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助力设计—施工一体化案例分析

2016-07-30刘建

建筑技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设计阶段图纸机电

刘建

前言

现阶段国内BIM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和施工阶段,运营阶段的应用相对较少。而设计阶段的应用主要以辅助设计为主,即在不改变传统二维设计的模式下,增加BIM技术的应用,解决二维无法处理的异形曲面定位问题以及图纸中存在的错、漏、碰、缺等设计问题。BIM辅助设计对现有的设计模式影响较小,随着设计协调时间的增加,可以在设计阶段解决很多以往施工过程中才会发现的问题,减少设计师在施工阶段的精力投入。

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全程使用BIM进行三维设计,这就要求较长的设计周期和大量的人员、时间投入,相应的设计取费也较高。BIM设计项目的业主基于对BIM技术的了解,并对项目周期、设计取费的承受能力较强,也更愿意使用BIM三维设计。而在施工阶段的BIM应用主要是施工深化、施工模拟和施工管理等,以下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详细阐述。

米兰世界博览会中国企业联合馆

项目概况

米兰世界博览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于意大利米兰,由国内企业投资、设计,部分钢结构在国内预制,当地施工企业负责施工建造。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 000m2,高12m,共3层,环绕中心影院的双重坡道设计使得空间关系非常复杂,建筑师充分利用错层、夹层等空间处理手法达到空间利用的集约化,满足使用面积的需求(图1~5)。

由于空间的复杂和紧凑特点,在项目前期BIM介入主要用于解决三个问题:1)建筑内部空间关系的转换;2)建筑形体与结构的关系;3)管线路由布置。前两个问题,利用BIM三维可视化及协同效率高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对于第三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却异常困难。

BIM下的管线布置和优化

项目前期建筑师并没有明确净高要求,BIM主要辅助机电设计师在交错的空间为各类管线寻找出路。随后建筑师为了满足尽可能高的净高舒适性要求,吊顶基本上都贴着梁进行设计,而楼面梁的布置又极不规则,因此BIM要辅助机电设计师在不规则布置的梁中寻找最优路径,并确定钢结构预留洞位置(图6)。

原来布置管线的工作模式是:BIM工程师验证机电设计师管线布置的路由是否可行,并提出问题及给出解决方案,由机电设计师确定后修改图纸再交给BIM工程师复核,如此需要反复几次才能最终解决问题。由于项目时间紧迫,我们对原工作模式进行了改进(图7)。

在新模式下,机电设计师只提供初步的管线路由,BIM工程师对管线路由进行优化,以寻求最佳路线;机电设计师对照BIM模型,认可管线布置路由后,所有机电图纸中管线的具体布置均按照BIM模型中优化好的路径调整(图8)。

BIM设计-施工一体化

项目中钢结构有一部分是在国内加工,国外组装,因此钢结构预留洞位置和尺寸必须非常准确,否则管线就无法安装,该项目BIM应用在设计-施工一体化上也算是一个新的尝试。

前期钢结构预留洞设计与制造厂家的配合过程是:机电设计师在BIM辅助下确定好机电管线路由后,由机电设计师将所需的预留洞大小与位置提给结构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再将预留洞位置提给厂家深化,相互之间都需要多次反复协调,时间长、效率低。现在通过借鉴BIM管线路由布置的原则,跳过中间环节,BIM工程师直接进行深化协调。

在新模式下,梁的预留洞大小和位置,由BIM工程师根据管线情况及结构工程师定的原则来确定,BIM工程师将预留洞的布置以二维图纸的形式提给结构深化厂家。由于厂家使用Tekla软件(无法使用BIM模型),相对于三维模型,二维图纸更易被其接受。结构深化厂家在Tekla中根据二维图纸中留洞位置深化模型,并考虑加工条件,对留洞进行调整,然后直接将深化模型反提给BIM工程师,BIM工程师复核后与深化单位协调交流。在项目中,最终深化模型的留洞完全能够满足管线安装要求,厂家按照Tekla模型生产加工结构构件,在满足现有管线的情况下,钢结构留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了部分预留洞,为后期可能出现的变更提供了空间。

项目后关于BIM的思考

BIM技术的直观可视化和协同性有利于跨专业、跨阶段的交流,特别是施工阶段项目团队在跨国、跨语言沟通交流问题上,极大降低了因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带来的困难,提高了协调效率。通过使用BIM技术,本项目才能够在传统二维设计无法推进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有两点对于BIM技术较为深刻的思考。

