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患上“迷茫综合征”
2016-07-25文显堂
文显堂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发言人;曾任国企董事长、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调结构、去产能和以创新为驱动力量的产业升级、新型产业的培育,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尤其是中央政府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和政府推行简政放权的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交通、信息、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和社会事业等重点经济领域,这给民间资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全社会的民间投资理应大幅上升,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民间投资为何下降?许多业界人士大多是从外部寻找原因,诸如政府部门下放的权力虽多,但真正“含金量”高的权力没有下放;金融改革不到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解决;政策执行不到位,尤其是中央政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到位,存在着不作为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行政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都远远好于过去。
依笔者看,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以后,民间投资者的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患上了“迷茫综合征”,陷入了“找不着北”的状态。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民间投资之所以保持大幅增长的态势,是与整个经济依靠资源消耗和粗放式高增长相关,特别是矿业、房地产业等产业爆炸式增长,因其短平快,技术含量低,创新要求低,市场需求大,回报率高,进入了“有钱就能赚大钱”的时代,由此掀起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浪潮,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经济由资源消耗型的增长转变到依靠创新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增长。在这样一个大转变的时期,要追求更高的投资成功率和回报率,投资者的素质成为决定性因素。而我国的民间投资者的素质没有获得相应的提升,也就不可避免地迷失了方向,“找不着北”,虽然有钱,但却投资无道。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今天,当传统产业的投资回报率持续下滑,民间资本一派茫然,大量资本握在手里找不到出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那样,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其实,好的投资项目很多,只是由于受民间投资者自身素质的局限,面对变幻莫测的全球市场,无法鉴别项目的好坏,尤其是面对一些新的投资领域,往往是看不懂,看不准,不敢投。现在,尽管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等领域,也不乏许多有投资价值的好项目,但民间投资者对其自身如何使用资本话语权,如何实现预期的收益,信心不足,不知道该怎么“玩”。
面对民间资本陷入“找不着北”的状况,政府必须在进一步改善行政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的同时,下大力气加强对民间投资者的培训,提升其素质,让他们对新领域、新技术项目看得懂、看得准,这样就可以让民间资本“找着北”,敢于投资,善于投资,并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
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民间投资者的培训,尤其是美国政府,拥有完善的中小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培训体系,常年定期免费提供培训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其投资成功率。我国应该借鉴这一经验,建立完善的免费培训体系,以提升民间投资者素质为途径来提高民间投资的成功率和回报率。当投资成功率和回报率上升到合理水平之后,不仅会促进民间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而且还会掀起新一轮的民间投资浪潮,这既可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