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探究

2016-07-25李娟玲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中心小学甘肃定西743017

学周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探究方法

李娟玲(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中心小学,甘肃 定西 743017)



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探究

李娟玲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中心小学,甘肃定西743017)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教育经常被学校放在次要位置,成效甚低。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的实效性方法进行探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分析德育工作实效性缺乏的原因以及提高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方法两方面对小学班级德育教育进行研究,期望研究成果会对广大小学德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关键词:原因;方法;探究

一、德育工作实效性缺乏的原因

(一)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说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接受对象,但是其主体位置却没有在德育教育中体现出来。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思想尚不成熟,没有独立的思想,不用考虑他们的想法及感受,同时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按照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去“生硬”地执行,导致学生参加德育教育活动时像是看热闹的围观者一样,表面上接受了教育,但在实质上根本没有体会到德育教育的内涵,这就在一方面造成了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缺失。

(二)德育活动较为浮夸和形式主义

现阶段小学德育活动的内容并不能和学生成才的需求紧密相连,多数是喊口号、说教式、运动式的教育活动,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这样具有浮夸和形式主义特点的德育活动无法深入学生内心,对学生形成完整的德育观念也没有很大帮助,使学生不理解、不接受,也就造成了德育工作缺失实效性。

(三)德育教育力量单一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同时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配合。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学校进行正面的德育教育,社会却提供一些反面教材,家庭引导学生更加注重现实的情况。这样的矛盾使所有的德育教育力量变得愈发单一,无法使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更好地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贡献力量。此外,在人们的观念中,德育工作普遍被认为是德育处的工作,与其他领导及任课教师没有什么联系,整体缺乏“育人”的意识,甚至有些教师自身也不能达到德育的标准,不能以身作则。这在主观上造成了德育教育力量单一的情况出现,从而也就导致德育工作缺失实效性。

二、提高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方法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合理的德育需求

学生是班级德育活动的核心、主体,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班级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因此,在举行班级德育活动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合实际地考虑学生的想法,并且将学生的想法融入到班级德育活动中来,使学生合理的德育需求得到满足,让学生通过班级德育活动真正地理解德育的内涵。因此,我校在这时根据学生的这一主体德育需求,深入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金种子”工程,并以“善行义举榜”活动和“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为载体,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善行义举榜”就是在活动中设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即仁、义、诚、敬、孝)和其他类共六个榜,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学校举荐的形式推荐上榜学生。通过此活动不仅宣扬了好人好事,展示了善行义举,而且引导全学校形成一种学习先进模范、争当先进模范的浓厚风气,满足了学生主体的德育需求。

(二)设计朴实、“接地气”的班级德育活动

能引起学生产生道德共鸣的,不是那些浮夸的形式主义的德育活动,而是那些更为贴近学生实际朴实、“接地气”的班级德育活动,这样的班级德育活动才更加有效果。这也正与我校“求实创新和谐高效”的校训相符合。例如,我们可以改革班级干部制度,一改从前的“小干部终身制”变为“小干部竞争制”。或者可以采取“今天我是小小班主任”的班级活动,让每位学生轮值参与班级日常管理,让学生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使学生自身的德育发展得到推动力。

(三)整合德育力量到班级的德育活动中去

在德育教育中,社会、学校、家庭都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只有提高这三者德育行为的协调性,整合德育力量,发挥德育整体的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完成德育工作。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的班级德育活动,例如,在班级中可以开展“德育大家谈”的活动,需要派出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和社会人士的代表来共同参与这个活动,在活动中各方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听取他人的看法,使各位学生在通过实际的交流中逐渐领悟德育的真谛,与此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德育行为的协调性,从而使这三股力量更好地为学生的德育工作作出贡献。

德育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想扭转当前德育工作薄弱的局面,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我们就应该认真搞清楚德育工作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并且在进行班级德育活动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求,设计朴实、“接地气”的班级德育活动。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一定会提高班级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张景贤]

The Method of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LI Juan-ling

(Lijiabao Central Primary School,Dingxi Gansu,743017,China)

Key words:reasons;methods;exploration

Abstract:At current stage,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 is often put in a secondary position by school,let alone the class effectiveness. Therefore,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to launch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lass.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causes of lacking moral education and has a research on how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The author expects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n moral education towa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7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95

猜你喜欢

探究方法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