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蒙古族舞蹈的艺术及审美特征
2016-07-28邓琦
邓 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81)
文化遗产
略谈蒙古族舞蹈的艺术及审美特征
邓 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81)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其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蒙古族的舞蹈文化同蒙古族的社会发展历史一样长久,和其语言、民俗、宗教信仰等一样,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蒙古族舞蹈作为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别于其他民族的艺术特征。本文试浅谈蒙古族舞蹈的艺术特征及其审美特征。
蒙古族舞蹈 艺术特征 审美特征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1]苏和平:《试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发生与发展》《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兰州2004年第5期P84-88舞蹈是艺术的分支,而民族舞蹈是舞蹈以及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其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2]苏和平:《构建学校传统艺术教育体系》《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9年第4期p55蒙古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在其繁衍、发展的进程中,创造并拥有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蒙古族舞蹈也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其内容和形式也是丰富多样。
一、蒙古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
内蒙古处于以高原为主的内蒙古高原,幅员辽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随处可见。蒙古族人一直以来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被弱化,但还是作为蒙古族的标志被人们所熟知。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也造就了他们广阔的胸襟,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艺术贵在创造性,这种创造更多地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揭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3]苏和平:《艺术人类学与艺术教育刍议》《民族教育研究》北京2008第2期P41-44。蒙古族舞蹈的创作源于生活,蒙古族人对传统文化十分尊崇并有自己的信仰,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对于庆祝节日方面也有其特有的风俗习惯,比如祭敖包、祭火、敬献哈达等等;在饮食方面,蒙古族人主要以肉食和奶制品为主,喜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这也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思路;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蒙古族舞蹈中也都有所展示;马是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族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他们最忠诚的朋友,骑马的动作也是蒙古舞中常见的。“许多少数民族中都存在着图腾崇拜,并世代相传”[4]苏和平:《水族审美意识探源》《贵州民族研究》贵州2004年第3期P70-73,《狼图腾》舞蹈的诞生就是蒙古族图腾文化的缩影。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平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蒙古舞提供了无限可能,华丽的服饰、日常的生活用具、平日的民族乐器等等都成为蒙古舞中出现的道具,挤牛奶的阿妈、草地里嬉戏的孩童、套马杆的汉子等等都能成为蒙古舞中的人物设定。这些符号也都成为了蒙古族文化的代表,蒙古族人的生活和娱乐都演变成了蒙古舞的艺术风格,同时成为蒙古舞蹈的重要元素。
“在古代,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先哲们很少以美为话题谈及一个事物美还是不美。”[5]苏和平:《中西艺术审美比较刍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北京2006年第六期P136-139而蒙古族舞蹈的这种“体现了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显示客观规律和必然性的社会生活才是美的”[6]苏和平:《高校美育教学初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北京2003年第六期P124-127
(二)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每一个蒙古族的舞蹈都是一个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包含有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7]苏和平: 《试论艺术教育的功能与效应》 《民族教育研究》 北京2005第六期 P87-90它的非审美性就体现在它的实用价值,宗教始终贯穿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之中,在歌舞、民俗等方面也处处都体现了宗教的色彩,蒙古族舞蹈也同样如此,受到了宗教的影响,并为宗教而服务。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宗教,一直到元朝,萨满教在蒙古社会占统治地位,在蒙古王公贵族仍有重要影响,民间百姓也信奉萨满教。而后,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对萨满教以及其他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这些宗教都为人们所信仰。
“查玛舞”是具有宗教色彩舞种的典型代表。“查玛”的意思是因征服敌人而欢呼、载歌载舞庆祝。查玛舞是喇嘛教寺庙为驱鬼酬神、祈福、庆祝战胜异教而表演的一种宗教庆典仪式舞蹈。相传“查玛”是从西藏流传到蒙古地区的,后来在传播发展中吸收和融入蒙古地区的元素和特点,不断充实和完善而成了蒙古民族的传统舞蹈。
“查玛舞”主要有跳、唱、念、打等动作。查玛艺术也具有它本民族自己的文化特点:其服饰和头饰也同样具有宗教特点。演员都身着与龙袍相似的蟒袍[8]蟒袍:古代官员穿的一种带有蟒纹的长袍.或绸缎做的服装,头戴各种假面具。这些假面具有各种牛鬼蛇神,比如神仙、魔鬼、鹿、狮子、人物等;查玛舞的舞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蒙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的成就,同时查玛中也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由于舞蹈中的宗教色彩,它的表演人群也有一定的等级划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舞蹈的,演员大多都是喇嘛。
