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赛汉敖包铅锌多金属矿找矿前景浅析
2016-07-27贾新昆冯宝山李小永天津华勘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天津300170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300170
贾新昆冯宝山李小永(天津华勘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天津 300170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 天津 300170)
内蒙古赛汉敖包铅锌多金属矿找矿前景浅析
贾新昆①冯宝山①李小永②
(①天津华勘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天津 300170 ②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 天津300170)
摘要本文对内蒙古赛汉敖包铅锌多金属矿的区域地质概况、矿区地质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历年来的找矿认识,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内蒙古赛汉敖包铅锌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DOI∶10.16206/j.cnki.65-1136/tg.2016.01.006
1 矿区简介
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北东,其行政区划属宇宙地镇和红光乡所辖,属1∶5 000地质矿产图K50E004015(热水汤)幅。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大兴安岭南段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南部,靠近西拉木伦河深大断裂北侧,热水汤-头地NE向断陷火山盆地NE端。区域上是大兴安岭火山-岩浆岩带南段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古生界地层构成了大兴安岭南段的褶皱基底,中生代则卷入环太平洋构造域,致使被扭曲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化,继承、改造了前中生代构造(图1)。
图1 大地构造位置图
区域属于古亚洲成矿域的北部及迭加于古亚洲成矿域北东部的滨(西)太平洋成矿域(Ⅰ级成矿带),额济纳旗-兴安岭成矿区(Ⅱ级成矿区),突泉-林西成矿带(Ⅲ级成矿区),哈达吐-黄合吐成矿远景区(Ⅳ级成矿区),已发现白音诺、浩布高、拜仁达坝、黄岗梁等多处大中型多金属矿床,矿床点有十地铅锌银多金属矿、大地铅锌银多金属矿、赛汉敖包铅锌多金属矿、梁底银多金属矿以及上河西铅锌矿等。
该项目矿权由燕郊综合普查大队在2004年首次登记,主成矿元素为铅锌,伴生银铜。本区1957年开始进行区域上的调查工作,主要进行了50万航磁、20万的区调、5万矿调、5万分散流等工作。2004年开始普查大队投入大量的地质、物化探工作,包括槽探7 309 m3,钻探16 922 m,坑道1 134 m,获得332+333+ 334类别金属资源量Ag 210.64 t、铅15.23万t、锌7.91万t、Cu 1 245.3 t。
2 矿区地质特征
二叠系哲斯组为本区的基底地层,两侧受景峰岩体及热水岩体挤压,上部被侏罗系地层覆盖,在侏罗系地层外围靠近岩体地段有部分出露。该套地层在本区呈复式向斜形态,在南北两个较大出露地段均呈现次级背斜特征。岩性主要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砂板岩,局部见变砂岩。侏罗系土城子组呈长条楔状覆盖于哲斯组地层之上,岩性主要为流纹质沉火山角砾岩、流纹质沉角砾凝灰岩及流纹质沉凝灰岩。
矿区主体构造以北东向为主,一般具有一定的延长规模,沿此套裂隙发育较为普遍的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褐铁矿化等蚀变,为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北西向构造也较为发育,但一般地表出露规模较小,仅几十米的长度,沿该组构造裂隙也发育一定数量的蚀变带,部分蚀变带含矿性较好。
根据资料分析总结,将矿区分为两个重点找矿靶区,分别为Ⅰ号带、Ⅱ号带。Ⅰ号带为本区最重要的成矿地段,1、2、3号矿体均发育其中。Ⅱ号带分布于流纹斑岩两侧,包括18、19两条矿化蚀变带。
矿体及矿化蚀变体主要分布于白音高老组地层及白音高老组与林西组地层接触带,林西组地层内也有少量出现。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且随着深度增加,矿体具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即浅部以铅为主,深部以锌为主。铅锌多金属矿物主要沿构造裂隙充填,并在局部近矿围岩中见有少量浸染状方铅矿及闪锌矿。NE向蚀变矿化体系沿密集裂隙带交代、充填形成,一般具有较大的延长和延深,即可以形成规模较大的矿体,在这两组矿体交汇部位,矿体的厚度和品位均有增高的趋势,且规模较大,是重要的成矿部位。
3 以往工作评述
以往区域及矿区地质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大致查明了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等特征,尤其对矿区涉及到的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及上二叠统林西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分段,积累了宝贵的工作资料。并通过多年的多手段多期次工作,发现了大量的矿化蚀变信息,对矿区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不断有新的认识,为下步勘查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和有效地指导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矿区内一直未能明确主矿体位置及其赋存状态。2012年之前大部分工作均按照矿体呈NW走向进行各种工程布置,虽发现一定数量的隐伏矿体及验证了部分地表蚀变矿(化)体等,但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经部分钻探和槽探施工,尤其坑探工程验证后,证明了本区主要矿体及主控矿构造为NE向,大致走向与矿区中部白音高老组与林西组地层不整合面走向方向近似一致。但由于以往的勘探线方向与主要矿体的走向平行,致使原勘探线的前排孔深度不够,没有控制到深部的主矿体,降低了原资料的利用率。尤其取得本区主要矿体呈NE走向新认识以后,停止了区内的勘查工作,对NE向主要矿体没有进行追索控制,对本区主要矿体的数量、规模、产状及品位变化情况不清,对区内的资源潜力未能做出较实际评价。
