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居住建筑改造的难点与措施
2016-07-27张先明朱佳华李文亮
张先明,朱佳华,李文亮
(1.杭州明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4;2.浙江当代发展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5)
老旧居住建筑改造的难点与措施
张先明1,2,朱佳华1,李文亮1
(1.杭州明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4;2.浙江当代发展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5)
摘要:简要介绍了老旧建筑的历史成因及改造措施,谈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步骤: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及具体内容。可供同行实施老旧居住楼房改造时参考。
关键词:老旧建筑;措施;组织管理;技术管理
近年来,浙江地区发生多次旧居住建筑整体倒塌事故。最为严重的有3起,即1997年的“7.12”事件,2012年的“12.16”事件,2014年4月4日奉化倒楼事故。这些倒楼事故的发生,有内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但总体来说是组织因素多,即人为因素多。所以要搞好老旧房改造,关键是要组织有力,措施得当。本文就老旧居住建筑改造的难点与措施提出建议,以供同行实施时参考。
1老旧居住建筑改造组织管理的难点
1.1我国解放后住房制度改革回顾
1949—1979年,我国实行的是福利分配住房制度,住房产权属于国家和企业。
1980—1988年,我国对住房福利分配制度进行改革,逐步推行租售结合,以租促售的制度。
1988年下半年开始,根据当时的条件和形式,全国有不少城市以极低的售价出售公有住房,其实则是以低价福利取代租售并举的住房改革模式。
1991年6月,国务院发文要求将现有公有住房租金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到成本租金,在规定住宅面积内,职工购买公有住房实行标准价。同年11月,国务院发文确定总的房改目标是:以公房的实物福利分配逐步转变为住房作为商品进行租、售,使住房的投入、产出进入良性循环。
1998年7月,国务院发文宣布从本年度下半年开始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提出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1.2产权转移造成的管理缺失
从住房改革的几个关键阶段可以看出,到1998年下半年为止,停止了实物分配住房,以前分配得到的职工住房基本上转变了产权归属,通过房改产权归入个人名下;这些房改房,原来有统一的产权单位,如政府的房管部门以及企事业本身,经过房改,产权人分散,缺乏统一的使用管理单位;房改房进入二级住房交易市场后,管理显得更加困难,从而造成产权管理的缺失和混乱。
1.3旧居住建筑物业管理的缺失和缺陷
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由香港从英国引进,于1981年3月10日深圳市成立第一家涉外商品房管理的专业公司;1993年深圳市人大颁布了全国第一部物业管理地方性法规,并于1994年颁布了《城市新建住房管理办法》,当时的建设部分别在1995年、1997年、1999年召开了三次物业管理工作会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于2000年最终成立,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轨道。
从物业管理的发展可以发现,1995年前我国居住建筑物业管理是基本缺失的,这种缺失造成对居住建筑管理的完全失控,每个产权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意愿随意改变房屋结构,由此造成了很多建筑安全隐患。
1.4住宅装修的执法依据
2002年5月1日,原建设部发布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建筑部令第110号),其中规范了对住宅装修中的种种禁止,从法规层面规定了住宅装修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从而使住宅装修有了执法的依据。
综上所述,住宅产权的转移、物业管理的缺失、法规的滞后,给住宅使用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在建设部第110号发布之前存在的住宅缺陷大部分已无法查清。这些政策及管理上的难点,所造成的后果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给我们的老旧住宅使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老旧居住建筑的改造措施
2.1组织管理的措施
2.1.1组织管理措施的基本体系
老旧建筑的组织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复杂细致的工作;老旧建筑安全管理的缺失有几十年之久,而且这些建筑的数量庞大,要改造首先要摸清情况,理顺组织管理体系。这个工作必须由行业主管部门带头,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也需要各个社会专业机构的积极支持。在组织分工上,设市区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基层管理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网络,分街道、分社区建立各级基层组织。见图1。专业机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集中招标确定专业机构库。收费标准采用调查询价与定额相结合制订本地区统一标准;筛选确定统一的咨询专家库。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专业机构、咨询专家编制技术标准。有了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库、收费标准及技术标准,老旧房屋的调查、检测、鉴定、论证和实施就有了完整的体系。
