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电影,不应仅是粉丝的狂欢
2016-07-29命运sniper
命运sniper
在看魔兽电影之前,震天的战鼓就已经响起,无数粉丝高呼着“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3D!IMAX!不看不是人!”但很多人心中也有一个疑问,这部电影到底是拍给谁看的?是为了这些能在影院这样的公共区域开团的联盟部落玩家?还是面向那些没进过暴风城、没刷过卡拉赞的普通观众?
从观影前的信息看,导演表示自己目标是后者,他不想拍成一部“游戏宣传片”,但是千万“嗷嗷待哺”的魔兽粉丝能置之不理么,显然也不可行。这就很尴尬了,于是我们在观影中看到了一部既想讨好粉丝,又想照顾大众的妥协之作。
满意≠满足
对于魔兽系列的粉丝来说,这是一部能够令他们“满意”的电影,能够让粉丝们在朋友圈吹嘘一波自己为情怀的充值,为青春留恋的电影。
整部电影的场景尤其是几个著名地点的远景都非常棒,截图即可当壁纸使用;技能特效也很赞,法术吟唱虽不明但觉厉;变羊术逗笑了整场的观众,粉丝表示原来自己操作的角色头脑简单。很多细节也颇有代入感,例如暴风城的飞行点位置、贸易区的房屋布局都让粉丝感叹——就是这个暴风城!
但是满意不等于满足,因为除了这些,这一部魔兽电影其他方面就很难让魔兽游戏粉丝,特别是资深粉丝感到热血澎湃了,尤其是当剧情讲的是绝大多数魔兽玩家都不熟悉的第一次人兽大战故事。例如最为明显的职业单一问题,全剧除了2个法师,1个术士外就是清一色的战士,还不会用技能,其他6个职业哭晕在厕所,北郡修道院表示在正史里我也是主角啊!
即使是大家颇为赞赏的技能特效,也只是炫酷而很难产生代入感。当麦迪文在山头放出闪电屏障时,大多数法师玩家内心是这样的——“WTF,这是啥?”“教练,我想学这个技能!”
如果要问魔兽的粉丝希望看到什么,什么能让他们“满足”?用最通俗的话讲,粉丝们就是希望看到一部大型的游戏预告片、宣传片,就像WOW每一代的开场动画一样。粉丝们想看到自己熟悉的人物、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剧情、熟悉的技能,只是在荧幕上以另一种更直观、更华丽的方式展现出来。
想看看如何用电影画面的方式展现法爷吊打屌丝战,冰环闪现寒冰箭的风筝;
想看看艾尔文森林里的小号杀手——鱼人和霍格大爷;
想看看5人小队如何打boss,战法牧铁三角,T拉好奶加住DPS使劲抽。
然而这些都没有……
没有扛把子MT,没有奶妈,没有野怪,唯一一个boss法师单刷了(果然亲儿子),电影里甚至连一个弓箭手都没有,猎人们在影院里已经准备好关门放狗了。
很明显,魔兽电影只是最低限度地满足了粉丝们“在电影屏幕上看魔兽”的这个愿望,远远达不到让粉丝觉得看得爽、过瘾的地步。
我GET不到你的点
套用网上对《三体》改编电影的评价中的说法,粉丝们觉得即使画面中只有濮存昕搬个马扎读一遍《三体》,哪怕只有第一部,也是相当不错的电影。
但是,这种“宣传片”形式的电影对粉丝以外的人群是没用的,没经历过同样游戏经历的人看见这些的场景时,可能是完全懵逼的。例如主角一行人从暴风城赶往闪金镇去见莱恩国王时,一只鱼人一闪而过,对于玩家来说他们有着无数和鱼人不得不说的故事,但对于普通观众则仅仅是一个怪物而已,还一点都不萌。这种对玩家能产生强烈共鸣和带入感的点,普通观众不能GET到,因此电影中并没有出现大量这样的桥段,比如鱼人,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比如天啊你真高。
魔兽电影导演自己也表明不想拍游戏宣传片,而是要拍像魔戒一样的魔幻史诗。因此电影中充满了类似于魔戒一样的“史诗感”,例如战士就应该靠剑术、力量去刚正面,而非使出一些类似于旋风斩一样的花哨技能,虽然“大风车”很能引起玩家的共鸣,但不符合“史诗”这个特征。电影中的战士即使是洛萨也没有用出任何一个游戏中战士的技能,而且感觉除了洛萨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从结果上讲,魔兽电影舍弃了一些普通观众GET不到的游戏元素,例如法师的冰环水元素、术士的魅魔地狱火这样能够让玩家大呼过瘾的点。试想一下,如果电影中洛萨第一次进卡拉赞时能将剧场、象棋这些经典场景再现,粉丝们会多么过瘾,一句“快跑啊小姑娘!快跑!”估计能让粉丝们high翻天,但反过来其他观众则并不了解其中的缘由,无法谈笑风生。
正是这种向普通观众的妥协、照顾,使粉丝并不过瘾。
“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那么这种向普通观众的妥协真的满足到普通观众了么?Na?ve!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他们并不是来感受情怀触景生情,而是来看看魔兽电影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看看大家所吹捧的恢弘庞大的魔兽历史到底体现在何处。但不幸的是,魔兽电影在“讲故事”这个方面只能说勉强及格乃至是不及格的,因为时间太过于紧张。
不到2小时的时间里,要讲完从开启黑暗之门到几乎第一次人兽大战完这一大段的故事,电影只能舍弃很多背景的介绍。《魔戒》在开始时介绍了整个中土世界的背景,包括种族、关系、魔戒起源等等,为观众勾勒出了一个世界的框架,而且主角一行人在故事中哪个地方没去过?无形中不断地为观众完善了整个魔戒的世界观。
相比较《魔戒》来说,魔兽电影除了那段“人类和兽人打了很久,但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谁”的话语外,没有对艾泽拉斯和德拉诺的介绍,连电影中各个场景的地理位置关系都没有交代,很不好,这很不史诗。
而种族和人物方面除了几个主角,其他诸如后面出现的矮人、精灵都没有说明,只是简单地出现了,更不提兽人方面氏族、酋长等等的说明,导致观众对格罗姆、毁灭之锤、黑手傻傻分不清楚。
这就造成后面很多剧情的出现显得没有依据,例如为什么兽人们听古尔丹的,因为吴彦祖长得帅?迦罗娜是“半兽人”,那么她是兽人和什么种族的结合,难道是人类?电影中法师如此厉害为什么打仗的时候没见着?为什么洛萨大叫一声就能让黑化的麦迪文突然清醒1秒钟,莫非背后隐藏着什么交易?
