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逃离中间的大多数
2016-07-29余堃
余堃
标准化的产品背后是不断优化的全产业链和统一完备的生产、供应体系,而庞大的销量支撑的是庞大生产规模下的不断降低的边际成本和无以伦比的竞争优势,这是专业大型企业的生存之道。而因为无法在成本及供应量上形成优势,那些“小而美”的工匠企业才有足够的精力去琢磨如何“精致成长”,才会去打磨那些细微却足够体贴的细节,才能用“成长的信仰”来为你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这在印刷行业,也成为了未来只能走的两个企业形态。
笔者去泰国旅游在吃饭选餐馆时,朋友建议要么去吃麦当劳,因为食物的品种和口味与自己家附近的那家一模一样,完全不用担心失望;要么就选择那种门面很小但人气很旺的苍蝇馆子,一定是久经考验的当地人气美食,菜单中的招牌菜绝对惊喜连连。在泰国的那几天,在吃饭方面,这个选择标准还真没有让我失望过。麦当劳标准化的服务和餐饮让我们有“家”的感觉,朋友说一去麦当劳,上个厕所都心安许多。而小的当地餐馆,可能环境不尽如人意,老老实实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饭,几乎大快朵颐、顿顿惊喜。原来泰国的口味是这样的,朋友又故作深沉地说:“这种小馆子都是有信仰的,一种成长的信仰。”
而在以后的生活中,笔者似乎又不自觉想到朋友这个挑选餐馆的标准,并应用在我的生活中,竟然还挺有用。比如购物买粮、油、洗衣液等日常消耗品,我放弃了以前的各种选择,只在几个知名品牌的主流产品中选择,可能价格并不是最优惠,但使用起来基本满意。而一些装饰娱乐性的商品,比如家具家居用品,我偏爱一些口碑不错的小众品牌,虽然有些拙朴,但用料扎实,还有一些你慢慢才发现的巧思与精妙,的确透着一种成长的信仰。
我们享受着专业大型企业所提供的全球范围内标准化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我们也领略着那些规模很小,但总能照亮你心中某一个小小角落的工匠企业,为你提供的无比体贴、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服务。
因为标准化的产品背后是不断优化的全产业链和统一完备的生产、供应体系,而庞大的销量支撑的是庞大生产规模下不断降低的边际成本和无以伦比的竞争优势,这是专业大型企业的生存之道。而因为无法在成本及供应量上形成优势,那些“小而美”的工匠企业才有足够的精力去琢磨如何“精致成长”,才会去打磨那些细微却足够体贴的细节,才能用“成长的信仰”来为你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这在印刷行业,也成为了未来只能走的两个企业形态。
曾经的印刷行业企业形态分布是一个“纺锤形”,提供标准化印制产品的“无所不印”的超级印刷企业寥寥可数,专注极致工艺与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小而美”的印艺企业也没有很好的发展,那些购买着相同设备、使用着相同工艺、服务着相同客户的中型印刷企业大量存在,臃肿地挤占在印刷行业,形成一个“头小尾小肚子大”的纺锤形行业形态。有一位印刷老专家曾和笔者说:“我看着现在的印刷行业有些心疼,很多印刷厂没时间提升工艺和流程,紧赶着挣快钱,色彩没校准,版都没确认就上印刷机了,哗哗几百张纸印完后发现有问题,又重新调机再重新印刷,这家浪费10%,那家浪费15%,整个行业算下来浪费得不得了,看着产值高,其实装钱的口袋漏掉不少。”
而到如今,互联网对于印刷行业最大的冲击不是市场需求,相反互联网时代的印刷品需求反而增多了,最大的冲击是竞争加剧了。一个在你这里下单1 0年的客户,突然不在你这里印刷了,为什么?因为他发现在另外一座城市的印刷厂,印刷质量好,工期短,送货上门,关键价格还比你便宜。为什么?因为互联网的存在,更透明的信息,让你的高成本、低效率运营的弊端暴露无遗。理智的市场需求一定偏爱更高质量的产品、最低的成本、更贴心的服务,那些拥挤在“纺锤”中间的企业们,哪一点能够做到极致呢?企业形态决定了,在互联网时代,要么关门大吉,要么赶紧向“纺锤”的两端逃离。要么用超大规模去降低成本,要么用专注去提供无可比拟的服务。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的预言,美国印刷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样的逃离:
随着美国印刷市场竞争的持续升级,自2015年来,全美范围有超过60家印刷企业处于关闭或申请破产阶段,一些企业彻底关闭了工厂,解散员工;另一些企业则被其他印刷企业并购重组,可以说美国印刷业优胜劣汰的速度正在加剧。而在关闭或申请破产保护的印刷企业中,商业印刷企业占比最多,达到了46.4%,由于没有任何特定的业务市场以及重点产品,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倒闭成为了这些企业的唯一途径。
而在目前的中国印刷市场,这种“逃离”也正在上演,只是相比较美国风声鹤唳的“倒闭潮”而言,中国印刷企业则选择了相对温和的“互联网升级”之路。而印刷“互联网+”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路线:
极致单品
一家位于四川的企业通过“100个起做,设计免费,全国包邮”这些淘宝套路,用合版的方式把淋膜纸杯这一印刷单品做成了全国销量第一。
极致渠道
一家印刷企业做起了软件,他们给当地数码快印店免费安装软件,可以实现实时报价和文件传输、自动文件处理,这家印刷企业与全城的数码快印店实现了“前店后厂”的模式,渠道无以伦比。
极致产业链
一家企业从印刷设计入手,通过“呼叫众包”的形式,让所有的设计师接单为客户设计,再即时传送给客户附近的印刷企业,印刷企业通过合版的方式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印制,再由众包物流来实现为客户送货上门。正是这家企业将商业印刷的产业链进行整合和不断优化,让复制者望尘莫及。
可以发现,互联网并不能替代印刷企业做印刷的事情,却协助印刷将产品研发、产业链衔接、物流配送、客户服务等印刷商业服务做到极致,而这恰恰是“纺锤形”中两端“无所不印”超级印刷企业和“小而美”工匠印艺企业此前无法做好,中间中型传统印刷企业不屑于做的部分。未来的印刷企业将更加单纯,只要将印刷本身做好就好,那些配套服务自有细分市场下更为专业的企业来承担,未来的客户选择印刷企业,一定如同我在泰国选择餐馆一样,要么给我安心,要么给我惊喜。
理智的市场需求用脚投票,用钞票投票,如果继续掩耳盗铃般沉醉于简单的加工营利,那么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而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未来印刷企业的存亡已经无关乎企业的规模,而关乎你在市场中的卡位,请赶快逃离你所在的“中间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