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王洁实:三个女人成就了我
2016-07-27作者小蕊
作者/小蕊
歌唱家王洁实:三个女人成就了我
作者/小蕊
歌唱家王洁实和谢莉斯作为中国歌坛第一对大红大紫的二重唱组合,在上世纪80年代,两人就发行了1000多万张唱片!但与此同时,这对金童玉女也传出不少“夫妻绯闻”。事实上,谢莉斯只是王洁实“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之一,而非妻子。是三位女性的合力之“爱”,让一名汽车修理工逆袭成了传奇歌唱家!
与青梅竹马的妻子是工友
王洁实1952年出生于北京,很小的时候,他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放学就喜欢抱着家里的半导体收音机,不停地搜歌曲听。初中毕业后,王洁实参军入伍。
1973年,21岁的他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北京汽车运输公司当修理工。每天换轮胎、操电焊、拧螺丝,把自己搞得全身油乎乎的。朴实的女工友晓红,既是他的组长,也是青梅竹马的恋人。无论是在部队时情意绵绵的鸿雁传书,还是参加工作后的并肩作战,两个年轻人,从情窦初开时就已经心心相印了。
一年后的某天,听说中央戏剧学院正在招收工农兵大学生,一直觉得王洁实多才多艺的女友,就鼓励他去试一试,也好摆脱修理工的命运。“我觉得你有才,不应该被埋没在修理车间。”晓红目光笃定地望着王洁实说。于是,他就怀着忐忑的心情,在女友陪同下去碰运气。
当时选择电影演员的标准就是高大挺拔,浓眉大眼。王洁实虽有1.8米的魁梧身材,却长得“浓眉小眼”,外型上并没有什么优势,最终是凭借磁性嘹亮的嗓音,才敲开了中戏的大门。
当时,汽车修理厂的工友们都说晓红傻,不该鼓动王洁实考什么大学,何况还是美女如云的中戏!“这下他成了飞出鸡窝的金凤凰,将来说不准还能当上明星,怎么还看得上你这个脏兮兮的女修理工啊!”晓红却笑着说,他不是那种人。
毕业后,刚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王洁实就与晓红举行了婚礼。“没有妻子的鼓舞,我至今还是整天两手机油的汽车修理工,是她让我走上了演艺道路。所以,无论将来有什么成就,我都会珍惜我们这份深沉的感情。”婚礼上,王洁实的真诚表白,令新娘感动得幸福落泪。
70年代的电影作品不像现在这么多,片中的人物也只有两种形象:浓眉大眼的英雄和贼眉鼠眼的坏人。而王洁实的样貌既不具备“英雄人物”的标准,也没“坏人”那么寒碜,所以上镜的机会就相当有限。他坦言,自己工作之后最忙的一次,就是在北影演艺剧团演话剧《日出》,整场戏下来就有他的一句台词,加起来站在台上的时间只有五分钟。而在仅有的一部电影作品《大河奔流》中,王洁实只演了一个大背影。
1978年底,跑了两年龙套的他向领导提出,想调换工作。他说:“团长!我想唱歌,演戏我也演不好,我不太喜欢。”听王洁实唱了几首歌后,团长很快就把他带到了中央电影乐团。第一次走进乐团的大门,听着激荡人心的《保卫黄河》旋律在耳畔回响,王洁实一下子找到了感觉。也就是在这一天,他初次见到了谢莉斯。
邂逅生命中的贵人
听说王洁实想考中央电影乐团,团长就让就谢莉斯当考官。听完王洁实的演唱后,她当即面露喜色地表示:“他的声线很不错!”漂亮大方的谢莉斯,当时是电影乐团的“首席”歌唱演员,比王洁实大5岁。
不久后,在谢莉斯的建议下,团里安排她和王洁实组成了新中国第一个男女声二重唱。为了磨合声音,也为了在艺术上有所突破,两人反复练习,几乎天天泡在单位的排练厅不着家。当年,中央电影乐团四周是一片荒凉的麦地,后边紧挨着一个大粪厂,窗户上落着好多苍蝇,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窗户里,飘出了唢呐、小号和二胡的声音,还有王、谢组合的男女声二重唱,这一切都让王洁实陶醉其中。即使现在回忆起来,他都觉得很亲切,很充实。
谢莉斯是女高音,王洁实是男高音,但他们在高音区并不是很配,最后在中声区找到声音协调的感觉。
1978年的10月2日,在大庆的一个多功能演播厅,王洁实和谢莉斯第一次登台表演。他们合唱了三首歌曲《油田的夜晚》、《金达莱向着周总理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高亢与柔美、嘹亮与抒情的嗓音组合,赢得了潮水般的掌声。从此,王洁实与谢莉斯开始了长年的演唱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名声也越来越大。
1979年,中国音乐界只有“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根本没有“通俗”这一说。当时,王谢组合除了在一直重复演唱电影歌曲外,苦于没有自己的风格。年轻的王洁实思想开放,喜欢听来自法国、印尼等国家的流行歌曲,渐渐地,他和谢莉斯就开始琢磨一种新的演唱风格,一种属于他们的现代唱法!
