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塑问题研究综述

2016-07-29韩佳辰

2016年25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韩佳辰

摘要: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学术前沿热点研究进行综述,探究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现状以及信仰危机的表征,简要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如何重塑,以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深化学界对此问题的认知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重塑综述

近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伴随着对精神层面和信仰的追求,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强,多元文化的碰撞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信仰重塑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课题。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唯一执政党共产党应坚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本文利图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和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现状,以及信仰的表征等方面对该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进行综述。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及外延

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塑的首要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和外延的了解。虽然从“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1]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形成初期更突出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而未提出信仰的概念。但是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如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信仰的提法,列宁在推荐《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时最先提出的“共产主义信仰”的概念,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届中国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更加明确的使用,大部分学者都认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甚至秦维红[2]刘建军[3]等人从中国国情出发对“信仰”一词的语境使用进行分析并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提法的重要性,认为如果不提“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意味着不自觉认可了西方认为的局限于宗教的信仰解释,并意味着当今学术界丧失这一提法的使用权和话语权。

不同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涵义的理解虽不尽相同,但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相当于“共产主义信仰”,均包含两个层面的概念只是侧重点不同,一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侧重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确认和信奉,是对其学理内涵及本身的科学现实性的强调;二是共产主义信仰侧重对共产主义作为终极目标的由衷的确信,体现了非理性和理想性。但是,单纯追求现实性和理想性,却没有表现出对人的积极作用的内化和对个体的精神价值,因此,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外延所体现的维度进一步分析,提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彻底人道主义”和“共产主义”相统一,[4]即它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是结合统一的,以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人的能动性为前提。孙铁骑[5]和胡乃岩[6]在现实性和理想性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追求‘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的超越性”维度,而徐俊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定义中明确提出了它所蕴含的价值性,增加了价值性维度,他认为信仰价值是崇高、科学、真实与合理的,并且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和价值性是相结合的。[7]林雪原也强调了其价值性,认为如果只有科学性没有价值性就不会有人们心中的内化和信奉。[8]刘建军在“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自由而全面的人生追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第四个维度。[9]还有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提出这种复合的心态应从“知”、“情”、“意”“行”相结合和统一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10]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从学理层面来说信仰危机本身体现了人类的怀疑批判精神,是人类各种不同价值理念之间,理想和现实之间相互斗争的表现,是人们寻求发展的焦虑和紧张的体现。[11]但是,恩格斯多次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以及“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2]所以如果只考虑学理层面的信仰危机,认为信仰危机是必然产物而不去研究其产生的实践原因并进行信仰重塑,就等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这一根本科学原理也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多位研究者从实践层面分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原因,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困境,[11]另一方面由于对宗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混淆,将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与信仰相割离,人们本身对其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理解反而诱发了对信仰的迷茫;二是历史原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和在中国发展道路上出现的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失误导致的重大的政策失误都诱发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误解和动摇,以及中国发生巨大的社会变革后,新旧交替对中国新信仰的广泛认同带来的巨大阻碍和挑战;三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原因,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以后,文化多元及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带来文化认同方面的迷茫,中国社会出现的道德缺失、贫富不均、诚信匮乏、生态破坏等现象,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的严重腐败现象,导致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怀疑甚至是抗拒;四是教育方面的原因,思想政治弱化,信仰教育的单一化、泛政治化,庸俗化,[6]使信仰缺乏生活的现实感和生活情趣。[12]很多研究者专门研究了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现大学生本身政治冷漠缺乏政治认同,教育局限,也是导致信仰危机的原因。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现状

部分研究者对中国各地人们的信仰情况进行了调查,这类虽然着眼于广义的信仰问题,但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人们的信仰状态也一定程度体现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李向平在2011年主持的“长三角地区信仰与宗教信仰调查”的3000人中,认可和不认可科学主义几乎是一半对一半,认可科学主义的比例略高。[13]2010年凤凰网对跟风情况和信仰迷失的调查中,30.2%的受调查认为“信仰的缺失”是中国人“爱跟风”的原因。2009年重庆市委重大调研课题组对重庆市14个区县上百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调查,16427人中超过一半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多于四分之三的人认为自己了解马克思主义,其中一般了解的约占一半。但是从数据来看在中共党员中“原来信,现在不信”的高达12.7%。[14]

