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天仙配故里”——西溪胜境

2016-07-27宋冬霞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董永七仙女东台

宋冬霞

近年来,电影《非诚勿扰》让杭州西溪湿地名声大振,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也许很多人还都不知道,在我的家乡:江苏省盐城市境内的东台,也有一个叫“西溪”的地方。盐城西溪可不是湿地,而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人文历史的古镇。

据悉,西溪古镇在远古也是一片海滨湿地,汉朝是煮海煎盐的临海亭场,西晋是宁海县的县城,东晋是管辖五个县的大郡,唐代是全国十大盐监之一,宋代是一地出三相的天下盐仓,明代是查盐抗倭的巡司重镇。从西汉元六年建立西溪,到明嘉靖二十四年西溪巡检司移去东台,西溪一直是东台地域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前后繁荣了1660年。随着大海东去,盐业东移,近代西溪归于平静。近年来,西溪古城景区依托西溪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当地政府启动和实施了一批有影响、有规模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景观区域初具形象。

千年古镇西溪是古东邑佛教和两淮海盐文化的发源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的发祥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流传着董永与七仙女的传奇故事。最近笔者带着无比好奇之心,走进了盐城西溪古城。一进古镇大老远的就看到文化旅游景观——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大型主题雕塑《董永与七仙女》,双人站像,此像高6.8米,台高2米,据悉是由中国美术学院潘锡柔教授设计。汉白玉雕刻的董永七仙女雕塑神形兼备,在蓝天白云下默默演绎着传颂千年的爱情佳话。

东台市西溪旅游文化景区由南向北依次分为三个片区:历史文化休闲片区、现代文化休闲片区和生态文化休闲片区。其中历史文化休闲片区以千年古镇西溪为核心,打造集孝贤文化、海盐文化、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历史人文景观区;现代文化休闲片区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建设艺术传播、精品鉴赏、休闲娱乐等设施;生态文化休闲片区以西溪植物园为核心,建设现代农业展示、农业科普教育、农耕体验观光等休闲设施。

走进董永故里

东台西溪镇西北角有一小村庄,叫“董家舍”。传说,东汉初年董永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早在南宋时的《方舆胜览》中就有记载:“海陵西溪镇,汉孝子董永故居。”清嘉庆《东台县志》详载:“汉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佣……”

西溪镇北有一水塘,叫“凤凰池”,昔日池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传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常來此沐浴。凤凰池后建有“天女庙”(久废)。西溪西南面有一村庄叫“鹤落土仑”,传说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乘鹤下凡之处,得名“鹤土仑”,即今台南镇社东村,东庄叫“鹤东”,西庄叫“鹤西”。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天长日久,十八里河口旁边的村庄也成了“河口”村(今属台南镇)。

西溪西广福寺后院内有一口古井,叫“缫丝井”,大旱之年不涸,传说是七仙女当年为帮助董永赎身而替曹长者家织300匹云锦时汲水缫丝的一口井。清嘉庆《东台县志》载:“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极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长丈余,人以为仙迹云。”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巡宰李诚莅临西溪,查看了这个遗迹,建亭其上。日军入侵前,井上还有凉亭,四角凌云,翼然欲飞;井旁石碑上有亭记,日军入侵后,亭毁井存。传说,董永和七仙女一月还清了曹长者的债务后,夫妇来到西溪南面的“董家垛”,安居于“寒窑”,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新生活,此地也得名“新生”,现为广山镇新生村。数月后,王母娘娘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一只落河东,一只落河西,落鞋处分别得名“东鞋庄”和“西鞋庄”,两庄又合称“双鞋庄”。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东,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绝别,永无相见之日。后人为怀念善良美丽的七仙女,为井取名“双钗井”,又名“金钗井”;为河取名“辞郎河”。

辞郎河边有个村落,得名“辞郎庄”(今属广山镇)。七仙女别董永凌云而去,后人在河上建“凤升桥”,俗称“南仓桥”(即今牛桥,旧曾为西溪第一桥)。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树下,托梦嘱董永领子。放孩子的地方由此得名“舍子头”(今为台南镇杜沈村)。董永看着儿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来到老槐树旁远眺,遥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归,全家团聚,董永伫立之处便得名“殷庄”,今属广山镇。

董永死后,后人有感于董永的痴情,为其建“董孝贤祠”,又称“董永庙”。有砖墙瓦盖四合院十余间,祠内供董永塑像,四时香火不断。院内有土建“董永墓”,墓有石碑,碑文为:“汉董孝子讳永墓——道光乙未里人修。”为了永久纪念董永,并将当地村庄取名“董家土仑”,后又改为“董贤乡”,现为台南镇。

