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降温

2016-07-25宗禾

齐鲁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民生金融

宗禾

从野蛮生长、万人追捧到低谷徘徊,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互联网金融景气转折波动的背后既有行业的周期变化特征,也有实体经济和家庭部门资产负债压力变化的显现,更是自身定位扭曲的综合反映。

从野蛮生长到低谷徘徊

泛亚、大大、e租宝之后,显然还会有更多“宝宝”“财富”陷入风险,涉案金额也从几亿到上百亿。从媒体报道来看,从快鹿系平台收存资金风险,到北京天恒泰财富涉嫌非法吸存,再到上海中晋资产被立案调查,中国互联网金融在刚刚过去的春天爆出更多麻烦。即使陆金所之类业界领头公司,也放慢了IPO步伐。

去年是小甜甜,今年是牛夫人,说的不是过气网红,而是当下互联网金融乱象,新一轮整治正在开始,也注定未来各类跑路以及调查新闻还会继续。根据银率网统计,截至2016年3月底,中国全国正常运营平台共2572家,连续四个月负增长,2016年3月全国新成立P2P平台仅4家,环比上月减少66.7%。截至5月下旬,累计新增问题平台已达137家,其中跑路17家,失联82家。

在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的时候,部分业界人士将其视为放松监管的不二途径,为互联网金融站台喊话更是屡见不鲜,当时如果对于互联网金融提出质疑,近乎走在金融创新对面。放眼当下,即使最为领先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多数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银行信托的变体,昔日创立之初改革金融系统解放金融抑制等华丽许诺不过尔尔。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对已有金融机构分类监管已经相当完善,当互联网金融出现之际,更多以观望态度观察,这一态势其实提供了互联网金融行业集体爆发的时间窗口,成为不少人借机掘金的机会,无论是合法途径还是灰色途径,监管空白也成就了业内业外闯入者公认的黄金机会。

从更大的图景来看,不少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野蛮生长,本身源自企业与居民被压抑的需求。在金融抑制之下,从企业端看,由于不少信贷资源被投放给回报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导致不少民营企业存在未能被满足的融资需求;从居民端看,现实之中的资产价格暴涨使得民众对于投资回报有了更高期待,这导致银行存款利息甚至银行理财产品难以满足居民投资需求,于是各类回报率高于10%的信托产品甚至回报率更高的P2P产品成为近些年的热门之选。

企业与居民两端,双方以往未能被充分满足的金融需求一拍即可,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运而生,甚至部分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作为其股东企业的融资平台之一,隐性肩负着为集团融资解困的目的。存在即合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勃兴繁茂,源自社会自身的需求,然而不可否认,不少产品的本质并非产品创新,而只不过是监管规避,以各种非金融身份享受金融业务之便而已。在资本推波助澜之下,互联网金融公司规模不断壮大,门市从热门商圈开到居民小区,从邮件营销到电话营销再到各类名人站台,其活跃程度甚至超过银行。

为何降温?

在中国工商银行资深研究员史晨昱看来,互联网金融景气骤降可归因为以下几点。一是金融泡沫退潮。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移动支付、众筹、网贷、P2P、民主金融等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并迅速普及。一时间,互联网金融被赋予未来金融发展主流的定位,承担着远超于其能力所及的热望,从根本上激发了民众的投资和投机的热情。多数人只知道它可以带来快速收益,但它本质究竟是什么,又是怎样运作的却不甚了了。

二是市场被庞氏骗局柠檬化。信息经济学中著名的柠檬市场效应,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商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由于无门槛、无监管,互联网金融行业可谓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但也为诈骗活动变相提供了平台。地下钱庄、民间借贷披上互联网外衣,“互联网+非法集资”趋势明显。部分P2P网贷平台搞资金池,大量开设线下理财公司,以传销手段发展代理人,利用高收益骗局诱导吸收公众存款。不难发现非法集资问题突出,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要么本身就是非法集资问题,要么就是与非法集资相关联。行业整体声誉和社会形象断崖式下降,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不安定社会因素。

