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2016-07-27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基地选择与管理、投入品管理、栽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包装与贮运及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大豆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NY/T 285绿色食品豆类
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绿色食品 green food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2始花期 first flowering
大豆任何一个节位开花初始日期。
4生产基地选择和管理
4.1基地选择
基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基地地块应集中连片、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肥沃、理化性状良好,宜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或实行三年以上轮作,避免重迎茬。
4.2基地管理
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立工作室,放置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病虫草害防治安全用药标准一览表、基地管理及投入品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
b)建立仓库,单独存放施药器械和未用完的种子、农药、化肥等;
c)建立废弃物与污染物收集设施,以便收集垃圾和农药空包装等废弃物与污染物;
d)有条件的地区,宜建立良好的排灌系统,以滴灌为宜;
e)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原则上每6年1次;
f)建立标志标牌,标示基地的位置、建设单位、作物名称、面积和范围等;
g)建立隔离防护,防止外源污染。
5生产投入品管理
5.1农药
5.1.1采购
应采购符合NY/T 393要求的农药品种,并索取购药发票等有效凭证,严禁采购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农药。其他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合法销售点销售的;
b)有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的;
c)有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
d)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
e)有标签且标签内容完整的;
f)保质期内的。
5.1.2贮存
应贮藏于专用仓库,由专人负责保管。仓库应符合防火、卫生、防腐、防潮、避光、通风等安全条件要求,应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出入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
5.1.3包装物管理
配制农药时应将农药包装物清洗干净,将清洗后的空包装物毁坏,安全存放,防止重复使用,必要时应贴上标签以便回收。
5.2肥料
5.2.1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符合NY/T 394要求的合格肥料,并索取购肥发票等有效凭证,除国家规定的免于肥料登记和无需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外。严禁采购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肥料。其它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合法销售点销售的;
b)有肥料登记证或肥料临时登记证的;
c)有肥料生产许可证的;
d)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的;
e)有标签且标签内容完整的;
f)保质期内的。
5.2.2贮藏
应贮藏于专用仓库,避免受潮和中毒,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应混杂堆放。
5.2.3包装物处理
肥料包装物应妥善处理、安全存放,不可另做它用。
6栽培管理
6.1整地与施肥
6.1.1整地
宜秋翻,深度在20~25厘米,翻后及时耙地。翻后未耙地的田块,在春季土壤耕层化冻5厘米时,进行耙、压;未及时秋翻地块,在春季机械灭茬,顶浆打垄,整平整细土地,保住墒情。
6.1.2施肥
6.1.2.1原则
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当季作物需求量的一半(或无机氮素用量按当地同种作物习惯施肥用量减半使用)。
6.1.2.2方法
结合整地施入基肥。每公顷施入50~60立方米充分腐熟、无害的农家肥或等养分含量的有机肥。
6.2播种
6.2.1播前准备
6.2.1.1品种选择
选择能够安全成熟、抗逆性强的省(或国家)级审定的非转基因品种。
6.2.1.2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的要求;精量播种时发芽率应在95%以上。在播前10天,进行发芽试验。
6.2.1.3种子处理
种子播前于气温20℃~25℃时,阳光下晾晒2天~3天,但不能爆晒。有条件的可对种子进行等离子处理。
6.2.2播期与方法
6.2.2.1当土壤8~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以上,开始播种,同时施入种肥,每公顷施入纯氮20~35公斤、纯磷50~75公斤、纯钾60~80公斤,或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配合使用微生物肥料。
6.2.2.2采用60~65厘米垄上双行,或采用45厘米窄行密植机械精量播种,覆土3~5厘米,春涝浅播、春旱深播,播后及时镇压。
6.2.3密度
肥地宜稀、薄地宜密。中部平原区每公顷18万株~20万株;东部山区、半山区每公顷23万株~25万株;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每公顷20万株~22万株。采用45厘米窄行密植栽培时,公顷保苗可达40万株左右。
表1绿色食品大豆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方案
6.3田间管理
6.3.1补种
出苗后及时查田补苗。
6.3.2铲趟
在大豆始花期进行铲趟,趟深10~15厘米。
6.3.3追肥
当大豆生育后期发现脱肥现象时,每公顷用尿素4.5~6.0公斤、磷酸二氢钾1.5~2.0公斤、钼酸铵300~500克,对水650~750公斤,叶面喷施。
7病虫草害防治
7.1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辅之化学防治措施。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农药品种,药剂选择和使用应符合GB 4285、NY/T 393及NY/T 1276的要求。
7.2对象
主要防治对象:根腐病、病毒病、地下害虫、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杂草等。
7.3方案
见表1。
8收获
人工收获应在黄熟期进行,即90%豆叶基本脱落,豆荚由绿变黄,豆粒归圆;机械收获应在完熟期进行,即大豆叶片基本脱落,豆粒变硬,用手摇动植株豆荚有响声。
9包装与贮运
9.1包装
包装前进行产品检测,质量应符合NY/T 285的要求;认证产品的包装上应按要求加施绿色食品标志,并严格应按NY/T 658执行。
9.2运输与贮藏
应与常规生产的大豆分开进行,工具清洁,贮藏处要有明显标识。应按NY/T 1056的规定执行。
10记录
整个生产过程应有及时、详尽的记录,记录档案保存3年以上。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