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光国:唤醒大山的“愚公支书”

2016-07-29何四新何迪徐菲

党员生活 2016年7期
关键词:坪村店子修路

何四新 何迪 徐菲

王光国是名人,在百度上键入“愚公支书”,齐刷刷全是他的大名。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省委书记进山走访到他家,对他大加赞赏。王光国又是普通人,他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一干就是15年,一副农民的行头,一股村干部的劲头,从未变过。乡亲们说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

有人说,他是一位骨头比石头还坚硬的“硬汉支书”;也有人说,他是怀揣梦想百折不挠的“追梦支书”;还有人说,他其实就是一位愿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提鞋支书”。当你走进王光国的生活,深入他的内心世界,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一位土家汉子的高尚情怀。你会发现,他的性格像大山一样敦厚,他的为人像青松一样正直,他的心灵像山泉一样纯洁。作为一名党员,他无疑是优秀的。他不高的身量,却展现出了顶天立地的担当。他坚守山村数十载,带领乡亲开山辟路挖穷根,千方百计脱贫致富奔小康。他把武陵深山中一个封闭贫困的小山村,带上了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王光国,在不知不觉中为我们树起了一个农村基层干部的标杆。

“再坚硬的岩石,也硬不过人的意志。再难的路,也会在脚下延伸。”

青山为屏,绿水环绕,地处武陵山中的店子坪村,有着绝美的、未经开发和雕琢的自然风光。然而,正是这山这水,将店子坪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让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过着极贫极苦的生活。

“周边三条河,四面大山坡,祖祖辈辈肩挑背磨像骆驼!”

“对面喊得应,走路要半天。”

……

这些民谚是店子坪村的真实写照。店子坪村位于建始县龙坪乡西南边缘,村委会距龙坪乡集镇28公里,平均海拔1200多米,全村人常年生活在这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长期以来,店子坪村村民上学、就医、赶集都只能沿着洋芋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前往15公里以外的高坪集镇,翻山越岭来回一趟得3、4个小时。

“打杵子、背篓子,卖猪还得抬‘轿子。”店子坪村土地肥沃,洋芋、苞谷、烟叶都长得好,养的猪也是纯天然无公害。但店子坪村的村民,千辛万苦地运出去卖,还被人狠狠杀价。“背着背篓,拄着铁镐,浑身是泥,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店子坪村的,东西不可能背回去。”村民说。祖祖辈辈受穷,村里到处是歪歪扭扭的土房子,年轻人说不上媳妇。

店子坪的山,在贫穷中沉睡,店子坪的人,在苦难中煎熬……

像山区的很多年轻人一样,生于70年代的王光国高中毕业外出打工。因为能吃苦,做事踏实,深受老板的信任,日子也算过得去。但是父亲王从新的一次电话改变了他的想法,父亲告诉他村里又一个村民跌落山崖。从王光国记事起,这是店子坪村第6个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生命的人。

这个消息让王光国心里隐隐作痛。“难道山里的人就只有这样的命运?”他决定辞掉工作回村,帮助村民找一条出山的路。

2002年9月,31岁的王光国当选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又被选为村主任,成为村两委“一肩挑”的当家人。

经历了许多个辗转反侧的夜晚,王光国想明白了,要挖掉穷根,必须修路!必须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路,连通店子坪村和高坪镇、直达县城。

“几百年都没有人能修成路,你现在说修就能修成?”

“王光国要是能把路修起来,我把姓改了都行。”

“没资金、没技术、没人,说修路不是吹牛?”

不怪村民说风凉话,这段路虽然只有短短的2.5公里,但山如斧削,相对高差100多米。要在悬崖峭壁上“啃”出一条路,怕是比登天还难!

“再坚硬的岩石,也硬不过人的意志。再难的路,也会在脚下延伸。”王光国斩钉截铁地说,“五年修不通十年,十年修不通二十年,这辈子修不好,我们的子孙修起来也有了基础!”