⑵矿区沿侏罗系地层出露方向及侏罗系与二叠系地层接触带各存在一个较大的控矿主构造,但是由于第四系覆盖等原因,始终未能确定主构造的位置及规模,成为找矿突破的较大桎梏。
⑶矿区中部NE走向的石英斑岩脉规模大,地表出露较连续,其下盘断续出露18号蚀变带,且与南部紧邻的19号蚀变带近似平行。但以往对该石英斑岩脉及下盘断续出露的18号蚀变带性质、成因研究不够,对蚀变带的含矿性未进行深入研究控制。部分专家现场观察认为石英斑岩脉极大可能是一层火山熔岩地层,其下盘蚀变带为一套隐爆角砾岩带。不同的地质现象关乎不同的成矿类型,因此该隐爆角砾岩带应作为下步工作的重要研究对象,确定其性质及其与Ⅰ号等主要矿体的关系,寻找与隐爆角砾岩有关的铅锌银矿床,并有望取得本区找矿的新突破。
⑷矿区已有物探成果资料,没有给予矿区的勘查找矿工作提供较大的指示、指导作用。2008年施工的激电中梯扫面圈出的4处极化率异常,与地表蚀变矿化带对应较差,在个别测线进行了激电测深,测深数据显示极化率异常均呈直立带状分布,在630线施工钻探验证直立带状极化率异常未发现矿体,推测认为异常由毒砂、黄铁矿或构造等因素引起。其他包括1号矿体等地段均未发现明显极化率异常。
⑸2007年所做化探土壤及岩石测量是一起混合做的,资料不好利用,由于第四系覆盖严重,取样不连续,造成化探异常不连续,异常呈串珠状。
⑹由于目前认为主要矿体呈NE向,所以原按矿体呈NW向估算的资源量可靠性降低,需重新追索控制、圈定矿体进行资源量估算。
4 成矿远景浅析
矿区基地地层为二叠系砂岩地层,两侧岩体挤压形成断陷盆地,上部覆盖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从区域对比分析附近大井、大地等矿床,此套地层属于成矿有利地层。矿区构造极为发育,构造总体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局部见大量北西向次级构造,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是北东向Ⅰ号成矿带,地表观察断续出露长度约5 km,总体走向北东40°左右,构造规模大出露较为连续,具备良好的成矿构造条件。受两侧岩体及深部可能存在的隐伏岩体影响,沿构造带内发育大量北东、北西向构造蚀变带,热液沿断层活动,充填和交代围岩,形成地表断续出露的矿化蚀变带,局部矿化富集形成扁豆状、脉状矿体。
Ⅱ号带内的18号矿化蚀变带地表出露连续且规模较大,局部见热液角砾岩,硅化较强且发育大量刀片状石英,说明该蚀变带所在断层构造经历过先压后张的构造过程,经过早起的挤压构造阶段形成大量构造角砾,后期拉张环境大量热液上涌,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情况下流体沸腾,形成标志性的刀片状石英,因此推测该构造容矿空间良好且热液流体来源充足,走向延长规模大,具有较好的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的成矿条件。但Ⅱ号成矿带目前工作程度较低,目前尚未进行深部探索,因此该成矿带具有进行进一步深部探索的价值。
在Ⅰ号带实施的5个钻孔均见到1条至多条矿体,局部矿体较富,Pb品位最高2.68%(ZK16-1H15)、Zn品位最高6.62%(ZK16-1H37)、Ag品位最高255 g/t (ZK16-1H15),虽未能发现厚大的富矿体,但地表蚀变带均能在钻孔岩心内见到,说明地表1、2、3号北东向蚀变矿化带向深部具有一定程度的延伸。未能见到具有较成规模的富矿体原因,分析认为可能是本区富矿体呈豆荚状,地表由于第四系覆盖广,较难精确调查蚀变矿化带特征和矿体分布规律,且钻探施工间距较大,导致部分钻孔穿过矿体矿化变弱地段,但本区不排除沿走向存在较大富矿体的可能。
通过与附近大地矿区和梁底矿区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的对比研究,结合矿区已有工作资料和成果,认为赛汉主要的成矿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式脉状矿床,有利成矿标高为1 100~1450 m,1 398 m中段已有较富的厚大扁豆状矿体发现。综合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蚀变带等因素,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寻找中型以上铅锌矿床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内蒙古地矿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2]张喜周,张振邦.内蒙大兴安岭南段地质构造与成矿[J].矿产与地质,2003,97(17).
[3]肖成东,杨志达.内蒙赤峰北部两个重要的成矿带及其成矿特征[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7,6(4).
收稿:2015-12-10
有色金属的世界分布
世界有色金属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大约60%的储量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40%的储量分布于工业发达国家,这部分储量的4/5又集中在苏联、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国外铝资源主要分布在几内亚(占世界总储量的33.9%)、澳大利亚(占18.6%)和巴西(占10.3%);铜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占18.5%)和智利(占18.5%);铅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占20.8%)、澳大利亚(占13.8%)和苏联(占13.2%);锌资源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占18.7%)、美国(占14.5%)和澳大利亚(占12.6%);锡资源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占23.6%)和泰国(占11.8%);镍资源主要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占25%)和加拿大(占16%);钛资源主要分布在巴西(占26.3%)、印度(占17.5%)和加拿大(占15.2%)。
来源:中国金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