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环境下的英语时态磨蚀研究

2016-07-28邓欢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7期

【摘要】汉语作为母语的学习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英语习得接触量。汉语时态表达方式与英语截然不同,本文以英语时态作为研究切入点,基于“倒置假设”理论与语言习得的回归性,通过历时性研究,呈现与分析英语学习者时态掌握程度的变化,力求证实在汉语环境下,英语接触量的增多有利于降低英语时态的磨蚀,为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语言磨蚀 倒置假设 回归性 英语时态

一、语言磨蚀与倒置假设

上个世纪80年初,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举行的语言学专题研讨会上,首次提出语言磨蚀的概念并将其确定为一个新的语言研究领域。语言磨蚀是“指双语或者多语学习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停止或减少,其语言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根据受磨蚀语言种类和语言磨蚀出现的环境,语言磨蚀可分为:1.母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2.外语环境中的外语磨蚀;3.外语环境的母语磨蚀;4.母语环境中的外语磨蚀。在母语环境中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众多,已经探明可导致学习者外语能力受到磨蚀的影响因素有:磨蚀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年龄、外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读写能力和目的语语种。对磨蚀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外语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实证依据。

上个世纪90年代,Vechter经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归纳总结出了“倒置假设”理论,即磨蚀前水平和外语接触量与磨蚀程度呈负相关,表现为:磨蚀前的外语水平越高,磨蚀更难发生;与受蚀语接触量越多,被磨蚀的程度越小,反之亦然。同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受蚀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性越大,掌握受蚀语的难度就越大,受蚀语越容易被蚀,这一现象被归纳为“磨蚀过程回归性”。这一理论将母语与外语相互间的影响关系,以磨蚀的角度进行了新的诠释,为母语环境中的外语学习提供给了多重的思考空间。

近十年,语言磨蚀理论备受国内语言学者的关注,众多语言磨蚀理论也逐渐进入国内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其中,多数研究集中在母语环境中的语言磨蚀。国内语言学者们也纷纷开展了一些列基于语言磨蚀理论的实证研究,但多数研究着眼于磨蚀发生频率较高的词汇领域,对于语法(词法和句

法)的磨蚀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时态的研究就更少。本文从英语语法中的时态入手,基于语言磨蚀的倒置假设和语言习得的回归性,在汉语侵蚀学习者大量的英语使用时间,形成英语接触量的减少的环境之下,逐步出现了英语时态被磨蚀的现象,那么,如何通过实验证实以上假说并针对磨蚀呈现的不同状态提出有效地解决方式,是本文的核心探索点。

二、研究方式

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参与测试三组学生包括:1组为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25名;2组为大学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25名;3组为大学四年级英语专业毕业生25名。所选被试75名学生高考英语入学成绩均及格,且88%分数集中在90-100分之间。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为每周4学时,从第一学期开始到第四学期结束。

2.问卷与测试卷的设计。本次研究包含1次问卷调查和2次测试。问卷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为两大部分:1)英语学习现状:英语高考成绩,对英语学习兴趣与态度,对全英文教学的期待和接受程度;每日可投入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长;2) 英语语法的学习状态:对语法学习的重视程度,课后语法学习的方式与方法,最难以理解和运用的语法点,自评对时态掌握的程度。

英语时态可分为16种,常用的基本时态有10种,分别是: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体,过去进行体,将来进行体,现在完成体,过去完成体,现在完成进行体,过完完成进行体。为了获取典型有效的研究数据,在测试卷设计时,主要考察2时(tense)2体(aspect),其中2时为过去时与现在时,他们与中文使用语境较为相似的,2体为完成体和进行体,是与中文时态构成方式和含义差异较大的。每套试卷包含选择题25道(每题2分),填空题25道(每题2分)。测试时长为60分钟。2套测试卷考点一致,难度相当,重复率在控制在50%以内。为集中呈现学生对时态的运用意识,在题目设计上尽可能不出现生僻词汇影响学生阅读与理解题干。

问卷调查采用定点与随机发放相结合:被试的3小组75名学生全部参与问卷调查,在其他非被试专业随机发放问卷200份。第一次测试在开学初,第二次测试在学年末。两次测试之间的英语语法学习照常,课程中遇到相关时态,按常规方式讲解,不单独做过多时态相关讲解与练习。

三、研究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调查问卷共发放275份,收回270份,除去无效问卷16份,有效问卷254份。统计问卷结果可得知,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的重视程度差异性不太,都认识到了语法学习的重要性,且被试者都反映出对自身语法水平的不自信,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将自身英语水平无法提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语法基础较差。所有学生集中反映的语法难点为从属结构,时态,虚拟语气。然而,在中国高中英语教育阶段,基本语法已经全部讲授完毕,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语法讲解更多是起到补充与完善的作用,这也导致多数大学英语课程中并没有单独设置语法教学环节。但事实上,学生的语法基础参差不齐,确实存下较大的差异性。语法基础越差的学生在大学阶段重拾英语语法学习的信心越少,这也导致其语法磨蚀程度愈加明显。