“国娃子,做人做事就得有股子硬气,修路,爹支持你。”父亲王从新曾经是店子坪村的老主任,在任28年,一辈子都想给店子坪村修一条出山的路,他觉得这是他欠店子坪人的。

2005年腊月,王光国白天看现场,晚上打着火把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一家一户地走访,磨破嘴皮子。

王光国不屈不挠的努力,像一颗火种,逐渐点燃了村民们心中冰封已久的渴望,唤醒了大山深处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村民们被这位年轻的支书征服了。

没有钱,王光国卖掉了家里的十几头猪,带头捐了3万块钱。妻子委屈得直掉泪,十多天没跟他说一句话。

店子坪村是一个贫困的山村。一般的中等户,全年也就只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困难的农户,一年收入只有千把元。第一次筹款时,村民们几乎都把家中值钱的财产拿出来了。

一组村民张九国将自己家的耕牛卖了,捐出1000多元;村里的特困户王在雄将生猪卖了,捐出800元,大儿子王从静将卖松子的200元捐出来;70多岁的刘太白,将卖背篓得来的仅有的20元捐出来……在筹款的现场,一毛的、一块的、皱皱巴巴的票子紧紧地叠在一起,竹篮里,十几个土鸡蛋小心翼翼地数了进来,村民们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倾囊而出。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王光国的脑海里。王光国立下誓言:一定要挖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

腊月初九,沉寂了100多年的古盐道上红旗招展,100多个村民士气高涨地来到这里,打响了店子坪村筑路出山的第一炮。路,开始在悬崖绝壁上一寸一寸地向前掘进。

“嘿呦!嘿呦!”王光国走在前面,几个人用扁担、铁链扛走一块块山石。村里人口本就不多,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修路的人群中,老人和留守妇女成了主力。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只有17岁,有妇女背篓里背着婴儿,帮着拉运土渣,有的老人杵着拐杖,帮忙递水送茶……为了省钱,能用铁镐铲的石块就不用炸药,村民们甚至舍不得每天戴手套。就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王光国带着村民,苦苦坚守着。

2006年初春的一天,在一户拒绝参加修路的村民家做了半天思想工作后,王光国突然觉得心烦意乱,便来到工地上,叫大家先歇一下。村民刚离开几秒钟,突闻“哗啦”一阵巨响,村民们历经一个冬天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轰然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一时间都懵了,险些丧命现场的村民们受不了这个打击,忍不住抱头痛哭。

当天晚上,王光国一个人在没有点灯的房间里抽了一根又一根的烟,后怕和恐慌占据了他的内心,“万一要是修路的村民掉下山去,那我就成了村子里的千古罪人啊!”

驳岸垮了之后,村民们的心似乎也凉了。看似镇定的王光国,内心近乎崩溃:“有时候想,只有和驳岸一起冲到河里,才算真的解脱了。”

在店子坪村小地名叫泰山庙的地方至今还立着一块碑,具体年代已无从可考,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人名和数字,这是一块捐钱修路的“功德碑”。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这是为纪念修建古盐道而立,当年店子坪人为支持经过村里的古盐道建设解囊相助。摸着“功德碑”,王光国思绪万千:“祖先都有这样的远见和牺牲精神,何况我一个新时期的共产党员!”痛苦的煎熬过后,王光国很快又鼓起了勇气,再次坚定了自己修路的决心。

为振奋人心,重燃群众修路的热情,王光国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奉陪到底!”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舉着火把挨家挨户做工作,就连儿子生病住院,他也没能抽出时间去看望一眼。重启修路只有两三人到工地上,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人跟着他干起来。

就这样,在6年的时间里,王光国带领村民在悬岩上腰系绳索像荡秋千一样一锤一锤打炮眼,如蚂蚁啃骨头一样一铲一镐撬石块,喝山泉水解渴,吃烤土豆充饥,早出晚归,累计投义务工3.5万多人次,开挖土石2.2万余方,用不到16万元“三材款”完成了180余万元的工程量,终于凿出一条长2.5公里的毛公路,创造了“死亡之岩”上的人间奇迹。

2010年底,王光国“愚公移山”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感动了社会各界,各种捐赠纷至沓来,架设店子坪大桥的规划获立项。2013年,桥通、路通,前后历时8年。

“他为我们村民脱贫致富操的心做的事,3天3夜都讲不完!”