宗教始终贯穿于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中,蒙古族的宗教艺术特征也一直存在于蒙古族舞蹈中,宗教舞蹈也对蒙古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及当时的“安代舞”,都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三)淳朴真实的生活气息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尽的可能,舞蹈也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而生的。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主要以打猎畜牧为生,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蒙古族舞蹈的艺术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马是蒙古人民朝夕相处的忠实伙伴,因此创作出了许多与马有关的舞蹈作品。蒙古地区流行着“牧马舞”、“厄拉特走马舞”、“祭马舞”等,其中马步是这些作品中的典型动作。马步,就是舞蹈步伐模拟马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其动作繁复,包括轻骑马步、奔驰马步等。
蒙古族人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以用艺术的手法创作,蒙古族妇女在挤奶过程中,根据当时的劳动体会,也将这一元素添加到创作中。肩和手臂的动作是蒙古族舞蹈中的常见动作,通过一系列的肢体语言,把清晨中蒙古族姑娘在劳作时的愉悦用舞蹈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这些反映蒙古族人日常生活的舞蹈作品来看,搬上舞台的舞蹈作品都是平日里人们生产劳作的缩影,是以其为基础,经过编创人员的改编然后呈现在舞台上。
“从工艺品的审美历程来看,凡是产生年代久远的物品往往带有某种实用性。”[9]苏和平:《试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铜鼓艺术》《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兰州2005年第6期P65-68蒙古族的筷子、盅碗等即具有实用性,也是蒙古族舞蹈的创造思路。《筷子舞》、《盅碗舞》是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其中所使用的道具都是平日里最普通常见的生活用具。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在大家吃喝尽兴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歌舞相伴,所以餐桌上的用具便成了他们随手抓起舞动的道具。
盅碗舞是女性演员头顶一个或多个瓷碗,双手再各持一对酒盅。舞蹈时,要求演员头部要保持沉稳,上身要端正,始终保持其平衡,像天鹅一样甩腕挥臂的同时,双手利用手指的运动上下击打或左右摇动酒盅,使其发出清脆的响声。舞蹈动作柔中带刚、利落优美。舞蹈反映了蒙古族姑娘豪爽、稳重的性格特征。
二、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舞蹈是艺术的分支,所以它具备各种艺术共有的审美特征,而且除此之外,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审美特征。蒙古舞也有自己的审美特征,它旨在反映草原人民生活,用一种艺术的、美的、灵动的形式将草原人民的生活搬上舞台,他们热情奔放、强壮而勇敢的生活在内蒙古高原。
(一)蒙古族舞蹈的自然美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蒙古人对自然是极为崇拜的,他们热爱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认为自己是在长生天[10]长生天:即“苍天”,蒙古族视天为最高神.认为一切都是受到上天的保护和庇佑,才得以发展.的庇佑下生存发展的。独特的生存方式,练就了蒙古族矫健的体魄;辽阔草原的生活环境,使其拥有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性格。这一点也在蒙古族的民族歌舞中有所体现。蒙古族舞蹈主题多为歌颂草原、母亲、生命,因生长在草原的游牧民族以蓝天为帐篷,以草地为毡毯,这样的环境也为舞蹈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二)蒙古族舞蹈的动作美
蒙古族舞蹈中运用最多的是对手腕、手臂、肩部等的运用,这都提炼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挤奶舞》、《摔跤舞》等都表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只是将生活中的元素艺术化。
对于肩部动作的运用,其原因也包括蒙古族对鹰的崇拜,所以借以舞蹈动作来模仿鹰的雄姿,关键在于手腕、手臂、肩部三者的配合,如提腕、压腕等。
马是传统蒙古族主要的交通工具,牧人策马扬鞭、套马、勒缰绳,都会因肩部的运动而产生动作。因此,蒙古族舞蹈作品中,还常有腕部、肩部动作与双脚动作的结合,像骑马时一样,有勒缰绳、扬鞭、奔腾的动作,将生活中的场景用舞台表演的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肩部动作”成了蒙古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元素。
(三)蒙古族舞蹈的符号美
“对于艺术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11]苏和平:《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现代传承研究—以民族艺术的教学为个案》《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4期P101中国舞蹈中常见的符号是“划圆”,“圆”在中华文化中是具有美好寓意的一个符号,舞蹈也是典型的划圆艺术。舞蹈中所体现的各种圆的形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中华文化强调的圆满、圆润、圆美等特点。而蒙古族舞蹈也显现了这样一个特点,从其动作来讲,手、臂、肩、脚都体现了“划圆”的韵律。在少数民族舞蹈中,大多由于受到宗教等原因的影响,最初的舞蹈动作多以大家围城一圈共舞为主。
蒙古族崇拜长生天,古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是“天圆地方”。蒙古族居住的蒙古包,祭祀用的敖包都具有“圆”的元素,所以从表面来看,蒙古族舞蹈的划圆艺术可看做是对蒙古包还有敖包的提炼;从文化内涵讲,这是蒙古族“崇尚圆”的心理呈现,这种划圆艺术在蒙古族舞蹈中的体现,表现了蒙古族在多重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艺术特征。
三、结语
蒙古族舞蹈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民族审美心理的艺术表现。它是蒙古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蒙古族日常生产生活、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的体现。每一种文化艺术都应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对其艺术及审美特征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对这种艺术门类或具体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1〕苏和平.试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发生与发展[J].兰州: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5);
〔2〕袁禾.中国舞蹈美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 游玉辉.蒙古族舞蹈民族性与审美性探究 [J].音乐大观,2014(5)。
邓琦(1991——),女,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