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成长是我最大的收获!”
——记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支丽平博士
2016-07-25
文/本刊记者岳修科
“学生的成长是我最大的收获!”
——记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支丽平博士
文/本刊记者岳修科
2015年12月4日,深冬的北京寒风凛冽、滴水成冰;而在全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的主会场内,却是气氛热烈。一位做典型发言的女老师面带微笑,向国内知识产权培训界的各路菁英侃侃而谈。当她讲到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学校参加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培训的人数和考试通过率“双双提升”时,大家不由得热烈鼓掌,由衷赞叹。这位女老师,就是来自安阳师范学院(下称安阳师院)的支丽平副教授。
勤修内功投身知识产权事业
作为纯正的“理工女”,支丽平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读的都是计算机专业。在读博选择专业时,支丽平有了些不同的想法。目睹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她想选择知识产权相关专业,但又担心跨度太大,学业压力过重。一位“前辈”提点她:知识产权是技术和法律的结合,不仅仅涉及知识产权法,更离不开技术。有着理工科技术背景的学者,投身知识产权事业有着天然的优势。衡量了许久,支丽平还是靠向了让她觉得有点陌生,但又坚信其能作为“朝阳产业”而有一个大发展的知识产权领域。
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后,支丽平把很大精力用在业务能力提升上,把“内功”练就得扎扎实实:主持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河南省科技厅、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等多项课题;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入选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是河南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唯一入选者;入选上海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主办的专利情报研究中心专家库“高级专利分析师”,河南省唯一入选者……
“荣誉不足道。”支老师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之所以认为应当大力推动知识产权教育,主要还是出于对将来学生发展的考虑。“让学生们借助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机遇和已经形成的良好平台,在知识产权领域内发挥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这对学生就业乃至整体就业结构调整都是大有裨益的。”
创新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
安阳师院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理念,也正是基于适应市场需求的考虑。支丽平说,就国内而言,目前就业市场较为缺乏的是具有理工科背景的知识产权人才,安阳师院在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的时候就着重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
为了调动大学生学习知识产权课程的积极性,支丽平就拿在校生最为关心的就业和考研作为切入点进行宣讲。学生们了解到:目前国家知识产权人才有大量的就业缺口,这对大学生就业将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在考研方面,很多国内知名大学,招收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新兴研究生专业,而且部分知名高校要求只能理工科背景的本科生报考,这样理工科学生考上名校的概率比其他学科背景的要容易很多。
2015年7月,在支丽平的倡导和河南省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安阳师范学院获准成为河南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的一个分站。而针对远程教育,支丽平所在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2014年就出台规定:拿到一门单科证书可以获得综合实践积分2学分,两门课程都合格的话可以获得4学分,由于综合实践积分获得途径有限,所以4学分这样一个“重磅”的措施也极大增强了远程教育的吸引力;在基础设置方面,学校也实现了高标准、高配置。
为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支丽平同样费尽苦心。她组织了“安师讲坛”系列讲座、“专利分析兴趣小组”以及知识竞赛等形式的教学与社团活动;定期通告表扬学习积极分子,同时利用集中辅导时间打开远程教育平台的成绩管理模块,让学员们了解自身和他人进度;为了清楚方便地了解几百人的学习情况,支丽平要求学生注册统一格式的用户名,格式为“专业+年级+学号”,这样通过用户名就轻松知道这名学生的详细信息,进而在面授辅导时更有针对性。
支丽平告诉记者,每次给学生做完集中辅导,课下都会有很多同学发邮件和她进行交流。一位叫杨玉莹的同学在邮件中说道:“虽然我是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但不是很喜欢编程,说实话也不擅长编程。现在已经大三了,该考虑以后的择业方向了……第一次在课堂上听您谈起与专利分析有关的东西时,我就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好像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觉得好像我本来有点焦虑、犹豫的大三抉择期有了一丝丝的明确方向。”于是,杨玉莹加入了支丽平的课题组,开始系统学习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
亮点纷呈“安师经验”推向全国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平台带来了良好的收效:2014年,安阳师院680名大学生在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学习《知识产权法律基础》、《专利信息检索》等课程,650余人拿到两门课程的证书,通过率在95%以上;2015年参加考试学员人数已达到780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8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承办的首届“校企对接工程-专利工程师”项目从全国近700名学生(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中选出了33强。安阳师院两名学子郭晓佩、杨玉莹名列其中,成为全国33强中仅有的两名河南高校大学生,其中郭晓佩更是获得全国综合评分第五名的好成绩。通过重庆面授后,这两名大学生拿到了全国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水平考试等级证书,目前二人均在北京知名知识产权公司就职。
与2014年“校企对接工程”作为公益性质的比赛不同,2015年的“校企对接工程”是收费的。支丽平辅导的三名参加第二届“校企对接工程”的同学,全部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为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安心准备比赛,支丽平通过学校、学院以及个人科研经费多方筹措,资助学生赴京参加比赛,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最终三名同学信心满满地踏上北上的列车,并且都获得了全国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水平考试一级或二级证书,已经在北京知名知识产权公司实习就业。
在北京某知识产权公司工作的郭晓佩告诉记者,支丽平老师对培养知识产权实用型人才是有着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为学生传授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不惜花费自己的休息时间激励学生的学习,耐心解答学生的疑惑。”她说,支丽平老师对学生们的教育中,“身教”的作用要大于“言传”,支老师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平易近人的性格对自己也产生了影响,“可以说对我求学期间取得的成绩以及参加工作后业务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帮助。”
2015年7月,河南省知识产权局举办了“河南省远程教育师资培训班”,安阳师院受邀做典型发言,在河南省首次提出“学分认定”、“线上+线下”的结合辅导方式、考研就业宣讲等激励措施。尤其是“学分认定”的方法,在省内兄弟院校得到推广,有效提高了参加考试的比率和通过率。此后,安师的一系列经验引起了全国同行的高度关注。2015年12月,听取了支丽平在“全国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安阳师院的方法卓有成效,值得在全国推广。
从曾经的茫然不决,到全情投入知识产权事业、忘我工作,8年的砥砺耕耘换来了桃李馥郁、业内认可。支丽平说,学生是她最大的牵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舞台,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每位同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大展才华!于我而言,学生的成长就是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