水泥路,灭蚊灯,自来水,太阳能路灯。走进今天的店子坪村,映入眼帘的俨然是城市小区的配套。要不是周围有绿树葱郁,高山环绕,置身其中,很难想象这曾经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山村。路边的农田里都立着整齐的水泥桩,一株株猕猴桃树苗长势喜人,预示着即将丰收的喜悦。

现在店子坪的美丽乡村面貌,来之不易。当路修通了之后,村里的发展如何破题?一个平均海拔1200米的小山村,一无资金,二缺资源,如何才能脱贫致富?一段时间里,王光国为琢磨发展路子,整夜睡不着觉。

苞谷、洋芋、红苕,多少年来,店子坪人种田“老三样”,只能勉强够个温饱。店子坪人要致富,既不能等,也不能靠,更不能要。只有面向市场,将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型,才能找到出路。王光国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四处考察、反复讨论。

一次,在附近的花坪乡参观,看到那里的关口葡萄长势喜人,他便暗自琢磨,温差大的地方,葡萄口感好,店子坪气候条件不错,说不定也能发展。说干就干,回到村里,他立即找来500株葡萄苗试种。

高山地区,适宜种植魔芋、厚朴、烟叶。王光国得知后,和村干部一商量,决定由党员先试种,再向村民推广。

就这样,边试边干、边干边学,发展的思路渐渐清晰。

2012年,建始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王光国看到了希望。他果断决策:发展猕猴桃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型。

不种苞谷种猕猴桃?一些村民思想保守,不愿种。王光国跑县里费老大劲争取到一批免费种苗发到户,有的村民却把树苗当柴烧。

村民不愿意种,主要是怕风险。为打消村民的顾虑,王光国带头把自家8亩田都调整出来种猕猴桃。他还专门到县城超市里买来猕猴桃果子,请大家品尝。“这猕猴桃7块钱一斤,它好吃而且营养丰富,销路很好。如果一亩地可以产500斤,大家算算可以卖多少钱?”王光国用实例打消了大家的顾虑。把猕猴桃树苗扔掉了的刘太春老人,思想转过弯子,又重新找村里要苗子。2012年当年,店子坪发展猕猴桃300亩。

“产业致富就得靠企业来支撑,得有龙头企业带动。既要迎合市场,又不能一哄而上。”对于发展产业,王光国有着自己的“盘算”。

2013年10月,在央视“最美村官”颁奖典礼上,王光国认识了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书记李全兴。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缘,并由此引出一段“支书牵手奔小康“的佳话。

通过李全兴牵线,王光国招商引进了上海德鑫农庄公司,在店子坪投资140多万元,租赁村民土地,建起150亩连片猕猴桃基地。村民收取每亩600元的租金,平时可以在苗圃基地务工挣得劳务收入,年轻小伙子在家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

德鑫农庄是一个经营健康配餐的企业,他们把店子坪的猕猴桃与土鸡蛋直销给上海客户。“我们这里的土鸡蛋也成了宝贝,村里有多少,德鑫农庄就收多少。”王光国高兴地说。

次年4月,李全兴带队来到店子坪参观,村里人不向命运低头、决战贫困的精神,让他十分感动,当即决定捐资援建一所山村幼儿园。幼儿园很快落成,一流的设施,吸引周边乡镇、甚至重庆巫山的小朋友前来就读。

因为幼儿园的援建工程,如今店子坪村和山泉村两村像亲戚一样你来我往。店子坪村无污染农产品很受山泉村欢迎,这里产出的富硒土豆、黑山猪、红心苕、猕猴桃,一车一车以高出市场50%的价格销往山泉村,在苏南发达地区的工业强村和武陵山区的贫困村之间架起了一座合作共赢的桥梁。

