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有待”定个期限
2016-07-27姚志华
姚志华
给“有待”定个期限
姚志华
时下,“有待”一词在单位或个人工作总结、检查汇报和媒体报道中使用频率颇高。诸如,学习的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官兵的作风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等等,其内容涉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只要是没做好的工作、没兑现的承诺、没解决的问题,都可以被列为今后有待解决的事项。在现实中,许多单位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有待”一词的修饰后,常常一拖就是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其实,不论是这“有待”,还是那“有待”,大都只有前言没有后语,甚至成了望眼欲穿的“久待”,成了遥不可及的“空待”,令官兵怨气久生。如此这般的“有待”,到底要待到何时?
诚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单位或个人,工作中总存在一些“不足”“不够”,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克服、改进和提高,也在情理之中。但往往很多时候,不少人对待“有待”之后的态度,不是直面问题、立行立改,而是搪塞应付、得过且过,“有待”之后便没有了下文,“有待”解决的问题往往被无限期地搁置起来。这种“有待”的交代,看似发现问题后的认真态度和决心计划,实则是冠冕堂皇的套话、空话和假话,是在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是一种对待存在问题的敷衍心态。“有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要等待”,但在现实中,这个“有待”需要“待”多久,却少有人讲明白、说清楚、谈具体。倘若年年只见“有待”、不见改进,只做“有待”的上篇文章而忽视“有待”之后的落实,如此虎头蛇尾的次数多了,难免会让官兵有“被忽悠”的感觉,不仅会使问题越拖越大、越积越多,而且会影响领导机关和干部的公信力,使官兵失去对组织和领导的信任。
实践证明,多数“有待”解决的问题,都是部队急需解决、官兵热切盼望之事,都是与部队长远建设、官兵成长成才休戚相关之事,必须不推不拖、不折不扣,抓紧采取有效措施,立马整改、改出成效。为此,不让“有待”成“久待”,就要拿出解决问题的胆量和勇气,发扬“雷打火烧”的果断作风,给“有待”定个期限。一要定好“时间表”。对照时间表抓落实,就能克服“不着急”“等等看”的心态,就会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就会时时关注“有待”之事落实的进度。二要画好“路线图”。实践证明,许多有待解决之事之所以等而无果,半途而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路线不够清晰明确,甚至没有路线图,干到哪里算哪里。有了路线图,落实才能不偏离方向,才能抓住核心环节,关注末端细节,做到不落到实处不罢休,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三要找好“责任人”。让有待之事指日可待,必须指定责任人、落实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必须对抓落实不力的人问责、追责,真正做到抓与不抓不一样、抓实抓虚不一样。四要搞好“回头看”。定期对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承诺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察,并通过奖惩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确保有待改进的问题都能及时整改到位。只有这样,官兵才能在“有待”中看到希望,在等待后品尝获得感。
【作者系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