大豆品种,如黔豆6号、黔豆7号、黔豆10号、安豆5号等。
1.2 玉米品种
选择株高250厘米以下、半紧凑型或者紧凑型、耐密植经审定的适宜该地种植的高产玉米品种,代表品种有贵农玉188(株高240厘米)、贵农玉889(半紧凑,株高243厘米)、金玉1号(紧凑,株高242厘米)等。
1.3 种子处理
大豆种子3.0公斤/亩,玉米种子1.5~2.0公斤/亩,播前精选、剔除病粒并晒种。
2 耕整土地
播前犁耙各1次,精整细、平后,保持活土层深度25~30厘米。
3 大豆与玉米田间合理配置
大豆与玉米田间合理配置,是通过行比、株行距等20多项(次)试验获取的技术参数,是确保大豆增产及玉米不减产的关键技术,在该项技术参数中,与常规种植的玉米间作大豆比较,固定了玉米与大豆的行比为2:3,减小玉米窄行距及玉米株距,确保了玉米的种植密度与清种玉米种植密度一致,同时增大玉米宽行行距,为大豆提供更大的空间,适当增大大豆种植密度,由于这种配置为大豆生长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同时又尽可能的发挥玉米的边际效应,是确保大豆增产及玉米不减产的关键技术。
其具体配置方式见附图。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为2:3,即2行玉米间种3行大豆的宽窄行带状复合种植结构,1个完整带宽度2米,内种植2行玉米+3行大豆,窄行玉米间行距40厘米,宽行玉米间行距160厘米,内间种3行大豆,大豆与玉米行距45厘米,大豆与大豆行距35厘米,玉米株距17~19厘米,大豆株距8厘米左右,折合玉米种植密度3500~3900株/亩(玉米种植密度可根据所选品种要求而定,用株距调控),大豆密度12500株/亩左右。
附图 玉米大豆2∶3间作田间配置
4 播种技术
4.1 播种时期
适宜播种的时期在春季当地气温回升到12℃以上,在西南山区海拔900米以下地区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海拔900~1300米地区在4月上中旬至4月下旬播种,海拔1300~1700米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播种时要求土壤湿度在75%左右,选择在临近下雨或者下雨后播种较好。
4.2 播种方式
大豆播种采用沟播或穴播,按株、行距要求开沟或者打穴下种,播下地的种子不要与底肥相接触,播种后用细土盖2~3厘米。玉米播种采用育苗移栽或者直播,在玉米幼苗移栽或点播时播大豆。
在坡地采用人工播种,在半坡地可选择小型机械分别对大豆与玉米播种,在连片平地选用河南豪丰公司生产的2行玉米间种3行大豆播种施肥一体机械播种和施肥。
5 合理施肥
5.1 施肥配比量
中等肥力土壤施农家肥1500公斤/亩+缓释复合肥100公斤/亩(纯N25~30公斤+纯P2O515~18公斤+纯K2O5~7公斤)。
上等肥力土壤按中等肥力土壤的标准减少30%~50%。
5.2 施肥方法
中等肥力土壤施肥:用所有肥料量的40%作为基肥,均匀撒在大豆与玉米地,另60%作为玉米底肥,结合播种施在玉米穴内。
上等肥力土壤施肥:所有肥料量全部对玉米施用,对大豆免施肥。
6 田间管理
6.1 匀苗、定苗
玉米在出苗后3叶1心时匀苗,5~6叶时及时完成定苗。
大豆在出苗后长出第1片复叶时及时匀苗,在长出第2片复叶时完成定苗。
6.2 中耕培土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中耕2次,于播种后30~35天进行第1次中耕,再隔30~45天(玉米小喇叭口时期)进行第2次中耕,结合培土,玉米培土高度不小于10厘米,大豆培土高度5厘米左右。
6.3 病虫草害防治
农业防治:采取大豆、玉米种子精选、晒种,人工除草,清除田间杂物、排除田间积水等措施。
物理防治:在玉米间作大豆15~20亩地范围内安装1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田间多种害虫。
生物防治:在玉米间作大豆20亩地范围内分别安装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专用性激素诱捕器各1台诱杀。
化学防治:各时期针对玉米间作大豆复合群落内发生的虫害、病害、草害种类及疫情程度选用高效、低毒、对环境无污染或者污染较小的速效型农药防治。
7 成熟收获
7.1 大豆收获
作为鲜食豆采收的,在豆鼓粒完成后(生理成熟期)及时采收上市销售。作为籽粒收获的,在大豆叶片完全发黄并大部分脱落(有的大豆品种不完全脱落),茎秆变黄,荚变褐(有的大豆品种或黄或黑),籽粒呈现椭圆(或圆型)且变硬时,及时从田间收获,收获后3天之内选择在晴天进行翻晒,用人工脱粒或机械辅助脱粒,脱粒后及时晒干至籽粒水分13%以下时入库贮藏或销售。
7.2 玉米收获
在大豆收获后等待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时为成熟,即可收获,收获后自然干燥,机械脱粒,晒干,籽粒含水量13%以下时入库贮藏或销售。
[1]朱星陶,陈佳琴,强兴明,等.贵州大豆生产现状及产业技术需求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0)∶208-213.
[2]刘支胜,何言章.发展我省大豆生产的设想[J].贵州农业科学,1985(1)∶1-7.
[3]卢秉生,李妍妍,丰光.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分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4)∶4-6.
[4]马骥,马淑云,程寅生,等.玉米大豆间作效应分析[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4)∶80-84.
[5]姬怀启.淮北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2015(5)∶15-17.
[6]邵维仙,赵春霞,王继良,等.大豆新品种廊豆六号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2015(5)∶53-55.
[7]王瑞珍,杨中路,周新安,等.高产优质春大豆天隆一号的引种与推广应用[J].大豆科技,2015(5)∶6-10.
S565.1
:A
1674-3547(2016)04-0045-04
2016-05-31
朱星陶,研究员,从事大豆育种与栽培研究,E-mail:zhuxingtao@vip.sina.com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004-CES28);贵州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黔科合成字[2012]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