说起这些,王光国难掩高兴的笑容:“这些年,东奔西跑,日思夜想,百姓的荷包逐渐鼓了起来。”

如今,猕猴桃、魔芋、烟叶,已成为店子坪的“新三样”。去年,村里的猕猴桃全部被德鑫农庄收走,每亩增收近3000元。今年,基地也将迎来大规模收获的第一年。4年间,店子坪村人均年收入已由2360元增至7414元,在全乡28个村中,排名由垫底跃至第2位。

“王光国为我们村民脱贫致富操的心做的事,3天3夜都讲不完!”63岁老党员何培贵感慨地说。

然而,就是眼前这位一个劲儿夸王光国好的老何,原来总跟王光国唱“对台戏”,“闹”出了名。

原来,发展猕猴桃产业,无论怎么劝,老何好歹就是只种几窝自家吃吃,最后见王光国带头把自家8亩田都调整出来种猕猴桃,他才勉强栽了2亩。可去年试挂果就卖了2500元,让老何笑豁了嘴。改造老屋时亦是如此。“前不久省委李书记来我们村,第一个到我家,看到我屋里扫得亮亮堂堂的,堂屋挂满苞谷坨,冰箱满满的,十分高兴!”老何一脸幸福。

7组村民谭大志双手受伤,先天性下颌骨发育不全。35岁的他,至今单身,跟着70多岁的多病的父母一起生活,家庭没有劳动力,是县里结对帮扶重点贫困户。2015年,响应村里脱贫号召,他开始种植烟叶,却因没有本钱买肥料而犯愁。王光国知道后,帮他在信用社担保贷款1万元,解决燃眉之急。目前,谭大志种植了20亩烤烟叶,其中5亩是自家的承包地,还有15亩是租用附近其他村民的。每亩纯收入2000多元,全年收入4万多元。

2014年,建始县启动“特色村寨”建设。王光国抢抓政策机遇,把店子坪民居改造挤进了项目笼子。

“老房子千万不能拆!”近两年,王光国叫停拆老房子的事起初让许多村民摸不着头脑。原来邻近的高坪镇石门河景区和长林岗林场避暑养生基地的开发正在进行中,这对于处在两大景区中间,有着古盐道、土家吊脚楼、适合漂流的石柱河的店子坪村是一个绝佳机会。王光国已有了发展致富的更大谋划——发展乡村旅游。他请来省旅游专家对店子坪村旅游进行规划,并结合当地“愚公”精神,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力争在突出特色上做到全省乃至全国一流。

“旅游搞起来了,满盘棋都‘活了!把店子坪打造成村民的‘幸福里,一定让幸福流淌在每个村民的心中!”王光国逐梦的脚步一直未停歇。

发展旅游的重要一环,是民居改造。建楼房补助3万元,木板房改造补助1.5万元。村里老百姓多数并不富裕,光靠政府补助建不起房。王光国急得团团转,最终想到了“资金互助”这个办法,一户一户分批建,后建帮先建,先建带后建。现在老百姓都争相建房。目前全村完成了改建房130户,一个具有民族风情的桃源山村正在形成。

今年村里还制定了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的方案,正在逐步实施。王光国自己制作了一个精准扶贫分类名录,上面写着:产业发展扶持一批,58户;公路建设带动一批,21户;扶贫搬迁一批,8户;民政救助托底一批,6户。“店子坪奔小康,不能让一个人落下!”王光国信心满满。

“像你这样一上台就给自己找麻烦的干部,我这辈子,才看到一个。”“你领着大伙儿,拿出当年修路的精神干,就不信‘凿不出一条致富路!”在村党支部开展的“我是农民不忘本”主题党日活动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心里话。