2.1.2组织管理措施的结构模式
前面谈到要建立各级组织来保证老旧建筑改造的实施,关键是基本体系明确,组织措施得力,组织结构清晰。下面是本文拟定的一个老旧建筑改造组织结构网络图(图2)。
图1 组织管理基本体系
图2 老旧建筑改造组织结构网络图
2.2技术管理措施
2.2.1技术管理措施的基本步骤
技术管理基本步骤根据老旧建筑改造的工作内容编排。
1)制订技术标准。关于房屋改造相关的法规标准,现有国标、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很多,根据房屋改造本身的特点,标准选用要作出基本规定,可以参考住建部编制的强制性标准汇编的格式,包括后期的使用指南。
2)组织调查摸底。根据组织结构网络图,从基层开始,由政府管理机构、专业机构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本管理辖区内的旧建筑按使用时间先后、长短逐个进行调查、排序,查明其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一览表可在技术标准中规定统一格式。
3)组织动员。组织动员工作必不可少。旧建筑改造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量大面广,关系到国计民生及社会安定团结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这项工作最为重要也最为必要,同时也是最艰难的一项工作,要发挥我们党和政府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优势和组织优势,深入细致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4)制订落实具体工作计划。在对实体建筑进行具体工作前,要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计划由大到小,由粗到细进行。具体来说有资金落实网络计划、调查评估的网络计划、评定的网络计划、鉴定的网络计划、制订处理方案的网络计划、评定方案的网络计划、施工图设计的网络计划、招投标网络计划、改造实施的网络计划(不是施工网络计划)、监督验收的网络计划、交付使用的网络计划,使用指南落实的网络计划、总结评价的网络计划。
5)计划实施。按照计划要求逐步进行落实。
2.2.2技术管理措施具体内容
2.2.2.1制订技术标准
1)制订标准的原则:
①参考国标、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②具有房屋改造本身的特点;
③具有房屋全寿命周期的特色,特别是包括后期房屋使用指南。
2)制订标准的方法步骤:
①向省标准管理部门申请标准;
②参考住建部组织编制强制性标准汇编的方法进行;
③对标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④调整修改后报省标准管理部门审批、颁发。
2.2.2.2组织调查摸底
1)建立编码,其中包含时间、区域、楼号等编码,编码是否合理是后期一系列工作能否有序进行的首要保证;
2)按编码次序进行调查;
3)按调查结果进行分类。
2.2.2.3组织动员
1)组织动员由社区作为第一层组织,逐层向上级组织汇总;
2)组织动员拟采用每户填表的形式进行,对少数思想上有顾虑的住户进行个别动员;
3)汇总调查结果进行公示;
4)对公示内容有意见的住户再进行个别动员。
2.2.2.4制订计划
此项工作内容多,工作量大,需要管理机构、专业机构的相应配合。
举一个“施工图设计的网络计划”的例子来说明,见图3。
图3 施工图设计的网络计划
3.2.2.5计划实施
举一个“老旧建筑使用指南”的例子来说明计划的落实。
1)房屋概况房屋示范内容见表1。
表1 房屋示范内容
2)房屋简图房屋平面图见图4,剖面图见图5。
图4 房屋平面图
图5 房屋剖面图
3)使用要点:
①使用要点中的承包结构见表2,附属设施见表3。
②底层住户:
a.禁止开门洞、开店面;
b.禁止围花园;
c.禁止开挖地坪土壤。
③外挂物:
a.阳台外缘外挑晾衣架≤600 mm,外挑物采用小区统一标准;
b.外挂空调:位置、架子形式采用小区统一标准。
④上人屋面:
a.禁止住户上屋面;
b.检修人员上屋面:检修人员上屋面遵守安全操作规则。
⑤应急预案:
a.常用联系电话:社区、建设房管局、消防、维修、举报;
b.救生要点。
表2 承重结构
表3 附属设施
3结语
通过以上对老旧房屋的简述和技术措施的介绍,理清了老旧房屋改造的基本过程,并举例说明了老旧建筑使用指南的基本内容,对于目前老旧建筑的改造与维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收稿日期:2015-12-28
作者简介:张先明(1966—),男,浙江杭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结构设计和工程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U39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16)04-0048-04
Difficulties and Methods of the Reform for the Old Residential Buildings
ZHANG Xianming1,2, ZHU Jiahua1, LI Wenlia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