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西岭李氏土官五百年

2016-07-26王亚林

云南档案 2016年9期
关键词:定西李氏大理

大理府赵州定西岭土官李氏是一个彝族家庭,其始祖李清宇洪武十七年(1384)被授予“土巡检”,此后世代相沿,至清末最后一任土巡检李永龄去世,历经明、清两朝,传承十七代、二十任,长达五百余年。而今,五百年的纷繁只化作墓草青烟,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中闪烁。

昭武坡,是弥只到迷渡城的必经之路,也是开南古驿道上的重要节点。明嘉靖初年,云南按察司副使、澜沧兵备道姜龙在这里添置龙马塘哨,定西岭土巡检李淮受命招募土军,驻扎于此操练巡防,缉捕盗贼,保障驿道安全畅通。

1693年夏的一天,大理府通判黄元治起个大早,从弥只坐着肩舆,顺着陡峭的昭武坡缓缓而行。此行,他是专为编纂《大理府志》而四处采访,熟悉山川地理,了解一些乡风民俗,顺道听取定西岭土巡检李天成的工作汇报。在昭武坡顶龙马塘哨旁,定西岭土巡检李天成已经认认真真准备了一番,张设松幕,备置酒席,翘首以待,等待这位早已文名满天下的上司。

土官村

黄元治,安徽黟县人,康熙丙辰(1676)科进士,为官清廉,甚至种菜自给,人称“青菜太守”。文采风流,书法更是了得,深得康熙皇帝赏识。钦点出任大理府通判,他的职责就是专司“督捕盗贼,控驭土官”。在树枝搭建的帐篷里,黄元治和李天成把酒临风,畅叙旧事,随即挥毫醉书赠诗:“山行风雨乱,陡削复迢遥。路已摩云背,人才到岭腰。野蛮窥客骑,古戍狎山魈。树叶编为幕,留余酒一瓢。”

黄元治不愧才高八斗,仅仅几个月时间,便编纂完成《大理府志》三十卷。书中,黄元治用史家笔法,十分简洁地写道:“赵州定西岭土巡检,住弥只,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元末,李清宇为弥只防守千户,明洪武十七年授土巡检,沿至李齐月,无子,弟齐斗袭。本朝平滇,齐斗归附,仍授世职。康熙二年,齐斗老,子国政瞽(眼瞎,编者注),不能视事,子天成承袭。”

这是目前所能看到的记载定西岭土巡检最完整的一条资料。今天,我顺着“迷渡”“弥只”的路线,透过黄元治遗留下的四溢墨香,去追溯那个土官世代相传的脉络,去触摸一个个土官的音容笑貌,去探寻定西岭土官李氏辖治一方领土,维护一方安宁的点点滴滴。

阳春三月,穿过林阴密蔽的景东坡、昭武坡,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山坳上,这里有我们要找寻的李清宇。据弥渡地方文物专家张昭先生考证,乾隆四十九年(1785)冬,李清宇的第十四代孙李仙升率合族人等,将李清宇墓从今新街镇小官庄迁葬于此。拂去二百多年的尘埃,一字一字地辨别碑刻,慢慢阅读碑文,我的内心也慢慢变得肃穆。墓基、墓墙、碑坊、碑额、碑龛俨然,两边碑坊上浮雕游龙奋力欲飞,碑心正中刻“诰封龙虎将军始祖讳清宇墓”,生员李廷献、李尊唐等题额。李清宇为世居土著,元朝末年,任弥只防守千户,统兵1120名。洪武十四年(1381)冬,明朝30万大军兵分两路征滇,云南梁王政权和大理段氏联手困守,企图负隅顽抗。十七年(1384),兵次弥渡,李清宇率兵投诚,用李清宇为先锋,攻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昆弥岭,荡平大理段氏,“克平有功”,授定西岭土巡检。随后,总兵官以其功绩上闻,诰封龙虎将军,这是一个正二品的荣衔封赏。

昆弥岭,位于九顶山北侧之昆弥山而得名,雄峦叠嶂,南控弥渡,东扼祥云,北接大理,为迤西咽喉,号称“昆弥雄镇”,屡屡成为南诏、大理等地方割据政权的重要依凭,这次却在明军和李清宇部队的攻击下被一举拿下,随后李清宇借势克平有着“百二河山”之称的大理,生擒大理土总管段明及其二子。时任征南右副将军的沐英闻讯,欣喜万分,志得意满之余,亲自更名为“定西岭”。

