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我区经济现代化的若干重大影响

2016-07-25刘全乐

北方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我区经济圈经济带

刘全乐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一重大决策,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由短缺转为过剩、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新常态的实际,面对全球经济重心由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转变、贸易途径由海洋经济为主向海洋经济与陆桥经济并重时代转变、贸易规则由发达经济体主导向多种经济体共同参与制定转变的深刻变化,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不仅对我国经济版图、世界经济格局将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同时,对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和方式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具体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让我区有可能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与北京直接接壤的省区之一,成为名符其实的首都经济圈的核心成员。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对于处在河北腹地的北京来说,调整空间结构,拓展国土面积,其不二选择就是拆分河北,而拆分河北的方案之一,就是将北部的张家口、承德两地划归北京统辖。如果这样,我区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就成为同北京直接接壤的地区。这样,我区将成为名符其实的京幾之地,成为首都经济圈的核心成员。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看,首都经济圈通常是一个国家吸附资源能力最强的地区。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和集聚,是调节生产力布局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让首都经济圈首位度的不断提高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譬如,以纽约、华盛顿为核心的美国东北部经济带,在不到1.5%的国土面积上集中了全国20%的人口、全国制造业生产能力的30%。以东京、名古屋为中心的经济带,在不到20%国土面积上集中了全国人口的61%、工业企业和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二、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三、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二。这样,首都经济圈自然会成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跨国区域内经济最活跃、最繁荣的地区。

凝聚和吸附资源的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及其综合实力,经济结构及其在分工体系中所承担的角色,归根结底取决于凝聚资源的规模及其取舍资源的空间大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优势地区优先发展战略,实行了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对内开放的政策,凝聚和吸附了大量日本、东南亚、欧美及国内的资本和人才,在短短30年间,崛起了一座座硬件设施不亚于欧美甚至许多方面超过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都市。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区抓住全国经济进入能源重化工阶段、对煤炭资源需求量猛增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凝聚和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保持了长达8年的经济增速全国第一的黄金周期,推动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二是“一带一路”特别是中俄蒙经济走廊战略的实施,让我区在交通上由末梢变为枢纽、市场上由边缘变为窗口, 形成大量优质要素流入局面,具备了推动我区发展成为区域性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制造中心的条件。

“一带一路”战略,主要由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和若干海上通道构成。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这标志着我区正式进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范围并成为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廓建设的窗口地区。

我们应立足接壤俄蒙通达欧洲和东北亚、毗邻八省通往沿海内地和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着眼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目标,发挥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政通人和、地上地下资源富集特别是3条欧亚大陆桥形成的黄金通道以及口岸众多等综合条件,抓住国内外经济转型和产业转移加速推进的机遇,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调节,把欧洲同我国、欧洲同东北亚、欧洲同东南亚之间具有贸易往来的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凝聚和集中到我区来进行加工和交换,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对外沟通欧洲市场与东南亚和东北亚市场,对内连接东北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西兰新线经济带的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制造中心,并逐步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发达地区。

总之,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战略,极大提升了我区在国家经济版图上的战略地位,对于我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增长,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将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是内蒙古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牢牢抓住并充分用好这个机遇,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前,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在我区“十三五”规划中充分考虑并反映国家“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深入研究两大战略对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优化、新的地区增长极和产业增长极培育,特别是“一个桥头堡、两个屏障、五大基地”建设产生的深刻影响,在两大战略的背景下安排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编制“十三五”时期内蒙古“一带一路”或中俄蒙经济走廓建设规划和内蒙古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目前,在全国18个涉及 “一带一路”战略的省份当中,已经有不少开始研究制定本地区呼应“一路一带”战略的规划,甚至国家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没有点到名的省份,也已经启动了这方面的研究计划和实际工作。

二是调整优化国土资源空间格局。

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赤峰、锡盟、乌兰察布成为与北京接壤的地区,这将极大地增强3个盟市的要素聚集能力,提升它们在我区经济版图上战略地位。我们可以看到,由西向东,宁城县、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正蓝旗、太仆寺旗、正镶白旗,化德县、商都县、察右前旗、兴和县,犬牙交错、彼此相连,在北方形成一个半闭合的环绕首都的地理带,我们姑且把这些旗县及其所在地区称之为乌锡赤经济带。这些将成为首都经济圈最直接的成员地区。

三是自由贸易区。

四是争取进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范围。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

责任编辑:杨再梅

猜你喜欢

我区经济圈经济带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动物疫病监测及我区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地方高校图书馆对我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析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优势互补 整合资源 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巨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