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课堂沉默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2016-07-28胡萧
胡萧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初中教育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初步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九年级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足,表现为课堂沉默、不重视等。本文针对课堂沉默这一现象,从学生、老师等方面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九年级;课堂沉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3-02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工作,发现课堂教学有一个共性,即七年级、八年级的课堂教学是活跃的、积极的,师生之间经常互动,配合非常默契。到了九年级,课堂上大家习惯性地沉默了。当老师提出问题时,教室里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学生会相互讨论,要求举手回答时,教室便陷入沉寂。于是,课堂中教师就充当了滔滔不绝的演讲者,学生则完全成为旁听者,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处于次要地位的教学状况。这种状况既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更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因此,分析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课堂沉默的原因,打破这种沉默,还课堂以活跃便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课堂沉默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七八年级的学生还大多保留着那份无所顾虑、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劲头,到了九年级,这些特质都藏起来了。这种明显的转变让课堂变得沉默了。笔者一直努力想打破这种沉默,因此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心与心的交谈,了解了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课堂沉默的一些原因。
1.学生思想的变化
有些学生长大后多思多虑,要面子,怕丢脸,害怕回答错误同学会笑话自己,总而言之,就是缺乏自信心。也有些学生觉得如果上课经常回答问题或是发言,会让其他同学认为这是在炫耀自己,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和鄙视,于是选择沉默。还有些学生认为,其他基础好、成绩好的同学都不回答,自己还有什么好回答的呢?所以不愿意发言。甚至有些学生已对学习失去兴趣,就懒得动脑筋,直接捡现成的答案。
2.教材要求的变化
进入九年级,在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九年级与七八年级的教材内容有很大不同:一是内容更深奥、更丰富。九年级教材内容更具有理论性、思想性,许多知识都较为抽象,这种极大的反差让学生原本对思想品德课浓厚的兴趣大大降低了。二是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与时事政治的联系更强了,老师经常会把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大事及时带进课堂,而学生平时却不太重视时事政治的学习,对国内外的大事了解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例如,在新授第11课“胸怀全球,迎接挑战”第一框“走向世界的中国”时,课堂更是鸦雀无声,课后学生反映,不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可见,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要有开阔的视野、较强的知识整合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学好课堂知识。这就使很多同学望而却步,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最终降低了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二、打破课堂沉默的对策分析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打破课堂沉默状况,在实践中笔者经过尝试找到了以下几点对策。
1.优化评价方式,制造舆论氛围,解决学生后顾之忧,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生,不管年龄多大,都喜欢听赞赏的语言,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九年级思想品德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评价方式,从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学生喜欢、认可的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做到眼中有学生、脑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首先必须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认识到即使难度加大,也削减不了学习、成功的热情,进而看到努力学习的价值。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越是胆怯、害怕的学生越要加以关注,越要锻炼他们的相关能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断地运用启发、引导、激励、表扬等方式,让学生越战越勇。再次,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学生之间的互相激励也很重要。最后,除了运用语言评价,老师激励、赞赏的眼神也能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九年级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第二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备课中,我发现对这一知识点了解的学生不是很多,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长时间的沉默。为了打破沉默,在课堂形式上笔者采用了活动课的方式,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优势,学生之间你问我答,这种形式可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从而增强自信心。
2.注重时事政治教育,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大多以国内和国际上已发生的事实、事件作为题材,但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学习任务较重,过重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无暇关注时政,同时又缺乏家庭氛围,有的学生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读书、生活,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对时事缺乏了解,知识面狭窄。而为了适应中考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语文老师努力沟通,要求学生的父母每天坚持陪孩子看半小时新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习惯。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一周新闻感悟,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看新闻,在每周班会课上交流,集思广益,积累素材。笔者在课堂上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与教材内容及要求相结合,通过看、写、听、说的方式引导学生时时关注时政,这样不仅能打破课堂沉默,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分层设计,化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
打破课堂沉默,提高课堂效率,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一节课要上“活”,需要老师对材料内容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既要有步骤、系统化,又要有价值,开放有度,更要能让学生有兴趣,乐于思考。因此,我在设计问题时经常会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由浅入深,从细微处入手,由难变易,注意提问的角度和深度,做到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设问,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回答,都感兴趣地回答。
例如,在九年级“维护合法权利”第一框“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的备课中,讲解财产所有权时笔者采用了一段Flash动画欣赏,把公民依法享有财产所有权包括哪些权利这一大问题分解成了几个小问题,通过这种分解,化难为易,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判断这些具体权利的使用范围。最终不仅能让学生认识财产所有权的四种权利,也能正确区分这四种权利。这种环环相扣的设计,不仅可以打破课堂沉默,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虽然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心理是不同的,但快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一直是老师的不懈追求,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潜能,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面对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沉默现象,还需要各位老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 艺.论课堂气氛的激活与优化[J].当代教育论坛,2005,(14).
[2]毛捧南.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浅谈[J].当代教育论坛,2006,(16).
[3]刘 荃.政治课新教材的有效学习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0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