李清宇墓碑

遗憾的是,现有史料都没有明确记载,李清宇在这次决定性的战役中如何表现,功绩如何,只在各种典籍及李清宇后人碑铭中留下只言片语,诸如“冲破定西岭山岗,克平有功”之类。但我们从“龙虎将军”这个高规格的封赏中,透过沐英喜不自禁的笑容,可以猜想得出,李清宇一定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从而立下赫赫战功,奠定李氏土官的世代基业。

永乐初年,李清宇去世。永乐四年(1406)正月,长子李德带着通关文牒、父亲印信和大理马等贡物,骑马赴南京朝贡告袭。永乐皇帝大喜,赐宴招待,并赐彩币、钞、绢。九月,走过山水驿路,圣旨终于从京师传来:“著他做巡检,还不做世袭,若不守法度时,罪他,著流官掌印,钦此”。几番告袭方告成功的李德跪拜接旨,接受印信,稳稳当当地坐上定西岭土巡检的交椅,开定西岭土巡检世袭之先河。

明代承袭了元代“以夷治夷”的边疆民族策略,“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使土司制度达到极盛。在全国设置土司、土官的7个行省中,云南设425家,为全国之冠。大理府赵州南40里的定西岭,设置了定西岭土巡检,为该地所设唯一土官,设置之初,控制赵州与弥渡坝子交界的定西岭要道。

巡检为从九品官,在国家职官系统中属杂职,年俸仅60石米,其职级就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长,职位低微,但职责重要,要维护一方平安。由于民族杂居、语言风俗差异大,明政府采取了灵活变通的土官承袭制,包括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叔侄相立、族属袭替等形式,充分尊重地方民族习俗。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李德死后,由于嫡长子李能先父而死,只好由李能之子、李德嫡长孙李子成袭职。9年之后,即1434年,李子成死,乏嗣,亲叔、李能弟李和于1437年朝贡告袭,钦准袭职。也是9年之后,1466年,李和死,子李圆政也在长途告袭过程中死去,李和的嫡长孙李鉴又接过了土巡检职。1492年,李鉴死,长子李淮经过长达7年上下奔波,直到1499年才得承袭世职。此后,七世祖李从明、八世祖李齐月和李齐斗兄弟相继承袭,走过了风雨飘摇的晚明时代。

李清宇家谱

在南明永历政权在云南四处流亡时,李齐斗战战兢兢地从兄长李齐月手中接过世职,焚香祭祀祖祠,祷告先祖护佑。望着滇云之地清军势如风卷残云一般掠过,硝烟弥漫中,土司土官们望风而顺。一番冥思苦想之后,李齐斗于顺治十六年(1659),投诚归附清廷,仍授旧职,顺利躲过了改朝换代的波诡云谲。

1663年,由于九世祖李国政双目失明,不能视事,年轻而聪颖的十世祖李天成承袭,掌舵李氏家族基业。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李天成虽然生当康熙盛世,却不幸遭遇吴三桂叛清的波涛汹涌,但他凭借过人的政治智慧,在清廷和吴三桂的夹缝之中,逆境求存,艰难突围,保全了祖先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并顺利地把世职的接力棒交接到十一世祖李绍廷手中。

李绍廷和身逢乱世的父亲李天成同样不幸,遇到了雍正年间声势浩大、波及川、滇、黔、桂四省的改土归流。本来,云南以澜沧江为界,江以东地区全部改土归流,但李绍廷智慧不逊乃父,游刃于波澜壮阔的改土归流浪潮中,教化民众,土民相安,深得上司赞赏,李氏家族基业得以继续承袭,安然走出了“江外宜土不宜流,江内宜流不宜土”。

此后百余年,国家昌盛,社会平稳,李氏家族基业波浪不惊地传袭着。1741年,李绍廷之子李廷枢袭职,之后,弟李正枢袭兄职,兄弟为十二世祖。1748年,子李尊闻袭父职。1756年,弟李尊爵袭兄职,为十三世祖。1784年,李尊闻之幼子李仙升袭职,为十四世祖。1825年,李仙升子早逝,孙李泰源袭世职。1843年后,李泰源弟李硕源、李沛源先后兄弟相传,为十六世祖。直到1873年,因李沛源征调随军平定杜文秀之乱,战死沙场,子李永龄承袭父职,是为十七世祖。