“党员干部就是给群众‘提草鞋的。老百姓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当初修路,王光国就一直跟在村民们身后做思想工作,走哪跟哪,还顺手帮村民们干点农活。有村民开玩笑说:“你这哪像个书记,倒像是给我提草鞋的。”

“党员干部就是给群众‘提草鞋的。老百姓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王光国憨厚地笑着说。

为了给村民们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幸福路,王光国不仅乐于“提草鞋”,就连外出“讨米”也不在话下。有一年腊月,别人都忙着准备年货过年的时候,他却一口气在外跑了20多天。为了让修路的计划能够被纳入县交通局的规划,腊月二十八,他还在交通局的办公室里。看到工作人员在排春节值班表时,他笑嘻嘻地说:“你们忘了排一个人。”对方不解地问道:“谁呀?”“我呀,事情不落实我没脸回家过年,没脸见店子坪村人。”王光国的耐力和执着,感动了交通局和其他部门的相关领导,这一年过年,王光国带着挤进交通局规划的喜讯和到处“化缘”来的9000多元钱高兴地回到了村里。

王光国带领群众绝壁凿路的壮举,唤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山“愚公”的广泛关注,感动了亿万中国人,他自己也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村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并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有了自己的人脉与社会关系,但是他并没有为自己谋取利益,依然考虑村里的发展和教育。在争取到李全兴的支持,为店子坪村援建一所幼儿园后,他自掏腰包,到江苏商量援建事宜。因为准备不足,回来的时候,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起,只好厚着脸皮找李全兴借路费,把‘洋相丢到外省去了。”村里老支书王从君笑着聊起了王光国的“趣事”。

“我不怕丑,又不是在为自己讨。”王光国说,要改变贫困面貌,要不等不靠,要自己先努力,同时也要善于向外借力。山区水、电、路、网基础建设投入大,得有政策支持和社会援助。

由于山高路远,村民们时常找他代办事情,他从不推辞。他去龙坪镇时常带着一个胀鼓鼓的包,里面装着本子、笔、电筒以及迁移证、准生证、采伐证、户口簿等各种不同的证件——这些都是帮村民们代办的。见他每次去都抱着一大摞,乡里工作人员打趣地说:“你就是個办证专业户!”

在王光国儿子的练习本上,有一幅稚嫩的画作。一个头发蓬乱、身材敦厚的中年人,手持一根铁镐,在悬崖峭壁上击凿。这是儿子记忆中,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

1989年,王光国是村里当时唯一一个有着高中文化程度的“秀才”。2005年以前,夫妻俩在自家办起了养猪场,开起了杂货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然而,在修路之初,为了坚定村民们修路的决心,他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这几年,他没有给家里拿回过一分钱。家务和农活也全靠妻子一人承担,他一年几千元钱的工资还不够摩托车的油料钱。

当时,王光国的儿子在外读小学,每两周回一次家,每次需要80元的生活费。而就是这点支出,家里竟时常困窘得拿不出。懂事的儿子告诉妈妈:“我可以勤工俭学,刷盘子挣钱。”妻子张世珍的眼泪刷的掉了下来。

面对家人,王光国这位倔强的汉子,却有难言的愧疚和沉默。有次在一组开群众会后深夜回家,路上遇到五六只野猪,裤子和一双解放鞋都被扯破了,他怕妻子担心都不曾说。有时儿子生病了,妻子火急火燎地打电话让他回家送孩子去医院,他却因为工地走不开而一再耽搁。

2010年,县里从村干部中定向招考公务员,对王光国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是在家安心复习备考,还是带着村民继续修路?在个人的前程和群众的期待面前,他最终选择了后者。他说:“不考公务员影响的只是我一个,以后还有机会再考。修路一旦停下来,就害苦了全村的老百姓。”

在王光国心中,老百姓的事,是比天还大的事,老百姓的嘱托,是比山还要高的承诺。唯独,他却忘了自己和家人。

“自家房子不准先整修,给全村老百姓把房子修好了再说!”2014年特色民居改造,王光国始终把修房补助的名额让给乡亲们。如今,环顾王光国家四周,幢幢漂亮新房拔地而起,他家老木房的确显得有些寒酸。