究其原因,正是时间的紧迫导致上述问题的前提和背景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说明:兽人听从古尔丹的命令涉及到影子议会、兽人萨满和喝血的问题;迦罗娜是兽人和德莱尼的混血,而后者在电影中只出现了一个镜头;人类法师都聚集在卡拉然形成了独立的组织肯瑞托;洛萨、麦迪文和莱恩是从小一起玩的朋友。
实际上,如果电影能够缩短一些故事情节,例如着重讲述人类和麦迪文方面的剧情,就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说明关于肯瑞托、守护者、萨格拉斯等等的相关知识,使得故事更加丰满、完整,更能体现出魔兽故事的宏达背景,至于兽人进攻的故事嘛,可以康明松(coming soon)嘛,那样才是暴雪爸爸的作风!
原著VS原创
如果说时间短促已经给魔兽电影的剧情带来了挑战,那么对原著的妥协则更是令普通观众雪上加霜。电影剧情并没有完全摒弃一些原著剧情中的词汇,即使这些词汇对电影剧情几乎没有影响,这使得一些喜欢深究剧情的观众疑惑重重,看完电影还得看看影评和百科才能彻底弄明白,真是成功带动“周边产业”的典范。
例如卡德加登场时说他从肯瑞托逃出来,放弃了守护者的宣誓等等,肯瑞托是啥?为什么是逃出来?守护者又是啥?我打赌普通观众看到这里是疑惑的。实际上肯瑞托和守护者这种词换个“平易近人”的说法是完全可行的,因为电影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肯瑞托和守护者的来由之类的戏份。
再例如麦迪文“黑化”的原因,游戏历史是因为萨格拉斯附身,不过受时间所迫没法介绍萨格拉斯的历史。于是最后妥协的结果是归咎于被邪能腐蚀,但电影剧情中并没有关于麦迪文接触邪能的剧情,因此“黑化”显得是故意找个接口批判一番。
最后例如电影中的精灵与矮人种族,基本就是打酱油的,出场时间不超过10分钟,既没有背景介绍,又没有参与重要剧情,中间开会时不欢而散,而最后决战时人类士兵装备了很多火枪的原因也没有交代,果然是老版本还有副武器的么。这种情形下会使观众疑惑这些种族到底是出来干什么的?其实回头想想会发现,把这些内容删掉对电影剧情的影响很小,而保留他们只是为了保留一丝这是“魔兽争霸”的感觉。
这种向原著的妥协既让普通观众看得一知半解,又不能让游戏玩家真正过瘾,还会影响后续续集的拍摄。例如达拉然已经在天上了,那么阿克蒙德要来一发从天而降的掌法么?电影结尾联盟如此团结一心,后面暴风城的沦陷怎么办?试想一下后面第二次人兽大战的剧情,其中涉及到了血精灵、红龙、恶魔之魂、罗宁等等更为复杂的人物和设定,如果还是既想照顾普通观众,又想尊重原著剧情,那么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瑕不掩瑜,期待续集
综上所述,这部魔兽的电影在粉丝和大众之间妥协的结果极为尴尬,虽然凭着魔兽这一黄金IP获得了很不错的票房反响,但如果还有后续的改编计划且依旧想走大众向的路线,需要暴雪及相关电影公司仔细琢磨剧情所需的篇幅和设定,挑选一个更短的故事,从而更为详细地交代相关背景、设定,将“讲故事”这个任务好好完成,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完整的魔兽“世界”。
不过魔兽这一黄金IP第一次搬上银幕,其背负的压力远超其他电影,加上在老一辈暴雪粉丝中如雷贯耳的“暴雪出品,必属精品”,绝大多数观众对这部电影都抱有超出常规的期待,这一点从电影上映前大家的奔走相告、科普背景、互相安利就可见一斑。
因此本文指出的这些缺陷,也可能是建立在了过高期待的基础上。
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上,魔兽电影确实交付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为魔兽系列的电影化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为后续续集电影的拍摄提供了可能。魔兽的历史恢弘而庞大,其中刻画经典、深入人心的人物和故事数不胜数,更不提魔兽争霸3中阿尔萨斯、伊利丹等一线男神还没出场。我们有理由期待,在这次魔兽电影的试水、试错之后,暴雪将会带给我们一部又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
最后,据说原版的魔兽电影时长更长,发行方和院线为了排片等需求进行了大量删减,才得到我们看到的2小时版本,因此可能本文中提到的关于剧情方面的问题在原版中得到了解释,到DVD原版发售时,这个“原汁原味”版的魔兽电影还是很值得大家期待的,各位勇士们,准备好买买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