至此,始祖李清宇于1384年奠基的定西岭土巡检,李氏十七代人、二十任土官,或传子,或传弟,或传孙,或叔继,代代相传,历500多年的春暖花开和风霜雨雪,随着时代的脉搏,起伏升沉,渐次收取帷幕。其传承图为:李清宇——李德——李子成——李和——李鉴——李淮——李从明——李齐月——李齐斗——李天成——李绍廷——李廷枢——李正枢——李尊闻——李尊爵——李仙升——李泰源——李硕源——李沛源——李永龄。

今天的密祉小镇,弥漫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位于莲峰村委会的土官村,背靠莲花山,面朝亚溪河,远观凤凰山诸峰,俯视整个密祉坝子。对面的弥只铺,是开南古道必经要冲,过往马帮商贾打尖枢纽,那时马锅头们习惯称为“马食铺”,有的甚至传说成“马屎铺”,现在却有着一个文雅的名字——文盛街。据说是源于清代光绪年间云南督学戴鸿慈视学到此,见此地文风昌盛而赐名。

土官村名字由来,是因李氏土官在此居住生活而得,古朴的巷道中,一户户大门雕龙画凤,红砂石条和青砖精巧地累砌,照壁飞檐,彰显着土官家族的气派。幸存的土官祠堂中,八角楼戏台雕廊画栋、精巧雅致。堂前一泓莲花池和四围荫翳古木,流露出当年土官生活的奢华。

定西岭巡检司为什么不设在定西岭,却设在了土官村。考证立于乾隆五十年(1785)的《李廷凤墓志碑》得知,定西岭巡检司肇始时是设在定西岭的,李氏始祖李清宇、二世祖李德死后葬于白崖西山脚下的小隐轩寺旁。至第三代李和,移驻弥渡中川的小官庄,第三代李和、第四代李圆政、第五代李鉴死后葬于该村后山。第六代李秀开始移居弥只土官村,死后葬于凤凰山。七世祖李从明葬小祉苴,八世祖李齐斗葬蜡窝,九世祖李国政、十世祖李天成葬赤古郎村。

土官祠堂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李氏祖茔地屡屡变迁,似乎也是定西岭土巡检司衙署屡屡搬迁的结果,也应该是政治社会不断变革、民族人口不断迁徙变化的时势使然。成书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的《赵州志》记载,“李从明,始祖李清宇,由洪武年间以功授巡检,缉捕弥只地”。据此,李氏家族至少在公元1500年以前,即明代中叶就已经迁居至弥只了。

由于巡检司属州县管辖,故而并不入纪事,致使定西岭土巡检李氏的族属,至今仍然迷雾重重。《大明会典》言之凿凿,认定定西岭巡检李氏为“土人”。《清史稿》及清朝各种实录,也一致称呼为“定西岭土巡检”,强调的是一个“土”字。所谓“土人”,谓世代居住本地的人,用今天的话说,指的是少数民族。今人研究明代云南土司制度的最原始最权威资料《土官底簿》和天启《滇志》,均没有注明李氏族属,前者说李氏为“本州(赵州)宁远乡人”,后者说“李清宇,赵州弥只里氏,元为弥只防户”。清代师范《滇系》说“元为弥只防守千户”。说明由元朝进入明朝,李氏是以当地原住居民的身份,且还是职任防户(防守千户)的身份归顺明朝征滇大军。

李氏第二十一代孙李经在编纂李氏宗谱时,认定祖籍为南京徽州府休宁县,“洪武十四年到滇”。也就是说,李氏后人自认为是迁自南京徽州府的移民,族属为汉族。乾隆五十年立于密祉南山的《李廷凤墓志碑》说:“吾家起迹南京徽州府,居于天水,迁自弥阳,历有年矣”,“明代随黔国公南征,挂正先锋印”。立于道光八年(1838)的第十四代孙《李富墓志》也说:“李公府君,讳富,字盈溪,李乔之子也,系南京徽州府籍”。大量资料均证明,至少在乾隆初年,李氏就开始自认祖籍为南京徽州府了,自认族属为汉族。

但在云南省档案馆专题数据库《云南土司世系名录》中,资料明确显示:定西岭巡检司土巡检李氏族属为彝族。2004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弥渡彝族简史》亦持相同看法,并为李清宇立传。翻检《赵州志》,有一条信息十分值得关注。记载说:“卢鹿,土著,乌爨之后,俗讹为逻罗,九隆五族牟苴笃之裔,多居西南山。”弥只里地处赵州西南山,与彝族聚居的蒙化接壤,太极山即为彝族先祖细奴罗耕居之地。“卢鹿”,亦或“逻罗”,《弥渡县志稿》记载为“猓猡”,说“尚有夷族一种为土著,俗称猓猡”。今天弥渡西山彝族还自称“腊罗扒”,这是母系氏族时代彝族虎图腾崇拜的结果。现代研究成果已经达成共识,“猓猡”是中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旧称。在中原文化视野中,土著即土人,李清宇既然为土著,确定其族属为彝族当为不谬。

