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应态势 积极作为 深度融入东北重振过程

2016-07-25杜轶鑫

北方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蒙东东北三省

杜轶鑫

作为政治经济概念的西部,包含内蒙古等12省区;作为政治经济概念的东北,也包含东北三省和蒙东地区。这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容不得含混解读和片面操作。蒙东与东北三省命脉相联,休戚与共,东北三省存在的问题,也是蒙东地区面临的问题,东北三省的再次振兴,需要与蒙东地区统筹谋划,协同发力,政策一致,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这是当前蒙东与东北三省关系中居主导地位的大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立足大势深入分析,目前蒙东与东北三省的形势还是略有不同

从面临问题看,东北三省基本属于“老旧”产业升级缓慢,而蒙东地区基本属于上游产业扩张受阻。中央7号文件总结的东北地区面临的四大问题,更像是为东北三省量身定制。概括解读,一是市场发育不足,国有企业欠缺活力,民营经济欠缺实力;二是科技引领不足,科技经济两张皮,产业偏向“三型化”(传统型、资源型、重化型),新兴产业比重低;三是民生保障不足,不少地区产业单一、资源枯竭、经济衰退,衍生出大量民生问题;四是思想解放不足,党员干部适应引领新常态意识不强,推动振兴思路不活,办法不多。而蒙东地区,利用了后发优势,多数产业处在上升周期,普遍采用最新技术工艺,民营经济超过半壁河山,历史包袱相对不重,上下干劲足心气顺,推动振兴具备更大的政策空间和回旋余地。

从现实处境看,东北三省遇到的多为原发性困难,而蒙东地区遇到的多为传导性困难。东北三省经历了帝俄时代掠夺、伪满时期开发,又作为新中国的长子、共和国工业的摇篮,计划模式进入最早、退出最晚、影响最深,资源、产业、技术、人才多重问题交织,政府、市场、观念、体制新旧矛盾并现,很多问题有深层根源、原发色彩,唱衰论者称为“积重难返”。而蒙东本轮工业化才十几年,老问题不多。蒙东最初作为东北三省的能源资源接续地纳入东北振兴范围,以赤峰为例,“十二五”以来共落地东北三省项目838个,接纳投资793.5亿元。2015年赤峰远联1/5的钢材、红烨1/4的锌产品和全部硫酸、敖汉旗及宁城县1/2的水泥和铁精粉销往东北三省,联系紧密可窥一斑。目前蒙东受到的主要影响,一是源自东北三省的投资力度衰减,二是面向东北三省的市场需求萎缩。就蒙东地区而言,制约振兴的更多是传导问题而不是内生问题。

从振兴任务看,东北三省的主要目标是促升级反周期,实现新常态下的持续发展,而蒙东地区的主要目标是既出力又借力,在不被“边缘化”的前提下实现与东北三省的“打捆”发展。2015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在全国垫底,经济数据让李克强总理感到“揪心”,外界评论是“塌方式沉陷”、“断崖式下跌”,新常态下,保增长的形势空前严峻。而国家对东北的态度,不再提倡数量式扩张,而是提倡结构性改良,东北三省振兴的动力是改革创新,出路是转型升级。而蒙东地区进入东北地区振兴范围前8年,经济年均增长20%,2015年增速降到8.7%,仍不失为中高速增长,年度工业企业净利润还有19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停产半停产比率为12.8%,问题不及东北三省严重。但总体看蒙东与东北三省早已是捆绑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况且蒙东工业化进程远未完成,很多旗县仅有一两家企业、一两个产业。在东北振兴语境下,蒙东经济面临充实数量、提升质量双重要求,蒙东地区拥有撑船划桨“水手”及借船出海“乘客”双重身份,振兴任务相比东北三省更为沉重。