“那时候中国乐坛并没有多少歌曲,电影插曲的曲调唱法又是早就规定好了的,不具备拿来进行实践的可能性,我们就选了外国歌曲《红河谷》进行试验……”王洁实说,由于他们的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轻松的风格和自然的唱法更迎合了观众心中所想,一下就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80年代初,两人被曲调清新的台湾歌曲所陶醉,又开始翻唱《踏着夕阳归去》《校园的早晨》等歌曲。团领导对他们说,最好先不要唱,等中央什么时候下通知再说,毕竟是来自台湾的歌曲!后来的演出中,大胆的王洁实和谢莉斯没有和领导打招呼,就唱了台湾校园歌曲!而后,融入台湾风格的演出几乎是场场爆满,这对金童玉女也一下子红遍了大江南北。
1981年,王洁实和谢莉斯的第一张专辑《何日才相会》磁带,以高达6.9元的标价卖出了500万盒,在人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块钱的当时,能创造出如此惊人的销量,简直无法想象!有录音机的地方,几乎都在播放他们唱的《笑比哭好》《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九九艳阳天》《龙船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两人的歌声给中国百姓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可能是谢莉斯与王洁实的合作太成功了,以致当时社会上不少观众都“一厢情愿”地以为,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两口子,为此还闹过不少笑话。有一次王洁实到外地演出,观众在后台和他打招呼,“您爱人今天没来啊?”“对,没来。”“今天您一个人唱?”“不是啊,还是对唱。”“换人了?跟谁啊?”“没换,还是和谢莉斯。”“啊?不是没来吗?”
1985年,他们到上海演出时,因为王洁实有事耽误了一会儿,没和其他演员一起办理入住手续。等他到达宾馆向主办方要房间钥匙时,主办方答复已经给了谢莉斯。于是王洁实便去找她要,谁知谢莉斯却说自己只拿到了一把钥匙。一头雾水的俩人再次找到主办方,对方却比他俩还惊讶,连问:“你们夫妻俩还要住两个房间?”
关于外界的传言,王洁实的妻子并非没有一点介意。但她毕竟是一个明事理的女人,也知道丈夫并不花心。对此,王洁实的解释很幽默:“你想也是啊,当别人说你老公和另外的女人简直是天上一对地上一双时,她不可能去鼓掌称是,肯定会多多少少的吃醋。但我的为人她清楚,所以对我很放心。”
女儿让他学习周杰伦
王洁实的女儿端端出生在1980年,那正是王洁实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王端端小时候对爸爸的印象,就是他总不在家。“一年演三四百场,经常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我总抱怨他不陪我玩。懂事后才知道爸爸有多辛苦,有一次他和谢阿姨去邯郸,5天演了24场,一场就要唱十来首歌,爸爸说唱到后来嗓子都不是自己的了。可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就觉得应该惦记着观众,唱得太多嗓子虽然疲劳,但是后面的演出歌唱少了观众不答应。”
女儿介绍说,王洁实那时候总是骑辆自行车去演出,观众也是骑着自行车去观看。“听爸爸说当时他每场演出的收入(夜宵费)是四毛钱,观众也是花四五毛钱看一场演出。爸爸出去演经常住在后台,跟乐队开伙做饭,条件艰苦他也不觉着。”
王洁实演出从来不带女儿,观众太多,太热情,他怕孩子被挤丢了。有一回他去郑州,演出休息的时候上街去买点东西,竟然有大批当地歌迷尾随他,说是想看看真人什么样。开始是七八个人,后来越跟越多,竟然发展到二三百人,最后面的人也不知道前边发生什么事,在后边打听“怎么了?怎么了?”“王洁实来了!唱《外婆的彭湖湾》那个!”他一看局面有点控制不住,赶紧躲进一间商店,服务员还挺热情,说:“我带你从后门走。”刚出后门,几十个人把王洁实堵了个正着,大伙特别得意:“就知道你得从后门走,请给我们握握手吧!”
