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勒斯台矿化区3号异常矿化蚀变带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2016-07-30李世杰宗乐斌范立新

西部资源 2016年1期
关键词:安山侏罗世褐铁矿

李世杰 宗乐斌 范立新

摘要:海勒斯台铜金多金属矿区3号异常以铜金元素为主,伴生元素为银钼,地表出露闪长玢岩、安山玢岩及花岗斑岩。从岩体分析结果看,花岗斑岩具有明显的成矿性,围岩为安山玢岩,但从控矿因素看,该异常具有较为典的型热液型矿床特征,而不是斑岩型。

关键词:海勒斯台;3号异常;矿床成因

1.成矿地质背景

工作区位于天山-兴蒙地槽系的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东北东端,中生代归属大兴安岭-燕山中生代岩浆岩带的中部。中生代以陆相火山岩为主,伴有强烈的火山作用,形成了大量的侵入岩和火山喷发岩及次火山岩。

工作区内的地层主要为大石寨组以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为主,哲思组为正常碎屑岩及灰岩。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以酸性喷出岩为主,夹有少量的沉积岩。二叠系地层浅海相沉积,其中二叠系地层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上多具矽卡岩化,已形成神山铁矿、伊力特铁矿,因此,区内二叠系地层分布区是寻找矽卡岩型铁铜矿的有利地段。

工作区内侵入岩出露较多,以中细粒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为主。时间上可分为三期,早期侵入岩时代为晚二叠世;中期侵入岩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晚期侵入岩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与本区经历的三次大的构造运动相对应,是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中,晚侏罗世早期侵入岩分布范围广,规模大,岩性以花岗岩为主,富含挥发分,与地层接触带或断裂构造发育区易于成矿。

工作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尤以北东、北西向断裂最为发育,二者构成了工作区构造格架,区域断裂更控制了火山机构的产出。同时,区内断裂控制了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部分侵入岩的分布和形态,沿断裂有大量脉岩产出。断裂交汇处热液活动频繁,对成矿有利。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中二叠统大石寨组,为一套以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夹安山岩为主体的岩性组合。岩浆岩较为发育,出露岩体主要为晚侏罗世闪长玢岩、安山玢岩。脉岩较为发育,但类型简单,主要是产出于岩体中的花岗斑岩脉、闪长玢岩脉。

3.3号异常地球化学特征简述

该异常位于工作区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2°28′01″~122°28′25″,北纬47°01′22″~47°01′34″。异常区出露晚侏罗世安山玢岩,其被呈小岩株状花岗斑岩侵入。

AP3综合异常由Au-Ag-Cu-Mo等元素组成,元素套和较好,浓集中心较明显,各元素强度较高。其中成矿元素Au浓度分带为四级,Cu浓度分带为二级,Au最高值为18.3×10-9,Cu最高值为197×10-6。(表1)

区内开展了1条综合剖面(HZP6)测量,剖面布设方向为北西向,垂直于异常走向。HZP6第7点Au含量为6.9×10-9,Ph、As、Sb、Mo等元素均出现峰值,第8点Cu元素含量为141×10-6;第16-19点,Au元素含量分别达到13.5×10-9、43.8×10-9、43×10-9、35×10-9,Cu元素在第19含量为445×10-6,同时Ag、Mo两元素均出现峰值,表现出极好的矿致异常特征。

4.矿体特征

3号异常内共圈定4条规模较大的矿(化)体,分述如下:

1号铜金矿(化)体:宽约3m,地表延长约20m,北端被第四系覆盖,南端尖灭于花岗斑岩内。该矿(化)体成矿元素为Au、Cu,Au平均品位为0.24×10-6;Cu平均品位为0.405%。矿(化)体赋存于花岗斑岩内,与围岩界限较为清楚,岩石蚀变较强烈,主要为褐铁矿化。

2号铜矿(化)体:宽约4m,地表延伸约15m。Cu平均品位为0.107%。矿(化)体赋存于安山玢岩中,岩石蚀变较强烈,裂隙面呈强烈褐铁矿化。

3号铜矿(化)体:走向北东20°,倾向南东,宽约6~8m,地表延伸约30m,平均品位为0.145%。矿(化)体赋存于花岗斑岩中,岩石表面呈强烈褐铁矿化。

4号铜金矿体:由HTC20探槽控制,走向北东10°,倾向100°,倾角约47°,矿(化)体赋存于花岗斑岩于安山玢岩接触面裂隙中,可见孔雀石化,局部硅化较强。经刻槽取样,H58、H59样品Au分析结果分别为0.78×10-6、0.90×10-6,平均品位为0.84×10-6,Cu分析结果分别为0.488%、0.582%,平均品位0.535%,矿体平均厚度为2m。

区内蚀变主要表现为近矿围岩蚀变,围绕矿(化)体发育,分布不受岩石控制,主要蚀变矿物组合为硅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孔雀石化等,局部有绿泥石化。重叠出现,不具相带规律。其中硅化、褐铁矿化具有亲矿性。它们常发育于矿(化)体中。区内赋矿层位主要为构造破碎带及花岗斑岩体。

5.矿床成因分析

3号异常区出露花岗斑岩和安山玢岩,根据槽探揭露情况分析,应是花岗斑岩呈小岩株状侵入安山玢岩中,从矿化蚀变带的分布分析,花岗斑岩与安山玢岩均出现较强的蚀变,但蚀变带大部分位于花岗斑岩中;从分析结果看,取白花岗斑岩中的样品品位要高于取自安山玢岩中的样品。但从钻孔揭露的情况分析,下部并不存在矿化蚀变带,分析结果也较低。虽然花岗斑岩具有明显的成矿性,但并不具备斑岩型矿床的蚀变分带性,且在花岗斑岩于安山玢岩接触带部位的孔雀石化清楚的表明该处含矿热液在此富集。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表明,矿区3号异常内铜金矿(化)体受到明显的构造破碎带控制,初步认为区内铜金矿(化)体均为属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猜你喜欢

安山侏罗世褐铁矿
家庭版的“雷锋班”
浅议大兴安岭北段霍洛台地区早侏罗世侵入岩与矿产的关系
安钢烧结机配加澳褐铁矿粉的生产实践
疫情下的笔试
褐铁矿粉的烧结基础特性的实验研究
国内褐铁矿烧结技术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山煤矿快速定量充装防寒闸门电、液控系统设计
湖南某褐铁矿磁化焙烧—磁选试验
西南日本黒濑川带的解剖:晚二叠世和早侏罗世增生混杂岩的构造-地层学与浅变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