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长型”课堂的三策略
2016-07-28吴钒
吴钒
[摘 要]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打造“生长型”数学课堂是十分重要的。“生长型”课堂是基于生活经验,使学生不断生长和内化新知识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长型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49
杜威指出:“教育就是不断生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打造“生长型”数学课堂。
一、基于生活经验,“生长”数学知识
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在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知”进行质疑与探究。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笔者是这样进行引导的: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角”吗?
生1:我看过很多动物头上的角,如牛角和羊角。
生2:桌子有角,是直的。
生3:墙角也是直的。
师:刚才同学们都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的“角”,不过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角”是数学中的“角”。
(大屏幕出示几个角)
师:你们看看数学中的“角”和你们刚才说的“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你们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这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就能把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进行联系与区分,并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角”的本质。如此,学生自然能够“生长”出“角”的概念。
二、基于动手操作,“生长”数学技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有效地使他们的“数学技能”得到生长,才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例如,教学“角的度量”时,笔者发现学生在用量角器进行测量时,往往不能正确地区分外刻度和内刻度,从而导致结果出错。于是笔者向学生出示从左往右标刻度与从右往左标刻度的量角器,然后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让两名学生上台用这两个量角器去测量。
师:用这两个量角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1:有的角量起来很方便,有的很麻烦。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1:我量开口朝左的角特别容易,量开口朝右的角很困难。
生2:我和你的情况刚好相反。
师:怎么会这样呢?
生1:我的量角器刻度是从左往右标,他的是从右往左标。
生2:要是在量角器上把这两个方向的刻度都标上就好了,这样不管量哪个方向的角都方便。
接下来,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完整的量角器。学生观察发现量角器刻度的特点以后,正确地掌握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基于问题解决,“生长”数学思维
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缺乏思维元素的学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生长”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学生运用量一量、围一围、滚一滚等方法量得圆的周长后,笔者这样引导:
师:同学们,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量出它的周长,用滚动的方法可以吗?
生1:不可以,游泳池是滚不起来的。
师:那可以用什么办法呢?
生2:可以用软尺来测量。
生3:用绳子围这个游泳池一周,然后测量所用的绳子的长度就可以知道游泳池的周长了。
师:你们刚才说的这一些方法都能够测量出这个游泳池的周长,但都比较麻烦,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呢?
(生思考,然后发言)
生1:圆是曲线图形,所以它的周长不便于测量。我想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或者是直径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能不能通过测量这个游泳池的半径或者直径算出它的周长?
生2:是呀!不过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或者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笔者组织学生借助学具对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进行探究,引导他们逐步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该案例中,教师基于“如何测量游泳池的周长”这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生长出许多有助于推进教学进度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也精彩纷呈。
总之,打造“生长型”数学课堂是实践“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责编 吴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