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中国经济的冰与火

2016-07-31文丨

遵义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济

文丨 程 实

2016,中国经济的冰与火

文丨 程 实

宏观中国,既要放眼全球,又要立足中国,既要正视短期,又要远观长期,只有将中国经济置于广阔时间和空间构成的发展坐标系中,才能认清现在并窥见未来,而中国的未来,恰是一首“冰与火之歌”。

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始终在独一无二的崛起之路上快速前行,当她慢下脚步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对她的未来充满了好奇。然而,“中国模式”如此特别,以至于人们很难读懂它的趋势内涵,这一点在回顾2015和展望2016年时更加显露无遗:一边是冰冷的海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压力带来短期困难,“修昔底德陷阱”、“刘易斯拐点”和“中等收入陷阱”引致长期挑战;另一边是滚烫的火焰,深化改革、创新创业、冲刺小康和加速开放又蕴藏着大国崛起的切实希望。中国的未来,恰是一首“冰与火之歌”,风险和机会相生共随,凤凰涅槃、腾笼换鸟之后,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新的加速发展周期。

经济增长:增速下降与增质提升

回顾过去,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书写了经济起飞的“东方奇迹”,1980-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05%,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55%、新兴市场经济4.43%的平均增速,增速在全球有统计数据的187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二。危机期间,中国经济整体依旧保持了高速增长,2008-2014年,年均增长8.81%,依旧高出世界经济的3.27%和新兴市场经济的5.36%。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年以来,在多元化退潮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开始逐年下滑,2014年经济增长率降至7.3%。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IMF的预测是6.8%,我们的预测是7%。

展望未来,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继续下降。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是内因和外因作用下的自然趋势:第一,全球经济弱复苏新常态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外生动力,201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中枢下移,全球化放缓,而作为新兴大国,中国正处于对外开放加速期,国际环境的恶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外部拖累。第二,中国经济在30多年快速增长后积累了庞大体量,持续高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增长率存在自然下降的内生趋势。第三,受人口结构少子老龄化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处于长期上升通道之中,给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带来了抑制,此外,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抑制了第二产业的增长贡献。第四,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整周期,虽然2015年4月以来房市出现一些回暖迹象,但在去库存压力下,房地产投资难以快速实现筑底回升。第五,长期以来,改革和开放提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效应渐次下降,而危机后强刺激政策加剧了结构扭曲和产能过剩,导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断削弱。

值得强调的是,在经济增速下降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却在悄然提升,这一趋势还将在2016年进一步凸显。增长质量提升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潜力更大的第三产业的支柱作用不断凸显,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2014年的48.1%升至58.8%,第二产业的增长贡献从2014年的47.1%降至36.8%。第二,消费型经济体建设稳步推进,2015年前三季度,消费的增长贡献从2014年51.2%升至58.4%,投资的增长贡献从2014年的48.6%降至43.4%。第三,经济增长的就业创造能力不断提升,2015年前三季度,虽然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并最终“破7”,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066万人,单位GDP增长的就业创造同比上升5.53万人。第四,产业结构更加均衡,2015年前三季度,其他服务业的增长贡献持续上升至24.2%,工业的增长贡献降至30.7%。第五,“金融+”大时代的到来同步提振经济增速和增质,2015年前三季度,金融业的增长贡献从危机前的6%升至18.2%,仅从资产管理业务角度看,2015年第三季度总规模为32.69万亿元,较2014年第四季度增长59%,增长速度惊人,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金融提振经济的潜力。

经济发展:短期涅槃与长期崛起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减速增质”是一个“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过程,这意味着,短期内,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风险还将持续释放,阵痛无法避免;长期内,中国经济改革深化引致的机遇又将渐次显现,崛起不会中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经济的冰与火之歌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旧经济坚冰破碎,新经济热气升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则将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中国模式”的特别之处恰在于,改革“蹄疾而步稳”,方向是确定的,模式是渐进的;转型“以时间换空间”,改变正在发生,并还将继续发生,但不会触碰底线思维;发展“慢就是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情复杂的大国,稳健比激进反而更有效率。

