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为行业输送后备力量
2016-07-25郝杰
郝杰
虽位居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一职,但王鸿博还是认为自己首先是个教师。用他自己的话说,自从1986年本科毕业留校后,从未离开过学校,后来又读硕、读博,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所教的《机织工程》、《纺织产品设计》等课程都没有变过。对于获得2014年度纺织之光教师奖,王鸿博笑着说道:“这是对我的鼓励,我喜欢教课,喜欢科研,对学校的感情太深。”
潜心教学,勤恳治学
江南大学有个好的传统,就是无论担任什么行政职务,作为教授必须要上讲台。而对于王鸿博来说,出于对授课和科研的热爱,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教学科研第一线。从做助教、讲师到副教授,一直升到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一直在不断提升自己,以求能够给学生们更多更好的指导和教育。他每年独立开设并主讲多门本科、研究生课程,指导本、硕、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学生实践环节,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达到150%,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获2011、2014年江苏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的本科生获2012年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一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等,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由于教学成果卓越,王鸿博获得了“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获2013年度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位学生评价说:“王院长要求很严格,无论讲课还是做事一丝不苟。王院长那么忙,还亲自给我们上《机织工程》课程,上他的课感觉很开心。我们曾在无锡一棉实习,王院长冒着酷暑亲自开车送我们到企业,在宿舍里给我们交代注意事项,感觉好温暖。”
还有同学说:“王院长很忙,有时上课晚一点都主动与我们打招呼。在我们眼里,王院长是大咖级的老师,非常期待上他的课,每次都要早去坐在前面,务求听得清清楚楚。”
校企携手,卓越育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作为我国创办早、师资力量强、学术水平高的纺织服装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江南大学纺服学院纺织工程专业成为首批入选“卓越计划”的专业,从2010级开始,纺织工程专业每届5个班约150名学生全部纳入“卓越计划”培养范围,成为全国纺织类专业参与这一计划人数最多的高校。
王鸿博为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力促学校每年投入50万元经费,加上企业相关配套,保证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提高培训效果,学院严把企业选择关,联合无锡一棉、常州黑牡丹、南通双弘等三十余家纺织服装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了卓越工程师实践教育基地。
2013年,在无锡第一棉纺织厂纺纱车间实习的同学,针对细纱机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将江南大学现代纺织技术研究所的物联网技术引入到细纱车间”的合理化建议,得到了厂长周晔的重视,并就该项目与纺织服装学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同时将在工厂实习的同学纳入该项目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小组,2013年成功开发了国内领先的细纱单锭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纱锭的全数检测,从源头上控制纺纱过程,既提升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人力成本。在企业实习的4名同学也从“卓越工程师实习生”转变成为无锡第一棉纺织厂的正式员工。王鸿博说:“‘卓越计划推出前,学院针对企业反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借鉴高职院校办学经验,加大实训力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卓越计划的推出促使我们把以前工作做了凝练总结,进一步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缩短学校与企业间的距离,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凝心聚力,踏实做事
从纺织系主任到学院院长,王鸿博每天工作量很大,除了做好本职教学工作以外,事务越来越繁杂,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他遇到过困难,也想过放弃,但是最后凭着强大的信念,凭着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一直坚持到了今天。身为学院领导,他秉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的理念,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打造素质优良师资队伍,目前学院已经拥有一支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高层次师资队伍。本科教学方面,他作为负责人积极组织申报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2011年获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项目、2012年获教育部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获批江苏省“十三五”品牌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始终保持着全国先进水平。
王鸿博还围绕纺织行业发展需求,注重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研创新水平。作为功能纺织品研究方面的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成员致力于高品质高附加值多功能纺织面料及纤维制品的开发,并与鲁泰、圣华盾、芗菲等业界知名企业合作,进行功能面料关键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目前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项,主持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江苏省工业支撑项目等纵向项目4项、横向项目8项。
坚守教育30年,王鸿博认为这种动力来自大学毕业前夕入党的那一天,他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让我获得了一种原动力,党员这个称号,让我觉得骄傲和自豪,也给了我更多的责任感、更大的工作热情。”王鸿博辛勤地耕耘,赢得了学校师生的一致赞许,谈到从教的感悟,他激动地说:“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看着自己培养出来的一届又一届学生走入社会,为国家输送人才,为行业增加后备力量,心里感到强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