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兴香道,你也可以

2016-07-23吴钩

南都周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烧香宋人黄庭坚

吴钩

日本今天还保留着传统的三“雅道”,即茶道、花道、香道。这日式三“雅道”其实都传自中国,宋朝文人间也流行四雅事:挂画、点茶、插花、烧香。其中的点茶、插花、烧香在日本演变成了茶道、花道、香道,但在中国本土,文人四雅事后来却全面没落,比如“烧香”一词,宋人一般用来指称一种雅玩,即焚香;而现在却与“拜佛”连用,指一种民间祭拜仪式,雅味全失,俗气尽显。

遥想当年,一炉袅袅飘着轻烟与香气的焚香,在宋人生活中的地位,就如今日小资家中终日飘扬的轻音乐吧。宋人在读书、闲居、烹茶、雅集、欣赏音乐、宴客的时候,都会烧一炉合香,氤氲一室。深谙香道的黄庭坚还归纳出“香之十德”:“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中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可见香在文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如果抽掉了焚香,宋朝文人一定会认为他们的生活将失去了数不尽的清趣。

今天,在广州等地的小圈子内,传统的香道有复兴之势,不过香道毕竟非常小众,这是因为,香料非常昂贵,花大钱买香料来烧掉,非有钱有闲的人不可为。这个时候,如果你对香道文化深感兴趣,不妨仿效宋人,自己制作香品——用非常普通的材料,都可以做出不错的香品。

合香:DIY香品

宋人玩香道,一般都用人工调制的合成香料,叫“合香”,而不是直接将沉香、檀香等拿去烧。宋人陈敬撰著的《陈氏香谱》载:“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麝滋而散,挠之使匀;沉实而腴,碎之使和;檀坚而燥,揉之使腻。比其性,等其物,而高下如医者,则药使气味各不相掩。”这是宋人制香的原则:按“君臣佐使”的道理配伍香药,和合各香,使其激发出来的气味更加宜人。

许多宋朝士大夫都喜欢亲手调香,并将调香当成文人生活的雅趣。我们熟悉的爱国诗人陆游就是一位调香高手,他的《焚香赋》描写的就是调香之法:“暴丹荔之衣,庄芳兰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实;纳之玉兔之臼,和以桧华之蜜。”

宋朝文人焚香,并不追求香气的浓烈,而更为心仪香味幽长耐久、淡雅清逸的合香类型。宋时从海外贩入的番舶沉香,由于香味“腥烈,不甚腥者,意味又短,带木性,尾烟必焦”,并不受士大夫欢迎;其中有一种番香,因为在广西钦州集散,被称为“钦香”,其特点是“质重实多大块,气尤酷烈”,宋人便认为它“不复风味,惟可入药,南人贱之”。

宋人还喜欢用鲜花或水果蒸香,使花果的香味沁入香料中,焚香时便可以嗅到花香或果香。有一款叫做“返魂梅”的合香,烧起来有梅花的香味。“返魂梅”的名字为黄庭坚所取,黄庭坚与好友惠洪游潭,恰好衡山花光寺的长老派人送来两幅墨梅。黄庭坚在灯下欣赏后,评价说:“好画!唯一的缺憾是没有花香”。此时惠洪从囊中取出一粒香丸,投入香炉内,顿时闻到梅花的暗香浮动。黄庭坚问这是什么香。惠洪说,此香为韩琦所创,后苏轼学到调制的手法,又传给了他。惠洪还取笑黄庭坚:苏大学士都知道你有香癖,却不肯将此香制法相授,真不够朋友。黄坚庭遂给这一合香取名“返魂梅”。

宋人的所谓“烧香”,其实也不是用火“烧”,而是用炭“炙”。《陈氏香谱》说得很清楚:“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矮桌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银叶或云母,制如盘形,以之衬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慢,无烟燥气。”利用炭火的炙烤激发出香料的香味,同时又避免了香料燃烧时发出的烟气。而用来炙烤香丸的香炉,宋人也形象地称之为“出香”。

杨万里有一首《烧香》诗,描绘的“烧香”其实也是隔火熏香:“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表现烧香题材的宋画上,往往只看到香炉,而不见烟雾缭绕。

便宜的山林四和香

清贫的宋人如果有雅兴,也可以焚香。宋代有人调制出一种成本十分低廉的“山林四和香”:“香有富贵四和,不若台阁四和,台阁四和不若山林四和。盖荔枝壳、甘蔗滓、干柏叶、茅山黄连之类,各有自然之香也。”宋代的“四和香”是名贵香品,由沉香、檀香、龙脑香、麝香四味珍贵香料合成。而“山林四和香”的原料只是荔枝壳、甘蔗滓等生活废弃物,可谓“变废为宝”。制法也很简单,《陈氏香谱》收录了一款跟“山林四和香”差不多的“小四和香”配方:“香橙皮、荔枝壳、榠楂核或梨滓、甘蔗滓,等分,为末,名‘小四和。”四种寻常原料以1:1:1:1的比例搭配,研成粉末,加梨汁和成丸,阴干即可备用。

不要以为这是胡扯,《陈氏香谱》载,荔枝,“取其壳合香,甚清馥”。你不妨做一个试验:将荔枝壳晒干,然后用电蚊香机烤热,保准会散放出浓烈的香味。陆游就曾利用荔枝壳调制合香。宋仁宗宠爱的张贵妃也用荔枝壳制作了一款清新朴素的“阁中香”:“温成皇后阁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练花之类,沉檀、龙麝皆不用。”

以荔枝为主香的香品,古人发明了好几种,我且介绍几款给诸位。一、小四和香:用料是香橙皮、荔枝壳、榠楂核或梨滓、甘蔗滓。二、四叶饼子香:用料是荔枝壳、松子壳、梨皮、甘蔗柤(滓)。加入降真屑、檀末同碾,效果更佳。三、穷六和香:用料是甘蔗滓,干柏叶,黄楝头(即苦楝花),梨、枣核,任加松、枫毬。

制作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四种(或六种)香料按1:1的比例配伍,全部研成粉末,加入梨汁和成丸状,阴干即可。

宋朝市井中也有香道。你到酒店喝杯小酒,只要付一点点小费,招呼一声,便有“香婆”捧着香炉上前,在你的酒桌上给你焚香。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说,杭州的酒楼“各分小阁十余,酒器悉用银,以竞华侈。……及有老妪以小炉炷香为供者,谓之香婆。”当然,“香婆”所用香丸,肯定不是名贵香药,好在价格便宜,一般市民都消费得起。

宋人的焚香,你要说它平民化,它又讲究到极致,连“气尤酷烈”的名贵番舶沉香都被士大夫评为“不复风味,惟可入药,南人贱之”,剥夺了其作为焚香品的资质。但你要说它太讲究,它又有十分平民化的一面,寒门子弟用荔枝壳调制出来的合香,也被誉为“有自然之香”,优雅的焚香之道,始终向寒士敞开一扇门扉。这也是宋代香道兴盛的一大原因吧。

我觉得,焚香之道,不在于你所用的香料是不是很名贵,而在于你是不是懂得创造雅致的审美生活。心有雅兴,低成本也可以玩香道。

猜你喜欢

烧香宋人黄庭坚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七绝·门垂柳
宋人悟道诗
贪婪
白饭、皛饭与毳饭
写在六合金光寺
从棋品看人品
古柏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