而在北京演出时,更有许多粉丝都追着王洁实和谢莉斯跑。有一次他从电台录完音骑车回家,等走到半路回头一看,后面十多个人骑着车子猛追呢,“那会儿的歌迷目的挺简单,就是希望能看着我安全到家,这样他们就放心了。”王洁实感动地说。
夫妻俩带女儿去公园玩时,也总是被人认出来,跟他打招呼、聊天、要签名的人特别多。“他老是戴个大墨镜,拿书包遮着脸,根本玩不好,后来出去我就跟我妈站在一起,躲爸爸远远的。我当时就想,做明星没有自由,我长大一定不要当明星!”王端端笑言。
在她的心目中,父亲王洁实是个有冒险精神的人。不仅在音乐上敢于大胆创新,90年代初,他到四川演出时,觉得当地的火锅和酸菜鱼特别好吃,跟好友一合计,就在北京开了家川菜馆!为了把酸菜鱼做得正宗地道,王洁实还特意从四川酸菜鱼发源地把做鱼的传人找到北京。饭馆地方虽然不大,生意却相当红火,他自己想吃反倒没地方坐。端端说:“虽然饭馆后来不办了,爸爸还是会得意地说,他可是文化圈里最早经商的一拨人哦!”
女儿小时候,王洁实也曾带她去学钢琴,但端端觉得枯燥,连哭带喊不愿学了,他也不强求孩子。王洁实的教育方式是,把道理讲给女儿听,然后让她自己决定。
16岁时,王端端选择去美国求学,后来妈妈也跟着过去成了陪读。思念妻女的王洁实,每年都会抽几天时间去看看孩子。但在美国长期生活的女儿,思想观念与他不同,还总爱给他“上课”。
“比如,美国人的习惯是不管衣着的贵贱,只要干净,每天换洗就可以。可是中国人就没有每天换一套衣服的习惯。爸爸妈妈到美国,妈妈很快就被我改变,每天换衣服。可是爸爸就不管那一套,我和妈妈催他换衣服,他却说:‘换什么,衣服又不脏,我哪儿也不去,不用换。’”端端告诉他,美国男性穿衣服很讲搭配,黑皮带就要配黑袜子黑鞋。王洁实就顽固地说:“这条皮带跟着我八九年了,俺俩有感情,我一年四季就拴这条。”
近年来,王洁实很少在舞台上露面,而和他同一时代出道的费玉清、蔡琴等人都依然在舞台上活跃着,成为万人景仰的“大哥”“大姐”。虽然曾经的辉煌对于王洁实来说不复存在,但这位歌坛前辈始终没有放弃歌唱事业,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向歌坛新人学习。
在宝贝女儿的“劝导”下,从2007年起,王洁实就开始听周杰伦的歌。后来他就发现,新一代的歌手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在这个张扬个性和特点的年代,我们不用给年轻人划分规矩,有那么多歌迷喜欢他,就说明这个歌手挺成功。我觉得周杰伦就很好,是个才子!”
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通俗歌曲的创新人物,一个是时下流行歌曲的领跑者,两个都曾为音乐创新和付出的人自然心心相惜,所以王洁实非常理解周杰伦。
在他眼中,艺术是多元化的,是没有止境的,自己向周杰伦学学那种欢快的音乐节奏感,没什么不好。虽已是著名歌唱家、中国电影乐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待遇的歌坛老前辈,却能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虚心和上进心,王洁实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我也会唱《菊花台》!”此话一出,王洁实立刻张口就来,那份如费玉清般的清澈、如周杰伦般的深情,亦如王洁实般的磁性声音,好似天籁,令人神往……
如今,64岁的王洁实反而比早些年活跃了,2015年,他先后参加了《年代秀》《我不是明星》等电视节目,并与老朋友谢莉斯、黑鸭子组合等共同献唱那些经典老歌,优美的歌声,勾起了无数观众美好的回忆。同时,他还能将一些90后歌手的得意之作,演绎得独具个人风格!
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神采奕奕的王洁实说,回首他从修理工到歌唱家的“逆袭”人生,最要感谢生命中的三个女人——搭档谢莉斯是他的伯乐,默默为家庭奉献的妻子是他的励志“加油站”,女儿则是他的小导师,不断用年轻人的思维拓宽他的眼界和人生格局!
编辑:成小晟 happycxc3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