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海波:探寻以信用为支撑的融资融信蓝海

2016-07-23王红茹

中国经济周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海波普惠信用

王红茹

没有想到,华盛永成(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道亨佳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海波的办公室竟是如此质朴简洁,一张现代风格的办公桌,一张欧式圆桌,一株浓翠欲滴的绿植,几把座椅。墙壁上,一幅“无难不可逾越”的题字,更显得苍劲有力。他的助理为我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在茶香氤氲中,记者和他聊了起来。

“我是个有故事的人,像是一匹不知疲倦的马,正在自由的草原上驰骋。”他直率的话语有一股东北人特有的爽朗和豪气。

郭海波1977年生于吉林九台,这个来自东北平原的开拓者,经过多年打拼,目前成为拥有旗下60余家子公司的事业带头人。他以树立信用文化为理念,以打造信用体系团队为己任,成功地开创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从懵懂少年到挣得人生第一桶金

吉林九台,那是一个在长春东面美丽富饶的地方,绿野葱茏,盛产优质大米。郭海波的父亲参过军,后复员回家乡务农。童年的海波是快乐的,但农村的生活又是艰苦的。跟着父母开垦,是他少年时不灭的记忆。没有机械,全凭双手,把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连成片的高产稻田,“那使我知道什么是累,每一寸筋骨都歇不过来的累。” 他说着,似乎刚从稻田里出来。

1992年, 郭海波初中毕业,看到父母在北京搞粮油批发非常辛苦,为分担他们的劳作,不顾父母的劝阻,毅然放弃升学来到北京。

“市场不同于田间,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和稍纵即逝的机会。经历了近一年的从体力到脑力的转换适应期,我渐渐摸到一些规律,已经可以自己独立经营了。”他说。

商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但也许更加残酷。郭海波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仍是一个拼体力的懵懂少年,过早辍学导致的知识匮乏已经对他形成制约。于是,他开始对市场营销、创业管理理论产生浓厚兴趣。工作一完,就抱着借来的保罗·海恩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邝鸿的《现代市场营销大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一看就到深夜。此时,他恨不得把未知的知识全都记到脑子里。

接下来,是要将所学的经济理论转变为实践。1995年,郭海波的业务已经顺风顺水。他曾在一天之中批发出一个车皮(60吨)的大米,当天收益7000多元。这7000元现在看着不多,可在当时对他却是笔巨款,这也是他收获的人生第一桶金。

粮油批发业务让他有了一些经验积累,但是利润太薄,市场起伏,他决定转行,将目标锁定金融投资领域。2000年,郭海波成立了北京世纪正恒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企业贷款、银行按揭业务。这是他首次涉足金融领域,也为他今后从事融资融信业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涉足文化教育事业,热心公益,

资助困难学生

年轻是资本,是财富,更是机会;因为年轻,敢想敢闯,也敢作敢为。2008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郭海波萌发了对文化教育领域的浓厚兴趣,“这源于我上学时对文学、美术的偏爱。我到今天还能背出《西游记》《封神榜》《说唐》《三国演义》《水浒传》《三侠五义》等人物的来龙去脉。”他不无得意地说,“同龄人里少有对手。”

郭海波先是在国家教育部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负责文化、艺术教育的培训、策划和拓展工作。2011年与中国周恩来研究会合作,致力于文化教育公益事业。

这一段工作经历让他广泛接触了同以前不一样的人群。革命前辈、老教育家、老艺术家,这些人豁达的胸襟、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他,让他领略到文化教育事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活力的重大意义。

凭着对文化教育工作的热爱,郭海波成立了“海澜堂”书画沙龙和北京海阔长风文化中心。“海澜堂”成立时的寄语“ 海澜堂主倾注有年,陟阜涉深,广纳高朋,任侠豪举,尤重公益。仰庭松之虬枝,俯空谷之幽兰”,表达了他对文化事业的执着和希望。

这一年,“海澜堂”举办了一场颇具影响的“纪念辛亥百年铭史志,书画寄情思伟人”活动。这次活动在宋庆龄故居举行,通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表达了对宋庆龄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缅怀。