还有的研究者对特定的群体如大学生,少数民族,中共党员等进行了更有针对性的调查。在对河北省三所高校进行的抽样调查中,约有一半的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54.8%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不移,76.38%能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功利化倾向突出,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出于功利目选择入党,有20.88%学生是出于功利目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5]在对福建普通高校在校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4.9%的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31.4%的学生选择了“信仰实用主义”,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了“宗教”和“无信仰”。[16]刘西华对某校“90后”1863个大学生调查显示,大部分“90后”大学生表达了对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渴求,但动机趋于功力为“谋求仕途发展或增强就业竞争力”,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是因为拥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加入中国共产党。[17]不仅如此,还有研究者对特殊区域如西藏和新疆的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李娟对新疆大学190个各族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有13.8%的学生信仰共产主义,只有一半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前途很有信心,同样很多学生入党目趋于功利。[18]郑雪莲对西藏地区五所中学的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的773个样本中有19.1%的学生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空洞的理论,无法理解这些理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及具有的现实意义。[19]当然,对新时期中共党内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情况的调查和摸底也尤为重要。为此,陈兰芝设计了“当前党员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和“关于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调查问卷”,从7个省及直辖市收集到2179个样本中分析,虽然绝大部分党员对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清楚了解,且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但尚有近三分之一的党员对自己应当坚守的理想信念不甚清晰,且仍有13.83%的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存在模糊认识和错误认识。70%的被调查者认为“党员干部腐败问题的影响”是引起信仰危机的原因。[20]而丁春华的调查显示,81%的党员信仰马克思主义,72%认为“绝大多数共产党员信仰坚定”,但仍有27%认为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和宗教信仰同时拥有,16%认为党员领导干部可以不用拥有和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21]

这些证据表明,总的来说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仍然被广泛认可和拥有,尤其是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坚定和坚守,虽然调查样本的选择和处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但多个统计结果显示在群众和部分党员中确实客观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的表征

目前学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表征可总结为两种观点。一是信仰缺失,部分研究者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认同不代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拥有和坚守,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缺失”的状态[5,22]。二是信仰困惑,《辞海》对缺失的定义为缺少失去,即重在“失”,但是很多调查结果显示马克思主义信仰仍被广泛认可只是人们没有完全理解其科学内涵和表现出其应有的外延。所以理论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更多关于信仰危机的研究集中在用“信仰困惑”或“信仰迷茫”来进行表征[16]。这部分研究者认为,目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仍然是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体现,其科学原理和共产主义理想被广泛认可,但对其个体性、价值性和超越性没有深刻的认识以至于无法发挥信仰的精神作用。研究者举例马克思给左尔的信中说“连《社会主义评论》的马隆—虽然带有同他的这种主意本性离不开的不彻底性—也不得不声称自己信仰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即德国的社会主义”。[23]还有研究者提出由于一定历史和社会原因,人们的“信仰有所动摇”和“削弱”。[24]虽然,很多研究者将这两个表征放在对立面来看待并持有不同观点,但是这两个表征也可以是在不同情况下的互相补充,比如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也指出“人民要有信仰”以及如今的社会“信仰缺失”等问题日渐凸显。与此同时,习近平也一再强调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并认为作为党的干部,必须要不动摇信仰。也就是说从社会整体来说,信仰是“缺失”,但就党内而言,信仰是“迷茫”的。[25]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塑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25]所以要想进行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塑必须首先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教育来说,中国化的进程中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提高民众的参与和认同,同时,提升个人的理解力,将理论内化为精神信仰指引行动,尤其是作为中国未来的青年一代,应大力加强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鼓励在青年一代中间拥有和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营造和谐社会,才能为信仰重塑提供优良的土壤。从党员群体来说,还应加强官德建设,提高共产党员的理论和道德修养,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研究取向

目前的研究主要以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为主。但是这两种研究也存在一定问题,文献研究缺少对历史的纵向分析,而调查研究中各种统计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且部分调查的样本群体不够广泛和缺乏代表性。此外,针对个案的研究,跨学科方面的研究仍然欠缺。应加强对个案的经验总结,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引入认知科学来定量和定性分析信仰的坚守。(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机关第十六党支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秦维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不能回避[J].晋阳学刊,2007(5).

[3]刘建军.马克思主义学术视野中的信仰概念[J].教学与研究,2007(8).

[4]张连.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辨析[J].长白学刊,2010(3).

[5]孙铁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审视[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6]胡乃岩.论信仰[D].杭州:浙江大学,2014.

[7]徐俊,刘魁.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论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2).

[8]林学原.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9]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结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10]王欣.个体政治社会化实现分析框架—知情意行的统一[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4(1).

[11]马晓燕.当代中国人信仰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李峰.科学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与民众对佛道耶之信任:以长三角数据为例[J].世界宗教研究2015(3).

[14]重庆市委重大课题组.关于“信仰问题”调研情况的报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2).

[15]武树霞,姜凤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调查[J].人民论坛,2010(20).

[16]魏庆东.当代中国马克思信仰问题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3.

[17]刘西华.“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18]李娟.新疆高校大学生信仰现状及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

[19]郑雪莲.西藏地区中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20]陈兰芝.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观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1]丁春华.当前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与思考[J].广角镜,2015(5).

[22]杨昳婧.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3]马克思,恩格斯.给美国人的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4]雷静.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分析[J].兰州学刊,2004(6).

[2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