更寒酸的是,王光国一家到如今,还是饮的山间水坑里的水,“下雨就有水,不下雨就滴不出水。”可店子坪村没有用自来水的却是少数。前两年,王光国看到二组、三组老百姓吃水还要跑几里地,他争取恩施烟草公司等社会力量支持,在山腰挖了一个水池,把水管牵到山脚,让二组、三组家家户户可以吃上自来水。

怀着一份像山泉水一样清澈的公心,王光国才能盘好这个“摊子”,当好这个家。

凡是涉及村里的重大事项,都通过召开组级村民会议讨论,召开村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大会来决定;定期对村党务村务实行公开,对低保、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补贴都及时进行公开。各种项目资金、项目工程,王光国更是从不插手,一切都是交由专人负责管理。

农村各种矛盾盘根错节、纷繁复杂,处理不慎就会引发纠纷。2008年,因争山界,刘启山和刘荣昌找到王光国,要求他帮忙调解。两人存在争议的山界,面积约40多亩,杉树繁茂。王光国随两人踏遍争议山林,找来林权证进行比对,经两人认定明晰了界限,解决了他们多年的纠纷。这么多年,村里没有一例上访案件。

对自己的亲戚家人,王光国更是“苛求”到了极致。

虽然女婿是“名人”,王光国80多岁的老岳父张九兴却“抱怨”道:“莫谈跟着沾光了,能让我不倒贴就不错了。”

原来,王光国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后,很多帮扶单位、客商、热心人士、媒体记者都来到了这个小山村。由于他在村里实行零招待,每次来人都是他自己在家里招待。张九兴老人怕王光国家里种植的土豆不够吃,每次都是送去满满一篮子菜。

2013年底,湖北省再次面向村干部招录公务员。平时热爱学习的王光国,顺利通过笔试、面试,获得乡镇公务员录用资格。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机遇,但他慎重考虑后,放弃了到乡镇工作的机会,决定还是留在村里。

现在,王光国身兼着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闲暇时,他走村入户,拿着笔记本,访民问情,来自最基层的他,将百姓殷殷期盼的呼声和想法,带到会上。踏过龙坪乡的沟沟坎坎,王光国的身上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豪情万丈,憧憬万千。

初夏时节,王光国一身洗得发旧的白衬衣、黑长裤,脚上一双黑布鞋,站在车来车往的洋芋河大桥上。店子坪村人几百年的梦想,今天已然成了现实。

恍然间,王光国的眼前又浮现起当初一锄一锄开山凿路的情景,回荡着村民“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为修路服务一天”的朴实话语。曾经的悬崖峭壁和現在的坦荡通途,曾经老农深壑的皱纹、愁苦的眼神和现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一幅幅画面在王光国眼前交织,这位土家汉子眼睛不禁湿润了。

“当村支书,有许多别人感受不到的幸福、快乐。”历经十五载,曾经年轻的脸庞已变得黝黑而沧桑,但那份顶天立地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百姓那份深沉的爱意,却一直镌刻在王光国的心间。有了这份执着,苦也是甜,累也是甜,只要百姓笑开颜,王光国仿佛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怀着这样一份至真至纯的信念,这位坚定的“愚公支书”,带领着乡亲们唤醒了沉睡的大山,在天堑上闯出了一条平安路、致富路、幸福路。这就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用15年的奋斗和永不停歇的追求,对百姓无声地表白!

摄影 黎家智

责任编辑 林晶晶

猜你喜欢

坪村店子修路
幺店子记忆
济南黄河北店子水闸管理现状与建议
浙江遂昌县红星坪村:从负债2万元到创收30万元的乡村振兴路
丰收
店子乡群众希望建一座纪念馆
精准定位 创意开发——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栗子坪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探索
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改造、开发和利用——以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栗子坪村为例
修路
修路
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