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覆盖民心
2016-07-25李鹏
李鹏
[摘 要] 保障改善民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重要的政治工作;保障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做好自治区民生工作的重大部署。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对于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十个全覆盖”;民生;民心
[中图分类号] D63,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07-0158-05
2014年1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不畏严寒亲临内蒙古考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叮嘱广大党员干部:“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地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保障改善民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重要的政治工作;保障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重任,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做好自治区民生工作的重大部署。所谓“十个全覆盖”,即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十个全覆盖”:一是危房改造工程;二是安全饮水工程;三是街巷硬化工程;四是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工程;五是村村通广播和通讯工程;六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七是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八是文化室建设工程;九是便民连锁超市工程;十是农村牧区常驻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加快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意义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十个全覆盖”工程坚持从内蒙古区情出发,调动各方资源补齐农牧区发展滞后的短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从源头密切农牧区、农牧民的联系,改善巩固邻里关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实现农牧区法治化管理。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正确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三农三牧”发展面临新机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要引导资金转向农村牧区,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刺激消费,既可以带动农牧区产业发展,也可以有效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实现了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有效解决了制约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瓶颈”问题[1],找到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牧民就地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实现扶贫攻坚、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支撑。“十个全覆盖”工程着眼于内蒙古自治区实际,是补齐自治区地区发展短板的民生工程,解决了制约农村牧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了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顺利推进,可实现农牧民安居乐业,尤其是对于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二、深刻领会“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丰富内涵
2014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用3年的时间在全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其实质是遵循习总书记指示,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补齐民生事业发展短板,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生动实践。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强心工程。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振奋“三农”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强心工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推动“三农”发展的强心工程。但就内蒙古自治区实际情况看,自治区城镇化率虽已超过60%,但仍有近1000万农村牧区户籍人员在农村牧区、超过500万人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农村牧区的生活服务水平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仍在拉大,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高。而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强心工程。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时期,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村牧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这是正确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振奋发展信心的工程。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良心工程。“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有效破解农牧区发展难题的良心工程。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如何顺利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保质保量保工期完成任务成为检验广大党员干部的试金石。诸如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校舍安全改造,样样都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大事,都是广大干部必须脚踏实地去干的实事。因此,“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落实,可以实实在在地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譬如房屋、水电、校舍、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恰是农牧业得以强大、农牧区得以发展、农牧民得以幸福的基石。因此,全面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要严把工程质量关“打通最后一公里”障碍,夯实发展基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这项良心工程,让自治区农牧民安安心心过上幸福的日子。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暖心工程。“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带着真情温暖群众,想其所想、思其所思、盼其所盼、忧其所忧,保障农牧民基本民生的暖心工程。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要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全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心系民众、情牵民生、凝聚民心。
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要始终做到顺民意、暖民心,要把人民群众当做亲人,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群众共享。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更应不畏严寒酷暑、不论春夏秋冬始终站在推进危房改造、街巷硬化等工作第一线,为农牧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进程,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正是这样一批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头的党员干部,不分昼夜带领农牧民埋头苦干,才能保证“十个全覆盖”工程顺利推进。工程每向前推进一步,农牧民的心就会温暖一遍。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党的形象。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赏心工程。“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要打造让农牧民居住条件更舒适、生存环境更优美的赏心工程。为完成并完善这一工程,必须根治过去农村牧区村庄内外的沙土堆、垃圾堆、柴草堆等影响环境卫生的老问题,对固体垃圾、污水等进行集中处理,实现环境整治全覆盖。在改善农牧区环境的同时,实现村容整洁,应该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体现。因为只有农牧区环境整洁了,广大民众心情畅快了,那么,他们才会感到更有奔头、更有劲头了;只有农牧区美起来、农牧民富起来,农牧业才能强起来,农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奔头的光荣职业。因此,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尊重自然、依山就势、浑然天成的建筑风格,自然条件允许建设什么样的工程、适合建设什么样的工程,我们就大力推进什么样的工程。“十个全覆盖”工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全力遵循自然规律,努力维持自然风貌,有效整治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全局、立足区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创造性地提出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从这一根本点出发,“十个全覆盖”工程不是简单地兴修一批水泥混凝土建筑了事,而是要为着广大农牧民真实的笑脸常开;不是建设一批“面子工程”摆样子,而是要合理有效利用建设的基本公共设施,最终实现提高农牧民文化生活水平的目标;不在于实施工程本身,而在于实现“民富”与“民乐”的有机结合,更在于凝聚民心,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紧紧地凝聚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三、着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步骤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强调,我们应全方位顺应农牧民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帮助农牧民从物质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起来,这为我们做好民生工作,破解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2] 158-162。“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实现工程顺利有效推进,需要以下“六心”到位:
有信心,百折不挠。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期叠加”发展压力大,如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实现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这是一个重大课题。“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内蒙古地区正确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必须牢记总书记嘱托,必须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奋力直追。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敢作敢为的精神,带领农牧民富起来,让北疆农牧区美起来,让内蒙自治区农牧业强起来。
应细心,一丝不苟。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要谋于细、做于细、管于细、成于细。细者,细心也。细致入微,凡群众的事,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大事,都是急事。如果对关系群众的事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都会损害大众的利益,都会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标准严要求,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将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贯穿于工程的谋划、实施、管理和监督等各个环节,切切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3]。
有诚心,襟怀坦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曾强调:“为群众办实事要有诚心。”“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一项重大的德政工程,广大党员干部在投身这项工程时需要一颗诚心,不能有丝毫的虚情假意。只有做到“精诚所至”,方能“金石为开”,才能真正与群众心连心、心贴心。在实施“十个全覆盖”的同时,还要着力推进万名干部下乡驻村,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真心实意地与群众一起生活、一起劳动。只有做到真诚,心中始终装着百姓,进而尊重、理解、包容、关心和支持群众,才能察到民情、听到心声,也才能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问题,顺利推进工程,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有恒心,锲而不舍。贯彻群众路线,做好民生工作永远在路上。要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政策制订者和执行者,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方能进步。因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不畏艰难、排除万难的决心和毅力,既不浮躁也不懈怠,真正做到一切从群众利益着眼、从长远着眼、从大局着眼,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水滴石穿、铁杵成针的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将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建设蓝图一绘到底,让广大农牧民从此步入幸福安乐的康庄大道。
有责任心,恪尽职守。共产党人的特质就是言出必行,行必见效,真正做到以信立言,取信于民。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言行合一、心口如一,实实在在为提高农牧民生活积极努力。“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补齐农牧区发展短板、脱贫攻坚的英勇宣战。因此,为推进这项工程的全面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承诺,时刻把带领群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记在心上,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践行承诺,以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有所作为。
有敬畏心,如履薄冰。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之心,心存敬畏,方能坚如磐石。一是应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是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能对得起养育自己的人民;三是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时不悔当初。敬畏之心始于为政之德,因而,广大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常思贪欲之祸、常怀律己之心,在“工程”推进过程中,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做的绝对不做,真正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做到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秉权执政,如履薄冰;争取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做成广大农牧民放心、赏心的万世“口碑”工程。
[参考文献]
[1]那顺孟和.“十个全覆盖”托起幸福梦[N].内蒙古日报(汉),2015-11-04.
[2]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守望相助,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
[3]两会热评:扮靓“民生”品牌需要“六心”[Z].网易网,2016-02-22.
[责任编辑:马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