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6-07-29崔文博
崔文博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中国具体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中共享发展理念是首次提出,落实好包括共享发展理念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对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享发展;全面小康;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现实意义
一、引言
共享,谁来共享?人民共享,每个中国人共享。几千年来,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孙中山的民有、民治、民享,共享一直都是中国人心中的美好追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用一种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共享发展理念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不仅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而且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把握的基本要求。
(一)为什么人、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既要解决好发展动力、发展方向的一般性问题,更要解决好“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和“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性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回答了“为了谁发展”这一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和原则问题,体现了我党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明确了发展的根本方向。共享发展首先坚持的是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围绕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因此,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必须认识到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源自于人民,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发展的目的所在。
(二)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共享发展的实现是发展与共享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所以说,人是社会发展的起点,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2]这样来说,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共享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重要特征,即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要实现共享发展,必然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始终做到为了人民而发展、依靠人民来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因此,共享发展不仅继承了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共享与发展的过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既为我们解释了发展的动力源泉,也解释了发展的目的所在。
三、共享发展理念根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五年后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会是怎样的图景?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P13)十个“更”字,描绘出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后的美好景象。
(一)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理念源于中国的发展实践,蕴含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发展环境,邓小平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4](P373)在他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4](P255)要搞好社会主义首先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但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只强调发展,不讲共享是不可行的,因为社会主义的实现不是一部分人富起来、而是全体人民都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将“共享”发展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用一种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一决定既是中国自身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坚持共享发展、共同富裕,在共富的基础上实现共享,通过共享来实现共富。
(二)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就在于“全面”二字,这意味着要让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将近四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伴随着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涉及公平正义的问题越来越多,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不断下降。社会发展的不均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容易导致“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基于这样的现实问题,共享发展的提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实现共享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就是摆脱贫困,因此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解决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民生问题是当前“十三五”期间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实行,能够确保每一贫困地区、每一个贫困人口,充分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五中全会提出的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就业优先战略、建立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共享发展措施,更是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四、共享发展的路径选择
共享发展是与全面小康高度契合的重要提法,“共享”就是共同享有,人人享有,每个中国人享有;“全面”就在于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共享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更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动力来源,如何实现共享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需要我们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更需要探索实现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从而真正实现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一)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贫困地区人民的主体作用,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让全体人民共享小康生活,首先必须消除贫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共享必须坚持共建原则,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贫困人口是实现自身脱贫致富的主体和关键,必须最大限度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让广大贫困人口参与到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去,唤起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中国梦归根到底还是人民的梦,所以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而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共建共享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坚守民生底线,突出民生重点,着力保障基本民生
基本民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福祉,也是民生保障的最低标准。要实现共享发展,除了摆脱贫困之外,人民最期盼的就是拥有更高水平、更加亲民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加满意、更加稳定的收入和工作,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以及更加舒适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是在全面小康道路上解决的重点。
首先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财政投入重点要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其次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各领域社会保障水平,兜牢人民群众的生活底线,实现医疗、救助、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三要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财税调节。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利用税收杠杆达到“限高补低”的效果,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四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以创业带就业,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五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
(三)加快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具体制度的建构与完善,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过程,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过程具有一致性。坚持共享发展,关键是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这就需要加快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建设,努力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改革和发展红利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就是体现共享发展理念的一系列具体性制度安排。一是注重权利公平。就是要以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二是注重机会公平,包括了起点和发展的机会公平。既要为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提供保障,又要确保社会成员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三是注重规则公平。规则公平是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的实现基础,就是通过制定、完善规则和严格执行规则,形成公平的社会运行环境。四是注重结果公平。在制度的完善和政策的制定上,多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社会弱势群体考虑,提高底层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用总的改革和发展收益,对贫困人口、社会弱势群体进行补偿。通过建立和完善保障社会公平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巩固公平的社会秩序,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之,共享发展就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3](P48)共享发展是全体人民的不懈追求,相信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小康社会一定会如期建成。(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9:23.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31.
[3]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焦盼盼.共享发展的哲学基础及其实践路径浅探[J].党史博采,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