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簸箕村”
2016-07-26黄尹
黄尹
5月11日,天气晴好。早上七点过,街上已满是行色匆匆的路人:夹着公文包的上班族、领着小孩穿过马路的家长、提着菜篮的妇人……
车匀速行驶在“二专线”,耳边传来同事热络的聊天声,我轻轻将脸贴近车窗,遥望着因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变得越加清幽的金沙江水,心一点点飞向今天的目的地,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桧溪镇簸箕村上坝自然村。
刚至桧溪大桥,一块醒目的标志牌矗立在路边,“用心‘挂钩帮,用情‘转走访,立下军令状,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两行大字在阳光下发着金光。沿着桧溪小河前行,满山青翠的时节,青山绿水、飞鸟游鱼、小桥人家……亦别有一番情趣。过了强胜村油房湾社,越往前,道路越曲折蜿蜒,盘山而上,连续干燥使得泥土路面尘土飞扬,在一个转弯处,一辆载满砂石的大货车堵在路中央,桧溪至簸箕村在建柏油路面,往来均是拉砂石及铺就路面的机械设备。我们下车等待,与路边地里耕种的村民聊起了农村的发展变化。
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用了近三个小时,可是同事们依然斗志昂扬。车停在簸箕村委会院坝,我们与单位驻村工作队员们“接头”。长期驻扎在村上的扶贫队员们明显黑了、瘦了,可是脸上还挂着笑。
作了简单的安排,我们就各自前往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家中进行“回访”。因为很清楚自己帮扶户的具体位置,我直接设定了简单的走访路线。
先从离村社公路最近的马开平、许永中两家“走访”。仍旧是马大叔老两口在家,搬了两根长条凳在屋檐下,马大叔就焦急地跟我絮叨起了最近遇到的烦恼。原来,小儿子想新建住房,却因为户口没有分开,没办法办理建房相关手续。我先让马大叔别急,然后打电话向桧溪国土所的同事咨询。原来,只需要由村上出具相关情况说明,国土所核实签署意见,就可以前往当地派出所分户办理相关手续。我给马大叔详细讲解了相关程序,又听老两口絮叨了会儿家长里短。
来到许永中家,许大伯出门去了,他的两个儿子在准备新建房子的宅基地前忙活。习惯使然,我开口就问他们建房申请手续办了没有,他们告诉我还不知道需要些什么材料。作为县国土局行政审批股的工作人员,这个我太熟悉了,逐条给他们讲清楚流程、所需材料。随后,两兄弟又向我咨询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相关政策。根据两兄弟的具体情况,许大伯家属档立卡贫困户,上坝二社是县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好符合相关扶持政策。
许永平家在公路下方,离许永中家不足500米,隔着老远地就看见许永平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佝偻着身子在楼板上晾晒包谷。老人家见我走近,忙不迭的下楼来,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问我吃饭没有,要给我做饭,我婉谢了她。在客厅老旧沙发上坐下,慢慢倾听老人家讲她身体的那些老毛病、讲那两个总是让人操心的孙子,讲在昆明打工总不见回来的儿子……
到唐清明家的时候,唐嫂子刚从地里回来。唐大哥常年在外打工,唐嫂子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养猪、种地、操持家务……一进门,唐嫂子就指着墙上新贴的奖状,跟我说,读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儿这次又考了全年级第一,脸上挂着骄傲和自豪。唐大哥在隔家仅一天车程的西昌,却很少回来,吃穿用度极尽俭省,就是为了能攒更多的钱供三个孩子上学,眼看着老大老二今年秋季学期一个上高一,一个要升初中了,虽然家里日子过得较为清贫,但因为心里有盼头,倒也不觉得苦。从唐大哥家出来,感触良多。很多年前,我那最最敬爱的父亲,也是因了心中的那份信念咬牙撑过了那些贫寒的岁月,直至眼看着我和妹妹大学毕业。
顺着陡峭的山路,来到社长刘兴强家,这是我今天要回访的最后一户。前段时间,刘社长的爱人叶大姐在铺公路路沿的时候,因路过的砂石车车轮突然爆胎而炸伤了眼睛,虽然手术很成功,却留下了一见亮光就流泪的毛病。社长儿子今年21岁了,在外做生意,也是一年难得回来一两次,夫妻俩不仅惦念儿子的身体,也总盼着儿子下次能带个女朋友回来。刘社长说,看着别人出外打工挣钱,其实也眼馋,但自己是社长,有自己需要履行的职责,所以,哪都不能去,也不会去。社长的这番话,让我对这位基层干部肃然起敬。
等同事们陆陆续续回到村委会,已是下午三点多。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局长也来了,来不及跟我们说上几句话,他就去“走访”他的“帮扶户”了。桌上,有其他同事送来的几大袋包子,同志们早就顾不得形象,狼吞虎咽起来。
下山的路上,挖机还在铺路,有的同事任务还没完成,我信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村委会背后的学校里,传来音乐老师高亢的歌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前方,一间废弃的“石屋子”旁边,一幢崭新两层小楼拔地而起,青砖碧瓦、雕栏玉砌,面朝东方……
我的眼前,开始勾勒出这样一幅宁静祥和的画卷:初夏时节,余晖漫天,“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作者供职于永善县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