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敬欧洲
—观电影《 二 月 之 夏》

2016-07-25董菁

幸福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夏加尔之夏画家

文/董菁



致敬欧洲
—观电影《 二 月 之 夏》

文/董菁

作者简介:

天蝎座。生于武汉古老长街。

喜欢宅在一个缀满小说、音乐、电影的秘密花园。

著名影评人,自由作家。有小说结集。

这是发生于艺术家们之间的故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欧洲,英国的拉莫纳,大海边,一个真实而又凄绝的爱情故事在这里发生。这就是电影《二月之夏》。一部充满了调色盘,画布,赛马,酒精,火焰,海风,诗歌,以及三角恋的故事。这也是属于画家阿尔弗雷德・曼宁斯的传记故事。一个直接,粗暴的男人。他的绘画天才成就了他的艺术,成就了电影《二月之夏》的底色。却毁掉了一个女人与另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个《二月之夏》。只要有艺术与爱情存在的地方,就有无数个电影项目等待开发。就像一枚丹顶鹤的鸟蛋,等待孵化。

电影迷人地还原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欧洲生活。那是一个艺术巅峰的时代,大师云集。这是一个生存着莫奈,夏加尔,塞尚,梵高,马蒂斯,高更的时代。在巴黎,在咖啡馆里,他们聚会畅谈。酒吧女郎红着脸蛋侍候着他们。男人戴着礼帽,持有手杖,坐着马车。女人矜持而贤良地扮演画家背后的女人。她们照顾着他们的生活,并且成为他们的模特,就像一朵安静的紫罗兰。这一个时代犹如鱼网捕鱼,只有艺术流传下来。成为了后人的教科书以及膜拜的对象。那些属于画家的生活,拮据的生活,琐碎的生活,尴尬的生活,生病的茫然,爱情的极致和失恋的痛苦,以及所有的后悔与阴暗,犹如海藻与泥沙,全部归还给了大海。只有电影,坚持并且热衷于挖掘艺术家盛名背后的人性与真实。这是属于电影的美好与职责。

于是我们看到了电影《二月之夏》。画家曼宁斯与好友吉尔伯特同时爱上了女孩弗洛伦斯。这是最为迷人而经典的三角恋故事。通过电影里画家曼宁斯的生活,我们可以想像莫奈、雷诺阿、夏加尔和其他名流的爱情生活。那通常在春天和夏初,在海边在树林在平原。画家身着衬衣和马甲,戴着宽檐帽。那时他们已经四十出头了,留着模糊的络缌胡子,身材不高。他们说着乡村口音的英语和法语。他们支起画架,微风像猫咪的皮毛抚摸着脸庞。他们指挥女人们摆出各种姿势。于是我们看到了莫奈的《撑阳伞的女人》、雷诺阿的《浴女》、夏加尔的《生日》、《白领贝拉》。在电影《二月之夏》里,曼宁斯画树林里骑在马上的白衣的弗洛伦斯。端庄如一只白鸽的优雅。

《二月之夏》的爱情故事是一个悲剧。弗洛沦斯爱上的是吉尔伯特。一个英俊高大温柔的男子,有着碧绿的眼珠,他由英国著名男星丹・史蒂文斯扮演。《二月之夏》是文艺版本的《爱你,罗茜》。这两部电影都是三角恋。女主角弗洛伦斯和罗茜的结婚对象都是她们不爱的男人。曼宁斯与不爱他的弗洛伦斯结婚了。他的粗暴与不羁毁了她。弗洛伦斯自杀了。由此我们可以想像这个世界上其他的大多数艺术家的爱情。他们的个性或温和或激烈。他们或许在某个观看歌剧的周末夜晚,对隔壁包厢的陌生美丽少妇暗生情愫。或者在酒吧邂逅一位活泼的少女,大胆的愿意为艺术献身的少女。不谙世事的爱慕艺术家的少女,犹如毕加索与他的女友们。或许那些艺术史上定论为专一温和顾家的男子,最终带着他神秘隐瞒的情史进入了坟墓。或许他有私生子,这些可怕的神秘的真相只有在某个星夜跳到大街上大口自由呼吸。

这就是电影《二月之夏》。它讲述了太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欧洲的时空。画家们的生活。他们的衣着,性情,表情,他们的单纯与执着。他们的孤独与坚守。那些深夜泛黄的煤油灯下笼罩着的,是整个曾经浪漫的欧洲与艺术。是一种爱情的真谛,以及永恒的人性的真实与残酷。

猜你喜欢

夏加尔之夏画家
“超现实派”和夏加尔
海岛之夏 2
夏加尔 下
夏加尔 上
夏加尔 上
欢乐之夏
海岛之夏 3
酷炫小画家
《探亲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