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6-07-23黄晶

2016年2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大学生

黄晶

摘 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职业决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但受到学生的自我认识、对职业的认知能力和自身决策能力的影响,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探索影响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的因素,分析它们的影响机制,能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指明方向,帮助就业指导工作发挥其效用,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有效。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难题。高等教育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业工作相关指标已经被当作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平衡杠杆。但高校普遍还不太重视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决策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高校存在着就业指导力量不足,教育普及性不高等不良现象,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不佳。

一、职业决策的内涵

《教育大辞典》对职业决策的定义是:“人们依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做出合理的职业方向抉择的过程,内容包括探讨和认识个人的价值、自我和环境资料的使用以及谋划和决定过程。”

职业决策是个体一生中必然要面对的重要决策,是指个体对其未来的职业做出的选择。有效的职业决策不仅能帮助个体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职业决策几乎是每个个体人生中重要的选择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大学生职业决策是在指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可能随时面临职业选择需要做出我决定。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较大,社会就业形势总体严峻。了解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在面对瞬息万变的职场上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选择。

二、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职业决策过程中必须要考虑三个主要要素:第一,对自己有相对全面、客观的认知,包括能力、兴趣、爱好、性格、优缺点及其原因;第二,对各种职业从业者的素质条件有清晰的了解,包括各种职业所对应的薪资待遇、未来发展空间等等;第三,经过个人思考对第一、二两部分的现实关系有相对明确的认识。

(一)个人因素。第一,心理特征。职业决策狭义上指的是就业指导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的职业决策直接受到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大学生生对自我的认识主要针对自身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倾向,对于职业决策具有定向的作用。而个体的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倾向性的表现,主要包括个体的兴趣、性格、能力、性格、价值观等。第二,成长经历。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从个体所经历的特殊事件和经验积累的角度来看,个体的独特性差异会对其职业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年龄、性别和学习背景等方面。第三,即时状态。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的过程中难免因面临种种障碍而影响其做出即时决策。职业决策最终落脚于行动的执行上。大学生设定、执行职业目标时往往受自身职业规划观念的制约,进而会影响其职业决策的方式。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方式包括独立决策型、依赖决策型、拖延逃避型、探索未决型和焦虑未决型。

(二)家庭和成长环境因素。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对其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影响:教育方式的差异早就了不同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家长的职业往往是个体最早了解和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价值观、人生态度、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对其子女的职业决策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朋友、同学等同龄人所持有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和表现的行为特点也能够影响个体对职业的偏好,并最终会影响其职业决策。

社会环境因素。不同的社会环境给予个人的职业信息也不同。从宏观层面看,社会、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力量会影响个体的职业决策。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职业信息,了解职业环境,从而调整其对职业观念。同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以及用人单位的发展情况也都影响着大学生职业决策。

三、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建议

(一)发挥专业特长。大学生在进行生涯决策时,无论选择哪种类型的职业,其工作性质最好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密切的联系。可以选择本专业领域的职业,也可以选择邻近专业领域的职业,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二)扬长避短。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如学业表现、所获荣誉、社会实践经历以及工作能力等。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无论应聘哪种职业哪个职位,都要综合考量自己的专业背景是否适合该职位,同时评估自己是否具备与职位相应的性格特点和气质类型(多血质、抑郁质、粘液质、胆汁质)。如果忽视自己的优势,盲目应聘与自己的专业背景相去甚远或者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不相符的职位,及时暂时成功了,也很难取得长期的发展。

(三)明确职业目标。大学生要确保成功就业,首先要在对充分了解自身条件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职业目标,并排出优先级;其次要评估首选职业目标成功的可能性,并提前做好应对方案,一旦首选职业未能实现,需要及时调整,调整某些标准指标,重新应聘选择适合自己并最有可能实现的职业目标。

(四)认清职业决策动态循环的本质。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首先要规划可能的职业生涯路线。在初步确定职业生涯路线时,受到人脑信息的加工能力的限制,面对众多可以选择的职业道路,大学生常常只会根据自己预期的目标来考察职业生涯的某个属性,并快速地做出职业决策。因此,初步的职业选择之后,大学生很有可能得到的是好几个职业道路。如果初步选择之后所确定的职业生涯选项信息能够被个体所认知,那么个体就可以充分考察每种职业选择的属性价值。最终,个体会运用补偿策略来确定其职业道路。职业道路明确了之后,个体对该职业决策结果的评估决定了其是否会执行这一决策。如果个体坚信自己的职业决策是正确的,那么将会很快地将其职业道路付诸行动。否则,个体则会继续收集更多的职业属性信息,并做出新的职业决策。因此,大学生要认识到职业决策过程的动态循环本质,在进行职业决策的过程中,注重对职业信息的搜索、判断和评估。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职业决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受到其对自我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和本身的决策能力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学校教育层面,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进行教育引导,要以就业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开始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创造校内外实践机会等方式打造立体的教育、服务机制,帮助大学生今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正确的职业生涯决策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我们知道,从确定职业目标到搜集相关职业的属性信息,再到对职业价值进行判断和评估,最终做出决策行为,个体的每一个职业决策都包含了系列的复杂程序。

综上所述,探究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因素,分析它们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机制,将帮助大学生掌握职业决策的能力,能够对自己职业决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判定,进而为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提供有效的指导。由于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社会环境因素纷繁众多,引导大学生排除外界影响,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规划职业道路,明确职业目标,以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指导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铮.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分析与干预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4(08)

[2] 赵永春.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王沛.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M]科学出版社,2007,(2)

[4] 黄林楠.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01)

[5] 余嘉元.大学生的职业决策避免认知偏差[J].黑龙高教研究.2007(10)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