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包虫病防控技术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召开

2016-07-23本刊赵晓松

中国动物保健 2016年6期
关键词:兽医学包虫病科学院

○本刊/赵晓松



“全国包虫病防控技术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召开

○本刊/赵晓松

2016年5月7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主办、新疆畜牧科学院和新疆畜牧兽医学会承办的“全国包虫病防控技术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哈密大厦成功召开。来自包虫病流行区防控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相关专家、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人员及新疆、青海、内蒙古、四川、甘肃、西藏、宁夏等地动物疫控中心代表共计80余人出席本次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推动包虫病防控方面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做好“包虫病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总结推广各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

出席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理事长刘群、分会名誉理事长汪明、新疆畜牧厅兽医局局长行庆华、新疆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林汉亮、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所长黄炯、新疆疾控中心副主任阿迪力·司马懿等,新疆畜牧科学院院长王力俭主持开幕式,刘群理事长及行庆华局长分别致开幕词。

(新疆畜牧厅兽医局局长行庆华致词)

行庆华表示,从“七五”至今,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始终坚持不懈地从包虫病预防控制方面着手,对包虫病防控技术提出了“单相切断病原循环链”的控制策略,即“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无污染驱虫模式,并自1987年开始在新疆部分地区开展系列防治试点工作,证明该模式是最为有效的包虫病防控措施。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理事长刘群致辞)

刘群理事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非常有意义,是对我们十几年来包虫病防控工作的一个总结和汇报。她指出:包虫病曾经和疟疾、血吸虫病并称为我国三大寄生虫疾病,经过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数十年的努力,疟疾和血吸虫病已经被初步征服,唯独包虫病因宿主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等因素影响,至今仍面临巨大的防控困难和挑战,防控工作任重道远。包虫病的防治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多部门的协调和全社会的参与,共同防控包虫病,要努力完成《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的包虫病防治要求,完成“十三五”时期的防治目标、体系和队伍建设。

主题报告由刘群理事长主持,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张文宝教授就“包虫病百年控制”、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伍卫平教授就“我国包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工作进展”、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蔡金山副主任就“青海省包虫病源头防治工作汇报”、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张壮志研究员就“包虫病防控措施及技术”等主题进行了精彩报告。

(张文宝研究员:包虫病百年控制)

张文宝研究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通过报告重点回顾了冰岛、新西兰、塞浦路斯、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阿根廷等国家或地区对包虫病近150年的防控经验与效果,并就国外包虫病的控制要点在我国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提出:对犬采取每年8次以上的有效驱虫,是包虫病控制的最为有效的控制措施。

(伍卫平研究员:我国包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工作进展)

伍卫平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介绍了我国目前包虫病流行情况以及相应的防控工作进展。截至2012年全国人群包虫病流行县350个,人群包虫病平均检出率0.54%,犬棘球绦虫粪抗原平均阳性率4.21%,家畜病变脏器平均检出率4.43%,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等西部农牧地区。而后伍教授重点针对目前我国包虫病防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了分析。

(张壮志研究员:包虫病防控措施及技术)

张壮志研究员(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以《包虫病防控措施及技术》为主题进行了演讲。由于包虫病流行区经济基础较差,基层包虫病防治基础薄弱、能力不足,相对于其它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而言,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条件更艰苦,工作难度更大。又因普通吡喹酮片剂味苦,防疫员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太多辅料(下水、馒头等)包裹药物进行投喂,导致防控不到位。而后张教授重点介绍了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联合北京中农华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十年研发犬包虫病防治专用驱虫药物“爱普锐克——吡喹酮咀嚼片”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应课题的完成情况:吡喹酮咀嚼片极大程度掩盖了吡喹酮的苦味,同时具有强烈诱食性,可使犬自动吞服(自动吞服率90%以上),一次性用药对犬棘球绦虫的驱虫率达100%,真正有效解决了家/ 牧/野犬棘球绦虫防治中投药难的问题,是目前包虫病防控中较理想的犬用抗棘球绦虫药物新剂型,该成果已于2016年4月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以及批准文号。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蔡金山副主任(由张壮志研究员代发言)就《青海省包虫病源头防治工作汇报》为主题进行了报告,重点就青海省目前针对包虫病防控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青海省应用具有诱食性的吡喹酮咀嚼片对当地犬进行驱虫应用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驱虫效果和90%以上的自动吞食率,同时青海省也在当地部分试点地区开展了犬驱虫和羊免疫相结合的“犬、羊双源头切断传播链”技术的研究并进行推广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原院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名誉理事长汪明教授主持讨论环节。西部七省区的动物疫控中心代表与包虫病防控领域的专家进行了热烈研讨,分享了包虫病防控经验,提出了包虫病防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目前我国包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通过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提出以下八点建议并达成共识:

1)加大对包虫病危害和防控的宣传推广力度。

2)建立有效的包虫病防治组织机构和体制。

3)包虫病控制的根本问题是要加大对农牧区家牧犬棘球绦虫的防治力度。

4)对犬采取每年8次以上的有效驱虫,是包虫病控制的最为有效的控制措施。对犬采取具有“掩味和诱食”的吡喹酮新剂型(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开发的新兽药)是对犬有效驱虫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5)建立长久持续的流行病学监测体系。

6)加强对犬的科学管理。

7)逐步引入EG95疫苗对羊进行免疫接种,多途径防控包虫病。

(讨论会)

8)积极改善广大牧区羊的生产模式,提倡羔羊在6~14月龄即进行屠宰上市。

本次包虫病防控技术研讨会议题集中、探讨深入。与会人员均是在临床一线从事多年包虫病防控工作的专业人员,尤其在最后的讨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将多年来有关于包虫病方面的情况、疑惑进行了充分地沟通、交流,可以说,本次研讨会卓有成效地为临床一线工作者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对我国下一步包虫病防控工作的布局及开展提供了新思想、新方法。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6.6.001

猜你喜欢

兽医学包虫病科学院
《中兽医学杂志》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