在英语输入量上,较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英语专业学生更愿意接受全英语教学。课后投入英语学习上的平均时间,英语专业学生为每天2-2.5小时,而非英语专业则为1小时以内。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基本全部与英语相关,授课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接触量较大。而大学英语课程,周课时仅为4,且只有四个学期的英语课程,课程内容包含了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训练。在英语的接触量上明显少于专业学生,且非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与英语学习关联不大,授课语言为汉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确保的英语输入量绝大多数存在于大学英语课堂。

2.测试卷结果分析。横向对比三个小组的两次测试成绩可得,组1的两次测试平均分明显低于组2与组3,存在较大分差,且成绩稳定性明显差于另外两个小组。据此推断,在汉语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时态掌握程度不如英语专业,且经过两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时态上掌握能力没有明显的提升;

同样在汉语为主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英语专业学生由于所学专业课程均与英语相关,且每日课后投入英语学习时间更长,整体而言,与英语的接触量会大于非英语专业,因此,呈现出对时态的理解与把握较好,磨蚀程度较低。

英语的接触量对时态的磨蚀有着多重的影响。在汉语环境下,英语的接触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汉语的使用频率。要想保持英语的接触量,外语学习个体必须克服母语的强大影响,主动而自主地有意识的减少汉语的使用,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应让英语的思维模式占主导地位。同时,更多的接触英语,可适度有效地巩固语法难点,因此语法点磨蚀的程度也趋于减弱。

对比时与体的数据,可发现,关于时,组2与组3的平均分都处于上升状态,然而,关于体,组3和组1的平均分,明显下降,组1尤为明显,因此,相对于时的运用,体的掌握与运用程度更容易受到磨蚀。

汉语中对于时间状态的分类,在时这个层面上,是和英语一致的,都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因而在理解英语中时的概念相对简单,且英语中时的变化更多的由不同的动词形式来承载,相对而言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使用语境,其构成形式上的使用错误率也较低。但体的概念与构成,英语具有其独特性。相较于汉语由词汇完成体的表达,英语体在构成上更为复杂,在时间节点的描述上与汉语差异较大。尤其是现在完成体、过去完成体与过去时在时间节点指向性上,有一定的重合区域,因而体的掌握难度较大。根据语言磨蚀过程的回归性,越难掌握的,越容易发生磨蚀,尤其是在减少英语输入量的情况下,汉语环境对英语时和体的理解与使用会形成一定的冲击,尤其在被试者减少或停止使用英语的环境下,即便是磨蚀前对体的掌握程度较好,也更容易发生磨蚀。因此,保持一定量的英语输入,能有效的减少甚至阻止英语时态的磨蚀。

四、结论与启示

经过一个历时性的研究过程,总结分析相关数据,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在汉语环境下,英语时态的磨蚀状况与英语的接触量呈现负相关,即英语接触量越大,时态磨蚀程度越低,反之,英语接触量越少,越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时态磨蚀;其次,英语时态中时与体,在磨蚀程度上存在差异性。因为英语体的构成与使用较汉语差异更大,其受到学生学习的关注虽然较高,但掌握难度较大,一旦英语接触量减少或停止,体的磨蚀更容易发生,因此,防止语法磨蚀的出现,就应尽可能的提升学生磨蚀前的语法水平,尤其是容易与汉语混淆的英语语法点,如时态,或英语里独具特色的语法点,如虚拟语气,逐一攻克英语语法难点,减缓其语言磨蚀的出现。在语法教学策略上可作出如下相应调整:

首先,调整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增加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接触量。在汉语环境下,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接触量十分有限,且学生语法基础参差不齐,一旦停止英语的输入,磨蚀会更易出现;在汉语语言习惯的诱发下,语法规则更容易被混淆甚至遗忘,语言磨蚀呈现较为明显。在大一阶段应设定专门语法课时,弥补学生高中语法阶段的不足,让学生在语法层面上的能力达到标准水平要求;延长大学英语课程至第三学年甚至第四学年,以保持学生英语接触量直至毕业时,为学生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

其次,改进传统语法教学的模式。语法,是英语听、说、读、写、译之间的无形纽带,它存在于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语法学习也不可以孤立的存在于英语教学之中,教师应主动的将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融入英语课堂的方方面面,利用认知同化,加强语法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但不是简单的重复高中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语法体系,这才是大学语法所应承担的重任。

再则,丰富英语第二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课后英语学习积极性,增加英语接触量。与英语接触的时间越长,语言磨蚀的速度就会越慢。大学英语课堂是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语法学习起到了正强化的作用,但大量非课堂时间,会让汉语的语言习惯干扰到原本的英语语法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应更好的规划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用丰富多彩的英语相关的活动策划来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最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缓解学.生语法学习焦虑感。传统语法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少参与感与主动学习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才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与学生应努力构建一个自由的沟通平台,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语法体系的建立上,给予学生给多的思考空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师生双向交流,教学相长。

随着全国国际化的进程日益深化,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所承担的交流实用功效也越来越强。语法,作为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技能保驾护航。在汉语环境下,能有效地缓解或减少英语语法的磨蚀,为高效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倪传斌.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育与研究,2006,(1).

[2]倪传斌.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3]邓欢.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探讨独立学院英语语法教学[J].外语教学理念与模式新研究,2011.

[4]钟书能.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2).

[5]周秋平.磨蚀前水平对动词形态磨蚀的影响[J].外语教学,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