不尽的疑团,如缓缓南流的毗江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发展的现实是,五百多年的纷繁过后,由李清宇开基的定西岭土官巡检李氏,已繁衍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蔓延散居于柳城村、字启里、德苴、大树村等地,甚至更远的蒙化等外地他乡,枝繁叶茂。但无论在哪里,李氏后人们,都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成为清一色的汉族了。

耐人寻味的是,许许多多的土官都在一波又一波的改土归流浪潮之中,偃旗息鼓,甚或灰飞烟灭,而定西岭土巡检却能够安然无恙,代代传袭达五百多年之久。

土官旧居装饰

理由之一,效忠朝廷,恪尽职守,保境安民。始祖李清宇及时归顺明军,冲锋陷阵,为新兴的明王朝消灭衰朽的大理段氏政权,统一云南立下战功。李从明任职时,屡屡被征调,为明军镇压地方叛乱服务,名载州志,事迹列入“武功”。入清,李齐斗顺势而为,及时输诚投附,让地方民众避免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做着一个土巡检保境安民的应尽职责。清末杜文秀起义中,李沛源率领巡检司弓兵,随军奔袭,效命硝烟四起的战场,受伤不治而牺牲。李氏土官世代守土有责,恪守尽忠,武功卓著,为弥渡地方的稳定作出巨大贡献,甚至不惜性命,血洒疆场,其忠诚可想而知。

理由之二,主动接受中原文化,推动地方文治。“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守礼仪”,这是《明史》对云南土官的总体评价,定西岭李氏土官未尝不是如此。李氏土官虽然出生行伍,却能顺应时代潮流,高度重视儒学教育,到十世祖李天成一代,已是讲求礼仪,文质彬彬。据李氏第十三代孙李廷凤墓志记载,十一代李绍闻、李绍德、李绍先、李绍宗兄弟,俱列赵州儒学庠生,后世李柱、李桢“俱入州学”,李莘阳“入大理府学”,李其达为廪膳生。李氏第十六代孙李占春夫妇墓志铭,由光绪庚辰(1880)进士赵钟灿书丹,铭文说,“我族乃密川爰开风气、肇起文人之始”,李占春(1805—1873)赠登仕郎晋承德郎,子李艺、李藩、李荟俱入庠,并授军功。

可见,定西岭李氏土官家族无论迁居何处,立足于农耕,更重视儒学,深度浸淫于传统文化。至十九世纪的清末,李氏家族人众已然跻身儒林,乃至名列官宦,成为大清国的士绅阶层了,足见其儒化,或者说汉化程度之深。李氏家族率先垂范,在边地民族中大力推行儒家文化,化导乡愚,这也是朝廷所希望的。虽然,对于李氏土官的文治武功,不见史籍详细记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土人爱戴,士绅服庸,官府满意。

清乾隆年间,弥渡下川莘野村举人、著名史学家师范在《滇系》中这样评价李氏土官的治绩:“其部夷量土而耕,纳信不爽,从未闻征战之役”。师范说这话,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明清两代,云南许多土官或因争袭而兵戈相见,或另图异谋而起兵叛乱,或豪横淫虐而部民不服,或邻境争利而事端频频,最终都落得个被朝廷敕令停袭,甚至被天兵征讨而自取毁灭的下场。而李氏土官治下的这片土地,则是夷民安心生产,按时朝觐上贡、按数完粮纳税,流官土官和谐共治,一派升平有为气象,故而深得朝廷信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回顾定西岭李氏土官五百多年的历史,他既得到中央朝廷支持,加以世代土官努力不懈,悉心经营,极力宣扬传统儒家文化,五百多年里发生的一切,武功亦或文治,一个显赫人家的曾经辉煌均已是如梦如烟,多民族在团结和谐中共融共生,互惠互利,都已经成为一个家族的珍贵记忆,成为一段值得后人追忆记起的历史。

定西岭李氏土官五百年

■ 王亚林

猜你喜欢

定西李氏大理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文言文练习
想念大理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洋芋”成定西农民脱贫致富“金蛋蛋”
浅谈我对“李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