面对上述的共同与不同,蒙东地区需要因应态势,提振信心,以积极的作为,融入并大力推动期待中的振兴

蒙东在东北经济区中的定位要与时俱进。中央7号文件对东北地区的定位是,经过2020年和2030年两个阶段,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走进前列,成为全国经济重要的支撑带,成为五大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基地、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提出要成为“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所指之义,基本上是说制造业要看东北三省,进一步说,是要看基础最雄厚的辽宁。蒙东地区早先的定位是东北区域能源资源接续基地,这一点仍需坚持,蒙东有这方面的资源禀赋、基础能力和生产潜力。同时,我们还需与时俱进,不断校准并丰富自身定位。要定位于东北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辐射承接区,蒙东不能放弃从采掘加工业转型升级到制造业服务业的固有抱负。要定位于循环产业示范区。蒙东单一产业、单一企业分散存在、点状布局,投入品经常远水难解近渴,副产品多数成为“负担品”,不发展循环经济难以融入东北振兴。要定位于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区,蒙东未受污染的水、土、空气在全国近乎一枝独秀,打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的绿色牌、特色牌、高附加值牌就应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蒙东在国家鼓励的产业领域要顺势而为。中央明确扶持东北地区的产业,标准都比较高,比如数控机床、机器人、燃气轮机、高端发动机、集成电路、光电子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相比之下,蒙东现有的产业多数还达不到享受扶持的“档次”。但这些产业承载着我们的比较优势,不能放弃。我们只能两条腿走路,首先要努力提升既有产业的层次,同时借势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步伐。既有产业方面,我们要有问题意识和底线思维,更多看到其不足的一面。如,煤炭采掘严格意义上是第一产业,够不着第二产业的标准;电力工业是链条最短的产业,没有用户时连库存缓冲都没有可能;化工行业是技术工艺最庞杂、安全生产风险最高的行业;农畜产品加工行业是发展方向,但现状是小散差,很多不能满足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蒙东这些行业,都需逐步改造、提升或替换,最终完成升级。其次,在生物发酵、生物医药、稀土铝新型材料、有色功能材料等产业领域,蒙东富有潜力,要注重培育新产业新优势,最终推动产业多元,增加产业宽度;推动产业延伸,增加产业长度;推动产业升级,增加产业高度。

蒙东在国家限制的产业领域要趋利避害。本轮东北振兴与“三去一降一补”联系在一起,本身就是产业整合兼并重组的过程,其中去库存去的是当前的存量,去产能去的是未来的流量。去产能的主要执行标准,一看环保达不达标,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不能做到环境友好的产业和企业,要被优先去掉;二看产业集中度高低,生产集中度不够、市场占有率不高的企业和产品,要被优先去掉;三看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科技含量低因而附加值低的产品、没有定价权而处在价值链低端的产品,要被优先去掉。蒙东的产业应对第一条,不能走高消耗高排放的道路,要注重推进煤炭清洁开发、火电清洁化发展、排放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应对第二条,还是要坚持大机组、大基地、大园区和大企业的道路,或者以霍乌哈等区域的大协同组团提高区域产业集中程度;应对第三条,除注重科技创新外,还要注重设计、研发、营销等全产业链创新,逐步掌控产品定价权,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

另外,蒙东在推进产业振兴问题上,要做到“功夫在外”。就是说不能忽视产业发展之外的努力,要靠社会政策兜底、强化民生链为产业调整升级保驾护航。中央7号文件明确要在民生社保领域增加对东北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蒙东可以借此有利时机,彻底解决好森工集团转产转制问题、国有农牧场改制问题、棚户区改造问题、人力资源培训问题。蒙东在与东北三省协同发展问题上,还要做到“不能见外”。借东北三省推进东西横向和沿边区、高寒区、路网末端区基础设施建设之机,完善蒙东的基础设施并主动接入东北三省的设施网络,进一步巩固与东北三省的一体化格局。

蒙东地区融入东北振兴,还有两个全局性问题可以研究探讨

其一是电力体制改革问题。蒙东地区有电力优势,火电成本低至每度0.15元。但受体制影响,供方发电受限制,需方用电不便宜,陷入电力过剩却电价高企的“滞胀”怪圈。如果通过电力体制改革上的先行先试,切实按市场规律办事,让蒙东地区电力洼地的低电价红利,能够为东北地区用电企业共享,区域内电力企业增活力和用电企业降成本都会有巨大的空间。

其二是风险准备金计提问题。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东北区域经济呈现出周期性振荡特征,由中央政府一次次注入防破产资金、化解“三角债”资金、社保缺口补充资金等。目前正在推动2003年基础上的“再一次振兴”,所以称为“复兴”。因此建议在中央投入之外,当地也要筹集一定的“反周期准备金”。具体可参照企业公积金的办法计提和管理,允许企业在所得税前等额扣除。一可提升企业防风险意识,二可减轻中央政府的负担,三可以降低区域内企业的成本,一旦有事,就可用作反危机的“头寸”。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兼政协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代建明

猜你喜欢

蒙东东北三省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
基于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协同发展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国网蒙东电力开展专项行动 确保迎峰度冬安全可靠供电
基于投入产出表分析的黑吉辽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研究
东北三省滑雪产业的空间拓展路径
用课程标准审视教材、思考教学——以“‘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教学为例
基于风险评估的蒙东电力外送串补方案评价
蒙东地区煤炭工业现状及科学发展对策分析
东北三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