(1)BIM技术的应用推广,需要建筑业改变传统的协作模式,如不改变,很可能在原来的工作模式下增加协作环节和协同的复杂性,甚至可能降低效率和质量。特别是机电专业,设计阶段“重系统轻安装”,安装问题主要由施工单位深化解决,而机电安装单位一般会晚于土建总包介入,使得结构预留及净高问题在后期才被发现,造成施工时的返工浪费。现在机电施工深化问题的解决已经提前到了设计阶段,让机电设计师把更多精力放到系统的设计上,在设计阶段考虑施工深化问题,采用BIM新技术及新的协作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设计-施工一体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2)BIM技术的高效应用需要BIM工程师具备相当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帮助设计师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其优势。很多BIM使用者仅把BIM看作一个建模软件,希望一个BIM工程师包揽所有专业的建模。一个项目动辄几千甚至上万个碰撞问题,却不提供专业筛选后的问题报告,甚至直接使用软件导出的问题报告。这对于设计师不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更会造成设计师对BIM技术的抵触。

虽然严格上讲,本项目可能不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但是由于项目的特殊性,我们借助BIM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部分设计-施工一体化。

BIM助力设计-施工设计案例

项目背景

本项目建筑面积约3 000m2,业主为外方(图9)。在项目已经采用传统设计模式完成了施工图纸,并通过了审图之后,方案又要进行大规模调整,需要重新出图。在这种情况下,业主想采用BIM技术改变传统设计、施工模式,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在设计阶段实现BIM设计、深化、算量的目标,施工单位使用BIM模型招标、施工,减少施工返工浪费(图10)。

传统算量与BIM算量

为了在设计过程中解决算量、施工问题,业主特别聘请造价顾问和施工顾问,在设计阶段把可能对造价与施工造成影响的因素考虑进来,提前考虑算量和施工的可行性,并提供可行的优化方案(图11,12)。

要使用模型算量,对模型深度的要求非常高,所有专业的各类构件都要在模型中创建。这就要求部分构件需要重新做族,同时已有的构件二维图例与国家和业主的标准不一致,这就需要增加大量的工作来满足原来二维出图的制图标准。

为了保证BIM算量准确,该项目采用传统算量和模型算量两种方式同时进行,用传统算量来验证模型算量的准确性。经过对比,发现梁板柱均比传统算量要多,后来经过仔细核对,发现模型中没有进行扣减,所以造成算量不准确。经过调整模型,考虑扣减后,两者基本一致。而对于钢筋算量,也局部尝试使用模型计算,由于模型工作量太大,并没有全部采用,部分采用传统方法计算得出(图13)。

本项目虽然体量不大,但是设计团队出图却历时近9个月,采用BIM模型出图。原来只在详图中表达的内容也全部在模型中得以表现。例如,为了避免由于阀门组件详图只有二维图纸,但没有在三维模型中表达,会造成阀门组件空间不足和施工返工,BIM设计模型均考虑了安装及维修的问题,达到了施工深化深度,BIM设计阶段除完成土建和机电设计外,还整合第三方的专业设备模型,解决专业设备与结构基础的标高偏差问题(图14,15)。

项目后关于BIM的思考

BIM技术的应用推广需要尽快完善相应的制度及管理,以匹配技术的发展。现在国家没有正式的BIM标准,因此为了适应传统的二维出图标准,不得不削足适履,投入大量工作。本项目模型的信息远比二维图纸更全面和准确,但是由于审图的需要,只能将三维信息再转换为二维图纸。一些复杂的阀组,由于空间关系复杂,如果采用三维导二维剖面,会造成阀门相互叠加,难以满足出图要求,最后只能单独绘制二维原理图纸来满足审图要求。

BIM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与传统的技术手段配合共同解决问题。真正要实现BIM理念所定义的目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切忌一刀切要求使用BIM技术解决所有问题。由于建筑行业市场、管理体制和软硬件设施等多方面的限制,在设计阶段BIM技术作为一种辅助设计手段很可能会长期存在。

结语

BIM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正在引领建筑行业的变革。其作为一项在建筑设计、建造、运营全生命周期实现协同共享的信息技术,为我国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和解决思路。

猜你喜欢

设计阶段图纸机电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汽车机电技术维修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公路隧道设计阶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
机电商报
同心共筑“机电梦”
爸爸的“神秘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