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巧练,促进解题能力的发展
2016-07-28张娟
张娟
[摘 要]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提高思维水平等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使命。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科学谋划练习的设置,设计灵活性强、思维性强的习题,又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联想,学会比较,学会提炼与归纳,从而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练习 能力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75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优化各项训练,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以此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使“我要学”成为一种必然。
一、以读促思
读书的重要性一直被广大数学教师所忽视,殊不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小学生理解知识要领、吃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把阅读当成一种训练项目,而且是长期的训练项目。要使学生的解题能力获得提升,那么解读问题的能力就是首要的。
如,习题:图1是由4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和1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要使学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读通题目、读透关系就成为最基本的条件。一是,读清“图1整体是什么图形”;二是读准图形的构造;三是读中悟出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经过阅读指导,学生很快悟出:整个图形是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顺利推导出“长+宽=10厘米”,同理推出“长-宽=6厘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从上述的例题中不难看出,阅读对解题的推进作用。只要学生读懂、悟透,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就会显露出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好题目,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悟出问题的关键,这样就能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以问引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没有疑问就意味着没有思考,那就谈不上学习与研究了。教师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科学地设计问题,用问题推进学习的深入,促进学习的再思考,使数学学习、数学解题具有更多的智力因素,具有更多的思维含量,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
如,“黎明和马杰的家在鸿运大道的东西两侧,两家相距1680米。星期天黎明带着哈林狗从家中出发去马杰家,同时,马杰也从家中出发来迎接黎明。黎明每分钟走68米,马杰每分钟走72米,哈林狗每分钟走125米。狗走在前面遇到马杰后立即掉头回来迎接黎明,遇到黎明后又掉头去迎接马杰,就这样不断地奔走在两人之间,直到两人相遇。请问相遇时,哈林狗一共走了多少米?”
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完全没有头绪。这时,教师就得善于用问题为学生的思考铺路架桥,使问题在抽丝剥茧式的追问中显露本质。“你认为这道题目应该先抓住什么?从中你明白什么?(这是相遇问题)这类题目中,从同时出发到相遇,整个过程中什么是一定的?(时间),你认为哈林狗与黎明、马杰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一系列的问题,使这道习题最本质的东西显露出来:不管怎样行走,因为同时出发,直到相遇,所以行走的时间是一定的,也就是说黎明和马杰相遇时所用的时间,也是小狗行走的时间,这是核心,也是关键。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逐步理清这层关系,那么问解答题就非常轻松了。
三、以练促思
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得精选习题。当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后,学习的积累就会增厚,活动的经验也会随之增厚,灵感就会不断闪现,能力就会不断增强。同样,巧妙的练习也能诱使学生去寻求非常规的解题思路,从而逐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如,“宗兴小学五年级有240人,女生占总人数的5 / 12。”学生拿到题目,一般会直接解答女生人数是多少这个问题,忽略了这道题目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读题、审题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不妨设计一场提问比赛:“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把自己的问题解答出来吗?”在这种问题的启发下,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寻求解答的方法。“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多少?”“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人数多百分之几?”……
从不同角度的提问,也是学生思维在不断延伸的表现。这就是练习的基本作用,不仅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积累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引领学生学会求异思考,学会用不同的策略去研究问题,从而提升数学思维水平,提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精妙的数学练习,变学生苦于练习为乐于练习,变学生被动受训为主动探求,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