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漳州古城宋河景观保护与建设的整治规划实践

2016-07-31李秀燕

花卉 2016年15期
关键词:闽南古城河道

李秀燕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分院)

关于漳州古城宋河景观保护与建设的整治规划实践

李秀燕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分院)

漳州古城的“枕三台、襟两河”、“古龙溪县轴线”等古城格局风貌犹存,同时“以河代城、以桥代门”的建城形制,“三面城河、一面墙围”的城中城做法,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然而随着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人们忽略了对古城河道的保护,古城发展的历史文化印记也在慢慢消失。如何对古城河道两侧进行保护并更新环境,把壕沟变成景观文化河道,对我们提出了需不断研究和探索的实践课题。

漳州;宋河;景观保护;整治;古城

1 宋河历史沿革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基于价值的判断,原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已经不足以满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对文化价值的挖掘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全新的认识。漳州古城拥有1300年的悠久历史,其街巷肌理、风貌别具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漳州市市委市政府对古城保护发展高度重视,要求立足高标准规划设计,做到“先谋划后启动”规划设计有条不紊的层层推进。

漳州古护城河,始称“濠沟”,护城河从现在的洋老洲钟江路南端,九龙江边开凿引水北上,至瑞京路时向东,至北京路时再往南走,至延安南附近,再注入九龙江,全长约2000多米,作为漳州古护城河历经各个朝代保存至今,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图1 宋河历史沿革发展图

但目前北宋河已被建筑所覆盖,成为了暗沟。现宋河保存较为完整的东西两条河,已列为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濠沟进出口仍连接着九龙江,所以古时城内居民为了生活交通方便,在濠沟上建了15座桥,也就是漳州民间口碑流传中的“七阴八阳”桥。所谓“阴桥”,是指桥面上建有“亭”(庙)之桥,“阳桥”则两边无遮无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功能上的不再需求,15座桥基本只剩东西两河的四座桥,其中原貌保留较好为东宋河的太古桥及西沟桥。

图2 七阴八阳桥现状平面图解

东宋河太古桥南侧经考古发现,现状为木偶剧团用地建筑上,留有魁星楼建筑遗址。传说魁星是文昌帝君外另一位文运之神,是传统民间重要的信仰之一。它单足立于鳌头之上,另一脚翘起,一手执笔,一手捧斗,寓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作为东宋河重要的建筑节点之一“魁星楼”建筑已消失殆尽,周边均为居民建筑,部分石雕、木雕尚存于漳州市博物馆内。

在东宋河南面有保存较好的东清桥一处,又称东桥亭。位于修文东路中段,始建于唐元和十年(816年),建成时适逢本县(龙溪县)周匡物首中进士,称桥为“名第桥”,明万历年间桥北建观音庙,改称“东清桥”,因与城西西桥亭遥遥相对,民间俗称“东桥亭”。作为七阴八阳桥重要组成之一,今桥和庙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宋河景观现状

宋河两侧具有的传统民居古厝建筑基本已消失,建筑多为居民自建房,立面造型手法和色彩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局部建筑上方出现了较多违章棚搭物,总体上脏乱差。目前东宋河东岸建筑根据总体规划已完成部分拆迁,西岸多数杂乱的民居建筑也将面临改建或是拆迁。

河道驳岸以条石砌成,虽多段破损,但仍具排水作用,使用至今。河道最宽11.5m,最窄仅3.5m,深4.5m。其中东侧护栏缺失,西侧护栏高度较高。河道内的排污水管影响河道整体美观,河道内垃圾囤积破坏河道环境、影响河道美观。

现有树木沿驳岸生长,多以古榕树为主。现状需重点保留和保护古榕树有六处共9棵。两岸还留有少数米仔兰、龙眼树等长势较好的树木,具有一定观赏价值。泡桐、桉树等树形较差。

3 总体整治策略

根据宋河历史沿革和现状情况分析,制定出宋河两侧地块的总体规划策略。总体规划建筑与景观相协调,旨在充分恢复宋河在漳州古城历史演变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重现“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宋河古韵。西岸致力于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建筑延续“街、巷、院”的古城肌理,力图构建具有闽南文化代表性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岸文化带,促进宋河两岸商业文化机能的提升和闽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东岸则是近期启动的重要启动示范段,在保护的大原则下,充分利用宋河水系两岸古朴宁静的氛围及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用穿插其间的小桥连接东西两岸,将东岸沿线打造成国内独一无二的特色古街河岸。其总体景观格局为一线两面四节点。一线即东宋河沿线,两面即以魁星楼、东桥亭作为主要景观面,四节点为古榕树、景观桥四处景观节点。

4 一线两面四节点

一线:为宋河渠道景观整治线。其中宋河治水为关键,需专业勘察设计单位介入,深化宋河水系统方案,在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拆除河中管道,引水入河。宋河改造,应以清淤固岸为原则,保护原有石砌挡墙,修复存在安全隐患之处,不改变原有岸线,包括挡墙凸起的石条。围栏边缘增设爬藤植物种植槽,软化硬质堤岸。在水管无法拆除的情况下,可在水泥石水管上方架设水生植物种植槽,起遮挡和绿化美化作用。水位线控制到水管上方,即1.5~2m 高。