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南沙港汽车码头

转型是痛苦的,经济增速下台阶的过程中,一系列经济金融短期风险已然显现,并可能将在2016年持续释放:第一,旧经济运行乏力。在增长周期性下行、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雾霾环境问题凸显的综合影响下,传统经济增长乏力,市场资源配置的移出效应持续显现,“旧版”克强指数不断下降,旧经济还运行在寻底、探底和筑底的过程之中。第二,结构性通缩压力加大。2015年11月,中国CPI和PPI同比增幅分别为1.5%和-5.9%,后者连续45个月为负,通缩压力持续显现。第三,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居高不下。在中美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双重错配”的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的均衡汇率潜在下降,而境外市场对人民币走弱的“一致性预期”又进一步放大了贬值压力。第四,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下降。2015年前10个月,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和利润同比都处于负增长态势,形势堪忧。第五,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劣化。在经济周期下行、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政策引导“让利”的四重因素影响下,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面临挑战,未来不良风险可能还将持续释放。第六,资本流出压力持续加大。受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人民币贬值压力凸显、中国利率中枢下降和市场波动性加大等因素影响,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资本流出压力加大。

转型“不破不立”,短期涅槃不改中国经济长期崛起的大趋势:第一,中国经济地位始终在持续提升。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国经济的相对优势并未发生改变。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系统重要性正不断显现,根据IMF的预估,2015年,以购买力平价折算的中国GDP占全球的17.24%,较世纪初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冲刺小康必将带来消费崛起。未来五年,中国将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民富、民生和民康的提振将给消费崛起奠定基础,中国新型消费型社会的建设前景光明。第三,有中国特色的中产阶层崛起将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中坚力量。中国的70后、80后和90后具有和50后、60后截然不同的人群特征,在全球人口代际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中产阶层开放性、市场理念、资本意识和消费倾向的边际提振将更有力,这将为中国新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第四,中国微观层面正在发生难以察觉的改变。八项规定和反腐败接连加力之后,中国社会风气正在发生深层转变;城镇化政策实行多年之后,中国城乡结合部的经济活力正在迸发;互联网蓬勃发展之后,中国微观群体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心态被广泛激活;在中央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地方政府的GDP崇拜逐渐变淡。第五,一系列长期国策的实际影响将渐次显现。加入“货币篮子”后,人民币获得权威信用背书,国际化有望真正提速;一带一路战略将在未来数年内真正从顶层设计转向务实行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将逐步细化,并为中国经济践行底线思维、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支撑;亚投行、丝路基金和金砖银行将逐渐进入实战阶段,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国企改革的“1+N”逐步浮出水面,国企经营效率有望提升。第六,宏观调控更加注重政策搭配。十八届五中全会和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国宏观调控的思路发生重大转变,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将依托更具广度、力度和配合度的政策组合来协同实现。

基于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周期特征、政策风格和微观变化的长期研究,结合高频数据和IMF等重要机构的预测,我们判断,2016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出“减速增质”的核心特征,经济增速放缓至6.5%-7%区间,我们的基准预测是6.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帮助下,经济增长质量有望稳步提升,经济增长的就业创造能力、环境友好关系、内需支撑力度和微观受益比例将渐次提升。未来的中国经济是一曲波澜壮阔的“冰与火之歌”,风险与机遇兼具,转型变数和改革红利同时存在,中国经济的崛起势必将是一个渐进、曲折但方向明确的过程,对于中国经济的“减速增质”,我们维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2016年,改革将真正进入深水期,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将持续推进,人民币将渐进贬值并靠近均衡水平;对外开放将持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提速,资本项目开放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将稳健推进。2016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增质提升将给产业和企业的新陈代谢奠定物质基础,而中国经济的相对变化、结构变化、政策变化和边际变化可能都会强于市场目前明显偏悲观的预期,因此,中国资本市场将继续具有相对吸引力,中国经济的“冰与火之歌”可能正是中国市场波动进入上升长周期的序曲。

(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工银国际研究部联席主管)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