三是寄生性模式阻碍其发展。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迅速,拥有海量的用户规模,但由于其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同质化经营,所以收益空间十分有限,甚至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陷阱。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是向商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但因为成本、市场受制于银行,多年来主要的盈利模式仍无法突破,致使整个支付行业都在夹缝中求生存;另一方面,“宝宝”类业务自身并不具有和具备价值增长的实力和基础,更多是凭借各自的用户渠道来代销货币基金,其实质并非创造新的理财产品,更像是影子金融机构,使产品难以获得创新和持久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因资金身份、领域、性质不同存在的寻租空间不断被削减,资金“搬家溢价”的主体也会加快退化甚至消失,互联网金融产品盈利“寄生”的条件和基础将加快弱化与瓦解。证券市场配资、首付贷等模式也同出一辙。

四是金融监管日趋觉醒。中国对互联网金融的引导采取了“自下而上”的道路,也就是在行业发展初期,监管机构一直持有开放、包容的支持心态,并允许其自行制定行业规范和操作制度;随着平台跑路、倒闭等诸多阴影与问题暴露,政府逐步跟进和提供监管资源。2015年7月,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开启了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监管法规日益严苛,则部分平台无法满足监管要求,无疑将对其业务造成严重冲击。同时,互联网企业自身缺陷也暴露无疑。

根据演化经济学家佩蕾丝对技术革命发展浪潮的四阶段划分,中国互联网金融处于导入期的狂热阶段,即将迎来转折点,互联网金融重新站在一个“寻路”的历史阶段。互联网金融喧嚣之后,不会昙花一现,依然还是蓝海。2016年5月份,P2P网贷行业实现了1480.17亿元的整体成交量,单月成交量刷新了历史新高。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撞击进而引发新的金融业态的出现,仍是未来若干年中国金融面临的现实。可以预期,互联网金融经过高歌猛进后,增长与发展将步入新常态。

“正规军”逆生长

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推进,外界判断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调整期,但此时,一批具有强金融基因和自律性的平台走势愈发强劲,如手握众多金融牌照的蚂蚁金服、依托平安集团的陆金所、脱胎于民生银行的民生电商旗下投融资平台民生易贷。这类平台也被业界称为互联网金融“正规军”。

其中,成立不足两年的民生易贷的业务锁定在投融资领域,相比同类平台屡陷困境,其快速成长尤引关注。截至5月底,民生易贷全平台累计交易额已经达到200亿元,而且到期产品全部本息兑付,维持令人吃惊的“零”逾期。

民生易贷CEO陶静远认为,严苛的风控和资产多元化,是民生易贷成长的核心。

日前,民生易贷联合大型供应链平台良中行推出了订单融资:供应链管理平台推荐其平台上的采购商以订单商品作为质押,通过民生易贷平台获得在线融资服务。

“围绕整个产业链,订单融资实现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用绑捆,风险更可控,也服务了实体经济和小微客户。”陶静远表示,订单融资也是民生易贷资产多元化的拓展。

目前,民生易贷已经具有多期限、多品种、灵活的产品和服务,与之相对应地开拓了多元化优质资产。据陶静远介绍,投资期限较短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对接的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资产;联手民生银行推出的民生金,则对应的是黄金类资产;民生易贷还在进行跨界融合,诸如探索与文化产业合作开发宣发宝类和演唱会类产品,与互联网保险销售机构合作的保险分期产品。

据悉,在民生易贷内部,资产项目通过审核的比例不足1/100。如此严苛的风控标准是否会抑制平台的成长速度?毕竟,互联网时代,很多平台都是以大求胜。

“风控是民生易贷的生死线,无论何种情况,这一红线都不能触碰。”陶静远表示,相比不少平台对于成交量的盲目追求,民生易贷则宁愿放弃速度,而寻求“健康”。

据悉,包括陶静远在内,民生易贷的风控团队全部出身银行,其整体风控体系完全继承银行系统的风控标准。据陶静远介绍,通过资质审核的资产由专业机构进行风险识别,之后民生易贷风控团队从中筛选出符合平台风控标准的资产,进行第二重风险管理。“无论何种渠道过来的资产,民生易贷的风控都会贯穿在整个融资过程中,对资产进行无死角调研和掌握。”

在高于银行标准的尽职调查及相关保证方式之外,民生易贷结合大数据资源,形成自己的风控模型。目前,民生易贷已经接入央行征信中心下属的网络金融征信系统,以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共享系统。

猜你喜欢

民生金融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