两面:即魁星楼景观面,以中轴对称的形式进行景观设计,将闽南风格融入铺装与小品中,场地感强,稳重大气而富细节。楼前广场铺砖设计大石条为主,中心以“万字纹”雕刻纹样,进一步突出闽南本地风格。对称的景观设计手法,突出百姓对神明的敬意。东桥亭景观面,东桥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在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的同时将周围场地融入整体景观设计,融合闽南元素进行设计改造,运用铺装将被道路分隔的南北两块地整合为整体空间,强调节点,重现历史画面同时注入新鲜活力。

四节点:石桥节点,魁星庙为阴宅,中心对景为石桥设计,并在风水学说上“遇桥则通”的对景处,设置闽南照壁,有藏风锁气之效,留住财气和运气。两侧出挑的木平台,利用原有凸起石条为基础,低矮的堤岸围栏,增加古城宋河韵味,弱化硬质渠驳岸界面。双榕节点,榕树位于道路两侧,有古榕绿道之美境,景观处理上以细节为主,突出节点。桥亭节点,桥上建亭是古老的传统,桥亭设计正是呼应了古城“东桥亭”之宋河特色,供游人驻足观景,欣赏古人在跨越一水阻隔的建造中,创造出的融天地人三位和谐相处的一方空间。木桥节点,南侧两岸相对开阔处设置木质休闲平台,以古朴的木质景观桥连接两岸,小桥流水古树相依,局部小空间富有韵味和亲切感(见图3)。

图3 景观整治节点分析与效果示意图

5 专项整治

植物设置:现存榕树是不可多得的景观资源,应加以保护。它是多种价值的复合体,具有绿色生态价值,独树成林的的生态现象构成了特殊的园林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也是研究当地自然历史变迁的重要材料,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河道两岸还留有少数米仔兰、龙眼树等长势较好的,有一定观赏价值的,适当保留并修整。泡桐、桉树等树形较差建议进行移除。并沿两岸适当种植柳树、桃花、金桂、香樟、竹子等,美化绿化岸线景观。

图4 宋河景观专项设计效果示意图

岸线绿化:岸线整治不适合做生态化的柔性驳岸,而更适合规整的石砌驳岸。但石砌驳岸略显呆板生硬,设计以结合绿化亲水爬藤植物,如常春藤、迎春花等点缀驳岸沿线,柔化岸线,使岸线更生动更具亲和力。现状河道水管体量大,外观不佳,严重影响河道美观。整治河道同时考虑对现状水管的遮挡美化。在河道较窄部分,水管顶部设置绿化种植槽,种植亲水植物,整体以绿化美化。

屋顶景观:景观与建筑相为一体,从中心主景到小品、灯具等各方面都加强了闽南当地风格。走道中运用闽南红砖和石条结合,增加与建筑空间的整体联系,强调入口节点,以万字纹图案铺地,入口两侧点缀传统抱鼓石,营造迎宾的古老氛围,局部开阔处增设古香古色的闽南石桌椅,供游人休憩。屋顶桂花树或是桃树的种植更进一步突显了古香古色的古城韵味。

拱桥设计:古桥梁不仅是滨水空间的标志景观同时也是环古城河道传统风貌的体现元素。设置三座景观拱桥,并位于古榕树节点。第一座为石桥,位于魁星楼节点中轴处,设置景观石桥,具有闽南文化元素的桥护栏与岸线护栏齐高,最低控制在0.65m。第二座景观石桥,位于东宋河中间段,可桥上建亭。第三座桥位于东宋河北段,与3棵相连的古榕树相结合,设置具有闽南文化元素的木桥。

桥亭设计:桥上建亭,是古老的传统。此次桥亭为传统的闽南风格凉亭。古代建桥以先结浮桥,再搭木桥,后筑石桥这样的模式进行。在建造木桥阶段,为保护木质桥身免受日晒雨淋,延长使用寿命,就在桥上加盖顶篷,形成廊桥或桥亭。

护栏设计:护栏采用石质,高度不宜太高或太低,一般控制在0.65m。护栏选用栏版式,适当加入闽南图案刻饰,整体简洁大方。局部有榕树节点出挑处的平台,以闽南万字纹木围栏和石质围栏进行结合。

铺砖设计:两岸街道铺地采用石条平铺,局部采用石条碎拼及闽南红砖结合,增加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局部节点处采用闽南万字纹图案结合,增强区位感。

6 结语

漳州古城拥有1300年的悠久历史,其街巷肌理、风貌别具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宋河景观保护与建设的整治案例,是能够给很多类似的历史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古城作为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地,是城市历史文明的内核和载体,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历史禀赋、稀有资源和宝贵财富。只有保护好古城历史遗存、建筑风貌和文化符号、民族风情,才能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古代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古城作为市民生活的空间、经济发展的载体、旅游的资源,加强对古城的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既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促进城市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古城既有文化韵味又充满生机和活力。

[1]刘佳驹,王宇泓,王广和,郭怀成.基于文化价值的保定市环古城河道复兴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

[2]肖立胜.历史文化名城护城河域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3]李新歌.汝南古城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4]邹德慈,张锦秋.快速城市化浪潮下的文化复兴[J].城市规划,2007(12).

TU984.2

A

1005-7897(2016)06-0106-03

2016-3-5

李秀燕(1982-),女,汉族,风景园林设计工程师,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分院景观室主任。

猜你喜欢

闽南古城河道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良渚古城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河道里的垃圾
闽南,闽南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