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2016-07-28
党的生活 2016年5期
【史海钩沉】
很多地方都曾叫“北京”
北京现在是我国的首都,然而,“北京”作为地名,曾经在全国很多地方出现过。
最早使用“北京”两个字的是西晋时的江南人。当时,他们称洛阳为北京,因为京城在北方。
真正把“北京”当作政治中心的做法,源于十六国时期胡夏国皇帝赫连勃勃,他称统万城(今陕西靖边白城子)为北京。他在实力扩张到关中后,在长安设南台(即在南方的政府机构),而把统万城称为北京,是正式的都城。之后,平城(今山西大同)、晋阳(今山西太原)等地都曾被称为北京。直到1427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并将北平改为“北京”,北京的概念才和今天的北京城联系起来。
(摘自《光明日报》)
【名人故事】
冼星海用自尊赢得成功
1934年,冼星海报考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尽管考场上的冼星海把钢琴演奏得无比流畅,但因为他是个中国人,最终没被录取。
冼星海失望地走出考场,站在学院附近的一棵大树下拉起了心爱的小提琴。这时,一个法国人傲慢地将一元钱扔到他的脚下。他默默地弯下腰,捡起钱递给那个法国人,礼貌地说:“先生,您的钱掉了。”可对方重新将钱扔到他的脚下,蛮横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冼星海控制住满腔怒火,深深地向对方鞠了一躬,诚恳地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为您捡起来。现在我的钱掉到了地上,也麻烦您替我捡起来吧!”
这一幕,恰巧被主考官保罗·杜卡斯看在眼里。他走上前去,紧紧握住冼星海的手说:“你的人格与品德令人钦佩,你被录取了!将音乐视为生命,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
(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