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拉哈
2016-07-28任胜才
任胜才
过去的东北,地处偏僻而荒凉,居民以蒙古族、朝鲜族、满族、哈萨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为多。这些民族大多以狩猎、游牧为业。动物的肉被吃掉了,兽皮做成了衣服或用具,骨头多被当成没有用东西而被扔掉,而动物后腿膝部的一小块膑骨,也就是“嘎拉哈”,小巧玲珑,很是好看,人们就将其留下来,拿在手里把玩,到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别出心裁的玩法,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讲究说道甚多,便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欻嘎啦哈”。“嘎啦哈”是满语,“欻嘎拉哈”也是由满族人发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欻嘎拉哈”流传于东北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一种民间游戏。
因动物体型各异,嘎拉哈也大小不同。最大的要数骆驼的嘎拉哈,牛的嘎拉哈也比较大,一个手只能拿一个,把玩起来不灵活;猪的嘎拉哈比较适中,羊的嘎拉哈小巧灵便。一般男人喜欢玩猪嘎拉哈,玩羊嘎拉哈以妇女和儿童为主,他们的闲暇时间又比较多,所以羊嘎拉哈最为常见。
嘎拉哈有四面,凸的一面四角朝上,这叫“背儿”,凹的一面叫“坑儿“,两个侧面,像耳朵的一面是“针儿”,反的一面是“轮儿”。在东北农村,每户人家都会收集很多嘎拉哈,用笸箩装着,家里一来了客人,往炕上一倒,几个人便可以玩起来。有的人家为了看着新鲜,还把嘎拉哈染成红色、绿色或黄色。还有的人家把羊嘎拉哈染上颜色,打个眼儿,用绳穿上,挂在腰间,变成美丽的装饰。羊嘎啦哈最好看,方正平整, 是女孩子最喜欢的玩物。妇女们平时没有时间玩,过年时才能过过瘾。
欻嘎啦哈得有一个钱码头,把小铜钱穿成一串即可,也可以用薄铁片或其它金属薄片代替;也有用布缝个四方小口袋,里面装点粮食,代替钱码头。有了钱码头和嘎拉哈,就可以玩游戏了。主要有两种玩法,一是扒大堆儿。坑上放一大堆嘎啦哈,几个人围着坐一圈儿, 玩者把钱码头或者布口袋抛向空中的同时,用同一只手到大堆里抓取,然后立马接住从空中落下的钱码头。如果没有接住钱码头,就失败了。下一个人接着抓。最后看谁抓到的多,多者为胜。
另一种玩法玩的是技巧,选四个均匀的小嘎啦哈,最好是羊嘎啦哈。把钱码头抛向空中的同时,迅速地把四个嘎啦哈弄成同一种摆放形式,即同是背儿,或同是轮儿,回手接住钱码头。有时一次即可弄成,有时需要两次或者三次。弄成背儿之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翻成针儿、轮儿、坑儿,顺序不限,但需都翻过一遍。之后,再次将钱码头抛向空中,同时抓住四个嘎啦哈,回手接住钱码头,即完成一个过程。最后看四面翻过一遍,谁用的次数少。这种玩法以女孩子为多,一般是两个人,炕上、地上、课桌上都可以玩,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俗话说:心灵手巧。东北人家相信,如果手灵活了,头脑也会灵活的。
嘎拉哈既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玩,大人可以玩,小孩儿也可以玩,不受年龄和场地的限制。在冬季,进入了猫冬的季节,大雪封了山,男人们没事了,也会玩嘎拉哈。如今在农村也很少有人玩嘎啦哈了,有时吃猪肘子或者猪蹄时常常想起嘎拉哈和那过去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