董永与七仙女文化园

董永与七仙女爱情的美丽传说在东台已经流传两千多年,东台是董永的故乡,董永七仙女文化园位于东台市西溪旅游景区。2009年5月25日开工建设,9月29日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该园的设计理念为打造“世界独特、中国唯一”的人文旅游景区,整体定位为汉唐风格,围绕孝贤文化和爱情传说两大主题,充分挖掘东台历史文化渊源,努力彰显西溪古镇地方特色。整个工程规划建设董孝贤祠、古戏台、天仙茶馆、十八里亭、老槐树、凤凰池、缫丝井等24个景点。

没想到这个地方竟然会有这样的世外桃源!大部分古色古香的房子,整体的青砖黛瓦,木质小梁,宽门小窗,还有许多可看的风景。各样的高砖瓦矗立着房梁的两角,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古色古香。空旷的土地上,立起了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宛若西溪的花冠,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园内,董永七仙女高大的汉白玉雕塑是点睛笔,园之魂,引领人们走进一段天仙情缘。在园里,绕着老槐树、沿着辞郎河、循着一座座石碑石刻,你尽可以重温那个至孝至情的故事……与董永七仙女文化园隔河相望的是长277米的景观大道,高大牌楼上“西溪胜境”四个大字金光灿灿,一副对联“唐塔破云天泰山寺香客盈门听黄海四时涛声百里,晏溪控胜地犁木街商民接踵看西城八景风雅千年”写尽西溪的古今。还有那落地景观灯箱上二十四首历代文人墨客吟咏西溪的诗词,字里行间吞吐着西溪深厚的历史人文气息。

四大名山堂

独树一殿,别具风格的四大名山堂位于东厢集贤馆南侧。1990年,女居士顾了本为了众多老年信徒不能远途朝山拜佛,遂首倡募化建筑此堂。堂内一龛居中,四面供奉普陀、九华、五台、峨嵋四大名山佛像。现任方丈达禅为之题联曰:“名山在泰山,免尔朝山跋涉;见佛要拜佛,劝君信佛修持。”设此权巧方便法门,全国寺庙,仅此一家。

海春轩塔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当时西溪地处海边,建塔用以导航,故人称“定海针”“镇海塔”,今又俗称“西溪宝塔”。塔系砖砌,高20.65米,无台基,内空心,无阶梯攀登。底壁厚1.45米,底层直径为7.2米。塔共7层,呈八角形。外壁底层有拱门一,可入内。其上6层八面,各有神龛一座,又称假门。48个假门中原有形象各异的大理石佛像。每层之间有砖垒的“迭涩”和“无腰檐”。顶层内壁有神龛一座,置半米高释迦牟尼铜像。塔顶刻有“尉迟敬德监造”。塔刹由铜葫芦、相轮、铁覆盆组成,铜葫芦重约200公斤。第7层上嵌木十字架,并有一根1.5米中支柱,承重抗风。解放前因年久失修塔身微斜。解放后,经多次整修,至今完好。

置身西溪旅游文化景区,感悟着“西溪塔影寒山月,东海钟声古寺风”,古人诗文描绘中的西溪迷人风光的意境,遗存的汉寺、唐塔、宋桥,对外开放的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海春塔苑……胜景美不胜收,多情西溪宛如穿越时光的仙女,娓娓地叙述着东台的根脉传承。

西溪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的人文景观,被大自然巧妙绘制出了天人合一的美丽画卷。从泰山寺到古城,再到董永七仙女文化園,一路之上,如同“散落的珍珠”,让拥有2200年历史的古镇越发光彩照人,璀璨夺目。

虽地处江北,西溪却有着江南村落独有的精巧和宁静,仰目眺望,沉默不语的唐塔,触手可摸的古城墙斑驳了往昔的记忆,悠长的犁木街延伸到目光的尽头,八字桥下的潺潺流水依旧一路欢歌,见证董永七仙女悲欢离合的那棵老槐树,翠绿的枝叶簌簌摇曳,而远方,姹紫嫣红的花花草草环绕着仙湖,有白色的水雾缓缓升起在半空中,美得令人心醉。古镇、老街、小巷,青砖、黛瓦、黄墙,时光飞逝,繁华沉淀,西溪,宛如多情的女子,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猜你喜欢

董永七仙女东台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东台鱼汤面
《董永传说在西南的传播与认同》出版发行
天仙配
董郎孝道古今传 有爱东台何羡仙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天仙配》与董永故里东台
中国寓言故事: 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故里话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