“我出身农家,为了生计,未竟学业,因此对教育文化的公益事业格外关注。”郭海波说出了自己举办助学公益的初衷。

2012年6月下旬,郭海波从北京驱车50公里来到房山区十渡中心小学进行实地考察。那里风光秀美,但土地贫瘠,十渡中心小学有一些学生家里非常困难。郭海波走了15公里山路来到一户学生家,低矮的房屋,泥土斑驳,烟熏火燎,只有两床被褥,仅有的几件必备家具也破旧不堪。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躺在炕上下不了地,盖的被子散布着数十个补丁。看到这种情况,郭海波的心仿佛被针狠狠地扎了一下,这条硬汉子忍不住落了泪,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说:“太苦了,实在太苦了!”他没想到在发达的首都北京附近竟有这样困难的家庭,随即掏出1000元钱塞到了老奶奶手中。随后,他又去别的学生家,一路下来,类似这样的困难家庭的学生共有9名。他意识到,单凭自己一个人这样零星的捐助,仅能解决一时之急,如果能倡导大家一起形成合力,对孩子们的帮助会更大。

于是,2012年7月10日,一场“‘手拉手恩来爱心系列工程暨海澜堂助学公益活动”在北京佰汇广场如期举办。他联合众多愿意献爱心的企业界人士,现场对9名困难学生捐助。大家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爱心接力赛。

“我这样做不是一时冲动,是想尽到一个国人的责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内心的净化。其实,事业的成功与失败都是暂时的,一个人爱心的修为才是永恒的。”郭海波说。

华丽转身金融业,

开发一系列金融创新型服务

在员工的眼中,郭海波以“行事果断”“乐善好施”著称;但是在一些外人看来,他的性格看上去颇有些“强势”,认定的事从来都是坚持到底。而他的这种强势,更多地体现在对公司发展的战略定位上。

2012年,中小企业融资难依然是普遍现象,大批的创业者和经营者因为缺少原始资本而被银行拒之门外,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这个问题始终在郭海波的心中萦绕。

“当时个别商业银行推行了‘0首付购房、买车,公务员三人联保信用贷款等金融产品,我就在想,要是能构建起一个组织,大家以信用为核心,既能相互制约控制风险,又能满足银行吸储放贷的业务要求,从而实现普通百姓的融资需求,岂不是一个两全其美之策?”这样一个萌芽在郭海波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2014年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讨论并通过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这是一个绝好的消息!郭海波感到巨大的鼓舞,两年来的谋划,似乎就在默默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国家的大形势体现了民间的诉求,实现愿望的机会来了!”说到这儿,他仍然压抑不住兴奋。

在国家倡导建设信用体系社会的大背景下,郭海波于2015年5月成立了华盛永成(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以“诚信作为持续发展的基石”,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解决方案,并立足于文化交流、传播打造信用文化,针对国内市场的特点开发一系列创新型服务。

可喜的是,公司运营一年多以来,与道亨佳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海阔长风文化中心以及遍布全国的60余家文化发展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郭海波,一匹驰骋的骏马,正在探寻以信用为支撑的融资融信业务这片“蓝海”。

建立融资融信普惠平台,

让百姓尽享信用带来的价值

不得不说,建立融资融信普惠平台,是郭海波开展和搞活融资融信业务的一着高棋。

今年5月28日,由道亨佳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起,华盛永成(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成立的融资融信普惠平台信用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在河北廊坊市召开。

在启动大会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周恩来研究会基金会、国投瑞银资产管理公司、北京华多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先后作了重要发言。

融资融信普惠平台旨在通过信用体系建设,使百姓了解个人信用在社会中存在的基本价值;普及社会主义金融知识,让资金流动、价值体现具体化、规范化。

说起建立融资融信普惠平台的初衷,郭海波表示,“我之所以给这个平台起名叫‘融资融信普惠平台,意思是‘想融资先要融合信用,让老百姓享有由信用带来的价值。”

建立这个平台并非偶然,在经营投资顾问公司时,郭海波发现从投资公司按揭贷款客户的还款不良率逐年增高,百姓的信用正一步步缺失,也让金融行业的经营压力及风险增大。如何让更多的人诚实守信,帮助在资金方面有困难有需要的人?郭海波选择以创建平台的方式,用会议的模式来传递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让他欣慰的是,目前在全国已有60余家文化公司与华盛永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遍布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会员人数突破3万人。每月召开的信用体系建设会议多达200余场,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平台以倍增的模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记者问做融资融信普惠平台是否是他的理想?

郭海波十指交握,思索片刻,“做融资融信普惠平台最大的收获是聚集了一批有共同信念、共同理想的人。传递金融正能量是我们的使命,打造一支有信仰、有信念、勇于担当的百姓团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至于我个人,理想是当一名赛车手。这个理想现在是没有机会实现了。”他淡然一笑。

猜你喜欢

海波普惠信用
神秘的植物工厂
山清水秀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失信商人的悲剧
这里有爷爷
我的宝宝要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