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粒有情怀的化肥
2016-07-28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做一粒有情怀的化肥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你们不能这样对我!”这是今年春节后,成都7岁多的峰峰对即将进城打工的妈妈喊出的一句话。这句话震撼了无数父母,因为它真实反映了现在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的凄苦、愤懑、不解和央求!
在“三农”领域,还有一个比农业污染更严重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成千上万被父母留在农村的孩子,已经遭受并还在延续着缺少父母关爱、失去家庭教育的境遇。这是社会对幼小群体的伤害,它将深深影响这一代人的未来。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家庭熏陶方面的缺失与不足需要我们亡羊补牢、立刻行动。
4月初,参加中化化肥云南寻甸精准扶贫活动时,我在金所乡新田村认识了几位村民。他们给我上了一课。百柱有,42岁的回族爸爸,他说我姓白,派出所上身份证时把姓打错了。我不出去打工是觉得,与出去多赚些钱相比,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另一位彝族爸爸,几年前为救自己的孩子,把一部分肝脏割下来移植进孩子的身体。看着这些家长恬静的表情、孩子获得的满墙奖状、一家人安然的生活,7岁峰峰的哭号格外刺激我的神经。村长的一句解释让我对这些村民肃然起敬。他说,“我们这里的人崇尚一家人同甘共苦,为多挣些钱就把孩子和家人撇下,并不值得赞扬。”
云南的蓝天让我呼吸到了另一种价值观的甘醇。这30多年如果说大多数人选择了先污染后治理、先分离后团聚的家庭模式;他们这种控污染慎发展、先家庭后赚钱的家庭模式,不仅值得深思,而且在未来或许会显现出独有的人文价值和发展潜力。但一个问题又挥之不去——如何让这些选择了守护家庭的人也能提高生活水准、共享发展红利?这是社会对维护家庭价值观、和谐稳定必须做出的回答。如果能够让这样的选择也过上小康生活,我们的GDP就更富有道德的血液、情怀的温暖。中化化肥给这里捐赠了化肥,带来了新的农业技术、管理模式,未来还将帮助寻甸发展经济作物、规模经营、观光农业。用适合寻甸人民发展理念的方式精准扶贫、人文扶贫、科学扶贫。从这个角度说,他们所代表的央企的作为,展现了责任,体现了情怀,值得称道。
推而广之,所有的农资企业在生产每一粒化肥、每一滴农药的时候,都应该意识到这背后的责任和价值。我们的生产和服务,绝不仅仅只是增收多少株谷穗、多少块人民币;我们对农业的贡献直接关系着环境的改善、土地的维护;我们对农民的价值还意味着家庭的团圆、亲情的回归。中化化肥参加扶贫的领导和员工通过寻甸之行,都在交流一个心得:我们为他们捐赠了衣物,但他们教会了我们怎样看待家庭、看待家人。我们的每一点工作都在帮助农民呵护一个家庭,甚至在帮助减少一名留守儿童;未来,城市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或许因此更能够和谐相处、携手并进。这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寻甸,当地人说就是“寻找伊甸园”的意思。如果没有和谐的关系、团圆的家庭,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伊甸园、小康社会呢?让我们从做一粒有情怀的化肥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